一花一世界
未君的畫語文心
|
1973年出生于湖南益陽;2003年至2005年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至2007年任教于廣州大學,擔任美術學專業(yè)課程教學。200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學習,后定居北京;2008年創(chuàng)辦《國畫收藏》并任主編至今;曾受聘于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任重彩畫研修班導師、特聘教授?,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美協(xié)藝委會委員,湖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丹青盛世書畫院院長(法人)與高級研修班導師。
長期致力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教育,其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工筆重彩畫、寫意重彩畫、中國書法,以及中國畫史與中國繪畫美學。主要研究成果及論文發(fā)表于《人民日報》《南京藝術學院學報》《藝術·生活》《藝術界》《書畫世界》《美術大觀》《新視覺藝術》《畫界》《藝術中國》《中國書畫報》《美術報》《藝術界》等刊物。 《入夏》 70x69cm 工筆 中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展并有獲獎,作品被外交部門,中央軍委,香港特區(qū)政府,廈門美術館,銀川美術館,澳洲美術館等政府部門、藝術機構、企事業(yè)單位及個人廣為收藏。著有《未君花鳥畫作品精選》《名家未君工筆花鳥》《未君作品集》《未君畫集》《未君白描花卉》《未君書法集》《紫陌醉羽》等十余種。 九十年代初開始詩歌、散文、小說寫作,作品發(fā)表于《詩刊》《星星詩刊》《青春詩歌》《散文詩》《湖南文學》《青年作家》《中國青年》《延安文學》《天津詩人》等全國近百種期刊,出版文學集《欲望的城市》(內(nèi)蒙古遠方出版社)。 《荷塘驚艷》50x70cm 2014年 未君除了擅長花卉、翎毛、山水以外,亦能詩善文,書法篆刻也有一定造詣。畫風工中寓寫、實中求意,重彩、沒骨、水墨融為一體,其寫意重彩畫個性鮮明,構圖善變,筆墨恣肆,意境蒼茫新奇,自從一格。被譽為“雍容華貴中又透出野逸靈動”,“未氏花鳥畫”,受到美術界的高度評介。論畫倡導“形神兼?zhèn)洹迸c“外師造化?!?/span> 一花一世界 未君的畫語文心
文/盛景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九三學社中央畫院副院長,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盛景華書法工作室導師)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語出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lián):“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據(jù)《佛典》記載,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能從一朵花的一顰一笑中參透世界,繼而得升天堂,這是怎樣的境界!不知為什么,每讀未君的詩畫,很自然的我就聯(lián)想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偈語,我把這種巧合看成是緣分。 《疏林雨落》 138x70cm 2018年 最初結識未君是因為文學,未君是個地道的文學青年,專事繪畫之前他寫作詩歌、散文,并在很多文學期刊發(fā)表,還出版文學作品集《欲望的城市》。我和未君生長在同一個城市,一直以來,我的本職工作就是報社的副刊編輯,在我主編《桃花江》、《龍麟茶館》等文學欄目期間,未君是我的重點作者。 《遇見蓮花開》145×100cm 2017年 也不知什么時候,未君突然轉向繪畫,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些年,他當過雜志編輯,做過大學老師,輾轉工作于珠三角,又求學于天津美術學院,最后定居北京。未君一步一個腳印,勤思苦練,且轉益多師終有所獲。我感覺他似乎是在“一夜之間”便打通了“六脈”,榮譽、功名接踵而至,尤其是最近幾年,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當起了教授帶起了高研班。很顯然,他已然在中國畫壇嶄露頭角。
不忘初心,這是未君為人為藝的本色。 《遠樹婆娑》137×70cm 2017年 聯(lián)曰:“名畫要如詩句讀,古琴兼作水聲聽”。讀未君的繪畫作品就像讀“詩”,他的畫里,“詩情、詩眼、詩意”無處不在。記得未君說過:“我畫紫藤,迄今算起來已有十多年了,我總是不厭其煩,情有獨鐘地把紫藤花無數(shù)次放進我的作品里,無數(shù)次在紫藤花架下構思我的春秋歲月;我更是無數(shù)次把自己藏于紫藤樹下,藏于紫藤花叢中,我時常因此忘了我自己,我以為自己就是其中一朵,我以為我就是花架下那一只看似悠閑的雀,我以為在花的芬芳中,花不待月月自來……”有著如此情懷的作品,我想,那當然是“詩”了。 《紫香云暖富貴春》 138x70cm 2017年 “畫家本質(zhì)是詩人”。這是我對未君及其藝術的真切的認識。我一直以為,人們無論做什么事,做久了都會產(chǎn)生慣性,許是慣性使然,未君作書、作畫總是習慣了“從詩歌出發(fā)”。 “從詩歌出發(fā)”顯然已成為未君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獨特的語言圖式。因了這一圖式,未君的畫可居可游,經(jīng)得起品讀,耐得住把玩。且由此與常人拉開了雅俗的距離,脫離了市井之態(tài)、塵囂之氣,從而變得雋永、蘊藉、文氣斐然。未君的重彩花鳥畫雖然設色濃艷,雍容華貴卻不油膩。這一點恰恰是他的作品最可人之處。觀其畫作,就像打量一個經(jīng)過精心打扮過的貴婦,精精致致而又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盡顯涵養(yǎng)和高貴氣質(zhì)。 《天涯行旅云水寒》 138x70cm 2017年 我和未君乃同門師兄弟,我們的老師林凡先生在評價未君的作品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未君的作品,給我的印象是內(nèi)蘊、含蓄、優(yōu)容、圓融,當然還有他必須重視的其他方面的東西。人的修為,應該有多種多樣,不能強求一律。而中國傳統(tǒng)文人特別強調(diào)的幾點,特別高看的幾點,仍然是離不開作為學問的這一重要基點。歷代文人對“含蓄”存有特別的解讀,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就有專門章節(jié)談到這點?!肚f子》也說過“含哺而熙”,都是說含而藏,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特別在藝術上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因為有內(nèi)蘊,才能懷藏未露,優(yōu)容也有這個意思;因為未君具有這種品質(zhì),才能悠哉游哉,從容不迫。至于圓融,佛教上認為是最高的思想修為,最高的思想境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優(yōu)秀的工筆花鳥畫家,未君的山水畫或許也會成為他以后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大亮點。”的確,就繪事而言,未君是多面手。山水、花鳥他都涉獵,工筆、寫意他都擅長。因而,你無法定義他是山水畫家還是花鳥畫家,是寫意畫家還是工筆畫家。當然,就未君目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勢及創(chuàng)作數(shù)量來看,他的工筆重彩花鳥畫成就似乎更加突出一些,在圈內(nèi)圈外也更具影響一些。 《花開此處》136×70cm 2017年 讀未君的花鳥畫,追本朔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他法古求變的脈絡,既有唐宋諸家的胎息,又有明清惲南田、任伯年等名家的韻致。可以這樣說,他似乎在發(fā)軔之初,就看清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夯實了造型的根基。 《四季不解蕭蕭意》 138x70cm 2017年 藝術當隨時代,這是至理。未君在繼承傳統(tǒng)的過程中使自己的作品充滿了“真氣”和“古意”,然后又在時代的驅(qū)動下大膽創(chuàng)新。他一直追求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語言,自己的陳述方式實現(xiàn)“自我表達”。“抒胸中臆氣,寫萬千大境”這是未君的理想。他要求自己:既要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更要突出時代精神和自我性情的抒發(fā)。當我讀過他大量的作品之后,我肯定,他做到了。 《林塘春晚亦婀娜》100x70cm 2016年 作為花鳥畫家,花卉、禽鳥是畫家一生的主題,然而萬紫千紅之間總有畫家各自的鐘愛和選擇。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描述的那樣:“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未君所鐘愛的,在他的畫面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還是紫藤與孔雀,難怪有評論家親切地稱他為“紫藤君子”??梢哉f,紫藤、孔雀已然成為未君花鳥畫作品中的一個標志性符號。
《桃花多多暖春色》70x55cm 2015年 未君的花鳥畫雖然屬于工筆,但多是工寫相兼,有寫意的意趣,又有工筆的精微。未君說,他創(chuàng)作工筆畫一律用生紙起稿,畫到一定程度再把生紙做熟,然后在熟紙上再作深入刻畫。他要求自己的工筆畫始終保留寫意的鮮活與靈動。我們的老師林凡先生一直堅守“意工”之創(chuàng)作理念。我認為,未君的藝術實踐正是先生“意工”之妙的最佳佐證。
《佳人半醉最銷魂》70x55cm 2015年 眾所周知,除了筆墨技巧、文學功底之外,書法之于中國畫尤為重要??v觀歷代藝術大家,于“詩書畫印”方面,無不是交相輝映。未君本質(zhì)是詩人,除此之外,他在書法篆刻諸多方面還多有建樹。我堅信,論及藝術上的成就,比到最后比觀念,比到最后比學養(yǎng),比到最后比胸襟。正所謂“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未君這些年游歷四方,廣結善緣,在思想觀念、藝術語言、學養(yǎng)等諸多方面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積累和沉淀,我相信,再往后,他的藝術道路將是一片坦途。
《庭院深深》136x70cm 2015年
《豈知多少春花多少癡情》138×70cm
《猶看江南尋幽事》136x70cm 2014年
《幾度煙雨又落花》138×70cm 2014年
《黔南春早》120×205cm 2012年
《煙嵐云壑圖》97×190cm 2012年
《春游歸隱圖》227×164cm 2016年
《艾山之巔》145×100cm 2016年
《日落孤云外》120×70cm 2016年
《一壑境中游》140×100cm 2016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