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員的誕生》第二季,《我就是演員》在上周六播出了。 這一季的評委是章子怡、徐崢和吳秀波。主持和推薦演員的是張國立,表演指導依舊是上一季的劉天池。飛行導師是陳凱歌。 這個陣容比第一季強大多了。 第一期三組演員和表演分別是徐嬌+胡先煦的《臥虎藏龍》,任素汐+左小青的《1942》,還有杜淳+宋洋的《軍師聯(lián)盟》。 客觀地說,這雖然是一檔比拼和切磋演技的節(jié)目,但它首先是一檔綜藝,一切的效果,都要為最終的節(jié)目呈現(xiàn)效果服務。這也就是說,從本質(zhì)上來講,它是一場秀。所有的人,都是秀給觀眾看,學員、評委甚至飛行導師,都在進行某種意義上的展示和比拼。 而對于一檔綜藝而言,它其實也是像電視劇或電影一樣,有劇情設計,有導師對于學員表演高下的爭執(zhí)所導致的矛盾、沖突和情緒起伏,而在節(jié)目本身的設計、剪輯效果的部分呈現(xiàn)之后,里面的人,一定會分出高下,這也是為什么去年第一季里最大的贏家,不是任何一個學員,而是章子怡。 不過我們也必須要明白,這個高下,都是基于節(jié)目呈現(xiàn)的這一個多小時內(nèi)容,并不代表演員們真正的綜合實力。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再來看《我就是演員》的第一期節(jié)目,就能發(fā)現(xiàn),所有的參與者,對表演和戲劇理解的水平高下,都有相當明顯的區(qū)分。 所以我們也剛好就這一次的表現(xiàn),給其中的人都打了不同的星級,因為這本來就是一檔讓人看高下的秀,同樣的,也邀請讀者們,在評論中如法炮制,給所有人打打分。 1、 陳凱歌????? 看完第一期,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所有人中最高光的就是陳凱歌,相信很多人會同意這一點!在所有的點評里他都是氣場全開,對人物和背景的理解都碾壓在場所有人。 比如說在徐嬌和胡先煦的《臥虎藏龍》里,大家都覺得他們的「表演不對」,但是直到陳凱歌說話,我們才真正明白,當這兩個人物換成徐嬌和胡先煦來演的話,要「怎么樣去對」。 陳凱歌先是問胡先煦,小虎什么時候喜歡上玉嬌龍的,胡先煦說上藥的時候,陳凱歌說那是劇情很后面的地方了。 然后陳凱歌又問胡先煦小虎為什么給玉嬌龍雞吃,胡先煦說不想讓她死,陳凱歌又繼續(xù)引導說,對他的土匪身份來說,死個把人不是事,言下之意是,為什么就不想要玉嬌龍死呢? 這其實是在用問題意識,引導者演員們自己去找尋角色情感的變化節(jié)點。 他也指出了徐嬌的問題所在,玉嬌龍就是恃寵而驕,九門提督之女,碧眼狐貍的徒弟,為什么在羅小虎走近的時候要后退? 然后他還直接走到了臺上,給徐嬌示范了小女孩「得意洋洋」的演法,讓徐嬌和胡先煦用小孩子的表演再來一遍。 不愧是《霸王別姬》的導演,簡直讓人瞬間就原諒了《無極》。 學員是摸索、揣摩和嘗試人物。評委們則是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理解和判斷人物。陳凱歌是站在了更高的立場上,去看這段故事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甚至包括了人物的前史、情感變化、甚至還有未來的走向。在他的腦海里,應該早就有了整個完整的故事,甚至是所有人物的人生。 在任素汐和左小青的表演里,陳凱歌又起了一針見血的作用,他表示左小青和任素汐表演的路子完全不一樣,她們是在各演各的,但是這種各演各的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搭一塊兒了,言下之意是,這兩種表演方式?jīng)]有高下。 不過他也很隱晦地表達了,這其實有著題材占優(yōu)勢的因素在「在這個過程中間,你不會很冷靜地看說她們,演得好還是不好,錯還是對了,這個東西就特別厲害?!?/p> 既能夠看出問題所在,又能用不讓人尷尬的話術指出背后的原因,陳凱歌真是又懂戲,又懂說話的藝術。 在宋洋和杜淳的那一場里,陳凱歌的點評也非常到位,他說宋洋是前面比后面好,杜淳是后面比前面好,很明確地指出了他們表演階段性的問題。 他還給宋洋分析,他自己覺得曹植是不怕死的,因為曹丕必然殺曹植,所以他的《七步詩》念得太悲情了,應該是站著念,殺我是對還是不對你自己琢磨去吧。 綜合這三場的點評看來,陳凱歌一針見血的能力,的確證明了為什么他是國際大師級導演,他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 這或許跟他導演和文人的身份有關,從他的電影作品中我們便能看出來,陳凱歌是一個非常會拍歷史,很懂拍歷史的人。 所以他的點評,是把人物本身當成了一段歷史去研究、去摸清楚這個人物和這段表演變化的每一個節(jié)點脈絡,讓每一次動作上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都精準到背后的每一個心理變化,這也是為什么他的點評,能夠既簡單通俗,又醍醐灌頂?shù)脑颉?/p> 2、 徐崢???? 徐崢是陳凱歌之外,這期最出彩的一位,不僅因為他的點評,也因為他親自上陣的表演。 因為徐崢自己本身也做導演,所以在點評的時候,他其實是同時帶上了導演和演員視角的。 在徐嬌和胡先煦的《臥虎藏龍》的時候,徐崢的評價就特別充滿細節(jié),他說兩人的動作都失控了,特別落到實處,還舉出了具體細節(jié)的例子,比如徐嬌和胡先煦抱著的時候,兩人都站不穩(wěn),在搖晃,這便是從導演角度,對整體的精準性,提出的要求。 在任素汐和左小青的表演中,他在關于「表演中是技巧重要還是情感」的爭論中,堅持了自己的觀點,說能調(diào)動起自己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大的技巧,因此把票投給了任素汐。 可以說徐崢對表演的理解,是包容的,并沒有要在表演的方法上分一個高下,而是認識到了技巧和情感的一體性。這是他從演員的角度,給出的自己對表演的理解。 不過,徐崢最拿分的地方,還是兩段即興表演的時候。 一次是分別跟任素汐和左小青搭戲,演《秋菊打官司》的片段,他演村長,一上臺,章子怡就說,這一看就不是個好村長,眼一撇,那種勁兒全出來了。 再一次是在與勝出的演員搭戲時,他演一個一直不停笑的男人,徐崢就真的在短短幾分鐘之內(nèi),變換了很多種笑的方式,又自然,還能在最后用一個小設計把這個笑圓回來,讓笑變得合理。 總之,整體看下來,徐崢的演技給他拿了不少分,在這之外,從他的點評中,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非常細心地在看演員的演出,才能在細節(jié)處提出問題;而在面對吳秀波強勢的討論的時候,他也沒有被帶跑,而是很客觀地堅持了自己的看法。 3、 任素汐???? 在《驢得水》之后,大家應該都相對熟悉任素汐了,或許是因為話劇舞臺上的歷練,她的表演特別有力量感。 不過有意思的是,大家總說話劇舞臺和電影舞臺是不一樣的,但是任素汐卻很直接的說,我覺得是一樣的,我怎么演電影就怎么演舞臺劇,「這取決于表演觀念。」 雖然她被吳秀波、于正等人指出「太技巧了」,但是我覺得對一個體驗派演員來說,這種評價恐怕是誤讀。 徐崢評價她的演出是「嘎嘣脆」的,確實也特別有震撼力,特別是摔碎陶罐、劃破手,用血喂孩子的那一段,非常震撼。 在她和徐崢搭檔《秋菊打官司》的時候,她也演出了一個完全不同感覺的秋菊,特別彪悍。說「你真不要臉」的時候,全場都笑了。 可以悲情也可以喜劇。她確實是能迅速進入到不同情境表演里的演員。 在這之后,她面對表揚,說的一段話,非常讓人感慨。 她說她自己相貌普通,剛好可以演一些這樣的人,要是所有的人都很好看的話,那誰來演那些相貌普通的她們呢? 這不就指向了現(xiàn)在女演員們面對的最大困境嗎? 徐崢也對任素汐不得不被人選擇的現(xiàn)象表示了同感,他說如果大家導向不是以演技為最高標準的話,演技好的人就會有一種從事這種職業(yè)的悲哀,其實并不是沒有好演員,而是現(xiàn)在大家的評判標準都開始謬誤了。 這又是山爭哥哥的高光時刻啊。 4、 宋洋???? 宋洋之前在《暴裂無聲》里面的表現(xiàn),相信給很多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一次在表演之前,連章子怡都特別期待他的表現(xiàn)。 不過宋洋在這一次的表演里并沒有勝出,但是我要為他抱不平,他表演的不到位,并不全是因為他自己的原因。 之所以還是給了他四星,是因為他自己對曹植這個角色,是有過很深入的摸索和把握的。 陳凱歌說詩人應該是癲的,宋洋在念這句詩一笑的時候,的確是有幾分癲的。 在排練的時候,他對曹植是否怕死這個點產(chǎn)生了懷疑,問劉天池說,我這個角色是不是「也不是非死不可?」可是劉天池說不是,說這樣表演就平淡了,得是怕死才行。 結果表演完以后,吳秀波立馬揪著問宋洋,曹植是怕死還是不怕,陳凱歌也表示他認為曹植應該是不怕死的。 我也支持宋洋一開始的揣摩,可惜劉天池的指導意見與之不同,大概是因為這之間的拉扯才導致了宋洋最后不夠讓人滿意的表現(xiàn),所以他只好說,學會了「一定要堅持主見」。 這個四星,給的是宋洋對這個角色的摸索、質(zhì)疑,以及他就算選擇了一種自己質(zhì)疑的演法,但他還是在全程貫徹了這種演法。 那段被陳凱歌批評的悲情,就說明了他在那一刻,是相信了自己之前所不信的那種曹植的怕死,這是演員非常難得的素質(zhì)、定力與表演掌控力。 宋洋真的是個非常好的演員,期待他在后面的節(jié)目復活。 5、 章子怡??? 章子怡在這一期里,表現(xiàn)并不是太出彩,但是基本還是都說到了關鍵點上。 像是點評說徐嬌+胡先煦的《臥虎藏龍》,說他們是在做一種模仿,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原作。比起第一季的扔鞋,這樣的點評已經(jīng)非??酥屏?,可能也是因為這是她自己的戲,說得太多反而會有點不友善。 對左小青和任素汐的表演,章子怡倒是很難得地給出了毫無保留的全好評:「真的要給你們兩個鼓掌?!?/p> 對于宋洋和杜淳的表演,她表達了自己對宋洋的失望,即便那么看好宋洋,她也還是把票投給了杜淳,這樣的客觀讓她加分。 總結起來就是,章子怡這期沒什么問題,但也不大讓人能記住,比起點評部分,倒是她講起自己拍《臥虎藏龍》時候的經(jīng)歷更加讓人感慨??赡芤彩且驗樗弦患咎郏乱患拘枰o新評委發(fā)揮空間,所以這在第一期里,她比較低調(diào),就她的直率性格來說,在之后肯定還會有爆發(fā)的時候。 6、 張國立??? 張國立雖然不是演員也不是評委,但是在排練過程中,對學員的幾次點撥,倒是讓人看到了他深厚的表演功底。 在徐嬌那一組,他一下就發(fā)現(xiàn)了徐嬌沒有接住胡先煦的眼神。 在杜淳那一組,他指點杜淳,說「斬立決」的時候,不要那么「狠地說」,節(jié)奏才更好。 這個改變,后來也被陳凱歌夸獎,說杜淳的表演在這之后才變成了一個君王。 張國立啊,你當主持人真的太浪費了,去當指導老師吧。 7、 左小青??? 即便任素汐是勝出的,但是左小青的表演依舊被吳秀波、于正等人盛贊,說她是真情實感的表演。 她的確演得很好,因為本身是母親,有很強的代入感和真情流露的感覺,溫柔的力量很打動人。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在于,面對力量上、情緒上、臺詞上的感覺都是更外放的任素汐,她一點都沒有被帶走,依然在自己的那種狀態(tài)里,可以說對人物的狀態(tài)把握得非常穩(wěn)定了。 在之后和徐崢對戲的《秋菊打官司》里也能看出來,她跟任素汐那種「悍」是不同的,更多是一種以柔克剛的喜劇感覺——差點把孩子生在徐崢腳下。 她和任素汐的表演方式并沒有高低,只是在《1942》這個小片段里,任素汐的角色比她更抓人。 8、 杜淳??? 杜淳在這場表演里是贏了宋洋的。 平心而論他們的表演其實都不夠好,不過比起宋洋的那個客觀原因,杜淳是漸入佳境的,他對曹丕到底想不想殺曹植的分析,也很到位,得到了吳秀波的肯定。 我覺得這一場并不能代表他們的真正實力,還是期望他之后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吧。 9、 徐嬌??? 徐嬌的表現(xiàn),說實話,并不好,甚至是有點尷尬,之所以能拿三星,還要托陳凱歌的福。 因為陳凱歌上臺教表演的時候,教的是徐嬌,所以她就有了二次表現(xiàn)的機會,在第二次「小女孩」的演法里,我們也能看到她的一些設計,比如踢腳啊之類,雖然不算高級,但也動腦了。 我真的覺得,假如陳凱歌上臺調(diào)教的是胡先煦,那勝出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10、 胡先煦?? 說完徐嬌正好順著說胡先煦,還是那句話,他們兩個人的表演都不好,不過也情有可原,畢竟他們是最年輕,經(jīng)驗最少的一組。 胡先煦沒有勝出的原因除了上面說的沒有陳凱歌指導,而沒能讓大家看見自己更多的一面,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在這場戲里,小虎的比較被動,在角色上吃點虧,同理左小青。 二是,他用大人的方法去演小虎,當然這個跟劉天池的指導有些關系,也遭到了評委們的批評,不過他在這個大人演法里偶爾閃現(xiàn)的一些更年輕的時刻,雖然被吳秀波說,這才是他版本的小虎該有的樣子,但其實也在側面說明了,他在演繹人物的時候,狀態(tài)是有跳躍的。即便那是一個錯的狀態(tài),但是在戲中的這段時間里,你就應該保持在這種狀態(tài)里啊,理同宋洋。 不過胡先煦還年輕,我們應該能在之后看到他更好的表現(xiàn)。 11、 吳秀波?? ![]() 吳秀波在這一期里有些強勢,成了這期的「槽點擔當」。 在第一組表演的時候他很準確,提醒胡先煦說,其實可以把小虎演成一個孩子,言下之意,他有些刻意模仿成人了,這也跟后來陳凱歌的想法很接近。 但是在左小青的這一組,他更認同左小青的表演,這本來沒有什么問題。并且也說了,她們帶出了為人父母的苦楚,這都是非常到位的點評。 但是他卻提出一種探討,覺得表演是情感而不是技術,言下之意是任素汐太會用技巧了。 但是我認為在表演中,情感絕不高于技巧,他們是共生的,一位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絕不可能只有技巧或只憑情感,二者絕不可能分開而論。 任素汐的技巧,說穿了就是她調(diào)動情感的能力,換句話說,怎么「入戲」這難道不是每個演員都需要掌握的技巧嗎?他們在舞臺上表達情感時,并不能把這個調(diào)動過程剝離。 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說法有失偏頗,吳秀波后來也補充說,兩人的表演不分伯仲,但是我們還是能感覺到,波叔自己心里還是有劃分。 再來在宋洋這一場,他問宋洋曹植怕不怕死,在這里他對煮豆燃豆萁的豆和萁有自己的解釋,倒是讓人很眼前一亮。 他說所謂豆萁,一個受煎熬,一個犧牲自我,所以曹植是萁,曹丕是豆。這跟大家一直以為曹植是豆,曹丕是萁的說法完全不同,但是在煎熬和犧牲這個論點下,竟然也很合理。畢竟是主導了《軍師聯(lián)盟》的人,對人物和歷史的解讀有自己的一套系統(tǒng),也讓人看到了他的功底。 但是,吳秀波由此話題一轉,就說宋洋沒有在歷史上做好功課是不是有些太過了?以為連章子怡都看出來了是「客觀因素」。 我挺喜歡波叔的,但愿這都是剪輯的鍋。他和上一季的劉燁差不多,是不是這個節(jié)目一定要一個評委來充當靶子? 12、 劉天池?? ![]() 劉天池在上一季中可謂好評如潮,但是任何人都有高低起伏,像是在這一期中,她的水平就變得讓人有些懷疑。 上面已經(jīng)說到過了,宋洋表演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她的指導。 在胡先煦組里也是,她一直在用很大的聲音逼問胡先煦,想要調(diào)動起他身體里的力量感,一直在吼,強調(diào)力量。 結果胡先煦跟徐嬌出場時候的那場打斗,真的特別車禍現(xiàn)場,兩個人都在使勁兒吼,力量感并不是吼就能吼出來的啊。 至少在現(xiàn)在剪輯出的段落里,劉天池的指導,還不如張國立的點撥來得精準有效。希望在之后的節(jié)目里,劉天池能夠拿出更好的指導水平吧。 ![]() 最后想說的是,盡管我們有這些打分和點評,但《我就是演員》畢竟是一檔綜藝,設計的成分很大,演員和評委的表現(xiàn)都要符合節(jié)目的整體效果需求。 它是我們看到演員和評委們的一個窗口,但是卻不應該成為我們評判他們的唯一標準。 吳秀波關于這里面的表演,說的一段話倒是非常對—— 演員就活這一場戲,那場戲演過去就過去了,沒演對,或者沒演好,我們認。 這個「戲」,說的其實不止是舞臺上演的這場「戲」,也是整個綜藝所呈現(xiàn)出現(xiàn)的這場「戲」。 節(jié)目方當然是希望呈現(xiàn)出一種明顯的高下優(yōu)劣的,不僅是在演員里,也是在評委里,這是一檔節(jié)目的「基本修養(yǎng)」。 它對年輕演員的教導,它讓好演員得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它對演技的探討,都是它根本上還是在關注表演和演員的表現(xiàn)。 雖然這一季相比上一季雷點少了很多,也少了一些話題度,但這也是因為所有人的專業(yè)素質(zhì)都好了很多,幾乎所有人的基本功都是過關的,即使有分歧,也是因為對戲的理解不一樣。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節(jié)目不再是靠荒唐的雷點來吸引眼球,而是回到了表演本身。 這是所有人的進步。 我相信也只有這樣,「我就是演員」這檔節(jié)目,在娛樂大眾之余,才能真正起到幫助行業(yè)進步,同時讓更多人開始真正尊重并理解表演這門偉大的藝術。 |
|
|
來自: yg760 > 《與表演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