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中秋了,又到了各路吃貨們狂歡的時候了!歷來素有“貼秋膘”和“冬令進補”的傳統(tǒng), 民間也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之說。可是很多人不清楚“冬令進補秋打底”的道理,錯過了秋天的準備工作,到了冬季臨時抱佛腳去盲目進補,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增加脾胃的負擔,危害健康。因此如果您打算在今冬進補,可能現(xiàn)在就要做好這些準備了: 1.祛暑濕、健脾氣:每年的暑季是一年最濕熱的季節(jié),過了處暑之后,雖然氣溫逐漸下降,但是濕熱之氣也容易隨著氣溫下降,閉塞到體內(nèi),表現(xiàn)為容易困倦、全身酸軟乏力、胃口差、口粘、煩熱、大便溏等。這個時候需要先去祛暑濕、健脾氣,否則冬季進補稍微滋膩,就容易上述癥狀加重,甚至腹瀉。健脾氣、祛暑濕可以選用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丸,也可以選擇蒼術(shù)15g、白術(shù)15g、山藥15g、茯苓15g、荷葉10g、五指毛桃30g、竹葉10g煮水服。 2.疏肝氣、消滯氣:秋季肅殺,最容易肝氣郁結(jié),加之夏季貪食生冷、燒烤,容易飲食積滯。表現(xiàn)為胸脅脹滿、腹部脹悶、口干口苦、噯腐吞酸、頭暈頭脹、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郁、睡眠不安、大便臭穢等。這個時候就需要疏肝氣、消滯氣了,調(diào)整好肝脾,為秋冬進補打底??梢赃x用中成藥逍遙丸、保和丸、越鞠丸,也可以用白蘿卜1個、佛手柑10g、炒麥芽20g、雞屎藤20g煮水服。 3.潤肺燥、養(yǎng)胃陰:秋冬干燥,對于一些陰虛體質(zhì)的人簡直是個折磨。對于肺胃陰虛的人群,容易出現(xiàn)口干口粘、皮膚干燥皴裂、饑不欲食、形體消瘦、大便秘結(jié)等。這個時候需要提前進行養(yǎng)胃陰的準備了??梢赃x用六味地黃丸、生脈膠囊等中成藥,也可以用南杏仁、白果各10g,北沙參、山藥、無花果各15g煮水飲用。 實際上脾虛濕滯與肝郁食積常一同出現(xiàn),針對這類人,尤其是打算冬天使用膏方進補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建議服用2周左右的“開路方”,一般選擇半夏厚樸湯合平胃散或越鞠丸加減。而對于另外一種肺胃陰虛的情況,選擇沙參麥冬湯加減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如果打算在深秋及冬季進補,現(xiàn)在就要抓緊時間進行準備了,不然錯過了真的又要再等一年。更多的健康咨詢,歡迎關(guān)注正哥@正說中醫(yī)藥 進行了解。 #秋季健康全攻略# #養(yǎng)生# @頭條健康聯(lián)盟 @頭條養(yǎng)生 ![]() ![]() ![]() ![]() |
|
|
來自: gztxd > 《秋 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