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我在城市長大,在那個年代人們大都過著比較清貧的生活,每人每月幾兩油,四個蛋,幾斤米,幾斤面,剩下全是包米面的生活條件。人們向往著四大件,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認(rèn)為有了四大件就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童年的我沒有四大件的奢望,確有著自己的興趣。那就是礦石收音機。最早的礦石收音機是除礦石檢波器外其它全是自己制作的。收音機的零件也非常的少,一個高阻抗的耳機,一個礦石檢波器,安裝一個天線,再從自來水管接一個地線。將耳機的兩端和礦石檢波器并聯(lián),并聯(lián)后的兩端一端接天線,另一端接地線。這是一個姓郭的同學(xué)從少年宮學(xué)來的,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擾有興趣爭槍著聽著十分簡陋的耳機里的廣播。耳機是采用磁鐵、小鋼片、很細(xì)的漆包線、特薄的鋼片、電線和用過的手油盒組成。盡管耳機的靈敏度很低,但所住的地方離電臺僅一公里,信號較強,耳機的聲音仍然聽到,那年是1965年。
礦石收音機離不開天線和地線,所以十分不方便。又過了一兩年,在當(dāng)時家庭條件相對還比較困難的條件下,在老祖母的幫助下,我和祖母的共同努力,靠用舊布縫制三十塊抹布賣給廢品收購站得到的兩元一角錢,買了一只兩元零七分的3AG1晶體管,這只晶體管還是一個業(yè)余品的高頻晶體管。使用這只晶體管自己制作了一個單晶體管的“半導(dǎo)體”,當(dāng)時人們都是這樣將利用晶體管制作的收音機稱為“半導(dǎo)體”。這個半導(dǎo)體有一個三極管,兩個二極管,兩個小電容,一個電感,一個磁棒,一個可變電容器,還有一個耳機。電路是來復(fù)再生式。雖然只有一個晶體管,但這個晶體管的作用是雙重的,既放大高頻信號,又放大低頻信號,所以稱之為來復(fù)式。當(dāng)時還很少有人制作印刷電路,制作支承元件的板使用木制三層板當(dāng)線路板。把三層板鉆上眼。將元件插上,在背面連接連線。烙鐵也非常簡陋,當(dāng)時在北方家家都使用煤爐取暖,將火燒烙鐵放在埋爐中加熱,加熱后拿出烙鐵,然后使用松香、焊錫將元件的連線連接到一起。線路焊好了鄰居的大媽給了我一個十分簡陋的小木盒將線路板裝了進去。接上電池,聽筒里聽到了一兩個電臺的廣播,有時還聽到了嘰里咕嚕的外國人講話的廣播。鄰居的小朋友來了,大家都爭著耳機聽廣播。當(dāng)時,我是那樣的高興和自豪。我有收音機了,是我自己做的收音機。拿著那個比較大的小木盒,上邊還裝著用硬銅電線做成的立起來的天線,帶著雙耳的頭帶耳機在街上到處跑著、玩著......。那時真正有了第一只晶體管,再也不用那個已經(jīng)用了挺久的礦石檢波器了,真是從礦石檢波器過渡到第一個晶體管。就此也喜好上了電子學(xué),也算是成了一個在那時的小業(yè)余無線電愛好者。這個簡單的經(jīng)歷便開始了我對科學(xué)的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