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作者:洞見Neo 人生,一半是披荊斬棘,一半是急流勇退。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頻 01 9月10日,馬云一封“辭職信”刷爆朋友圈。 這位站在時代前沿的商界名流,在教師節(jié)這天宣布將要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務(wù),回歸自己最初的教育事業(yè)。 在整個網(wǎng)絡(luò)因為這則消息地震的時候,馬云從容淡定地度過了他54歲的生日。 網(wǎng)絡(luò)上一直流傳著馬云的兩句話: “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span> “我人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創(chuàng)辦了阿里巴巴?!?/span> 于是,“悔創(chuàng)阿里杰克馬”成了網(wǎng)友調(diào)侃馬云的金句。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下句話其實是: “因為我最快樂的時候,是一個月拿91塊錢,我當老師的時候。” 人生走到下半場,馬云終于要兌現(xiàn)自己當初的承諾,放下名利,回歸自己的初心。 他說他要享受生活、享受家庭,重新走上講臺,做回老師,那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馬云曾在公開場合屢次承諾,下半輩子要做一名教師。為此,他還特意將微博名改成了“鄉(xiāng)村教師代言人——馬云”。 有人說,人生,一半是披荊斬棘,一半是急流勇退。 人生下半場開始放慢腳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向內(nèi)修剪自己,去掉繁雜,得一份簡單,足以。 去年雙十一的晚會上,馬云主演的微電影《功守道》上線,在記者見面會上,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陰和陽,物極必反,什么時候該收,什么時候該放,什么時候該化,什么時候該聚……” 也許,走到人生后半程,他已經(jīng)明白了這個道理。 正如他和王菲合唱的那首《風(fēng)清揚》: “君不見自古出征的男兒,有幾個照了汗青,一個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span> 人生下半場,難得是放下。 經(jīng)過世事沉浮,仍能和心靈深處的那個自己對話,便是最美的修行。 02 蔡瀾在央視《開講啦》節(jié)目,曾說過一個關(guān)于自己的小故事: 一次深夜,他乘飛機旅行,忽然遭遇氣流,飛機上下顛簸,十分駭人。 坐在他旁邊的一名澳洲人,死死抓住座椅扶手,嚇得面色鐵青。 蔡瀾卻端著酒杯,慢條斯理地品著紅酒。 事后,澳洲人看著蔡瀾話都有些說不利索,驚訝地問道:“喂,老兄,你死過嗎?” 蔡瀾輕笑著回答道:“不,我活過。” 撒貝寧(左)和蔡瀾(右) 這是一位將生死都已經(jīng)放下的長者,他在節(jié)目中面對年輕人的提問,毫不避諱的說: “生與死人人都要面對,為何害怕?” “人生中的煩惱和恐懼 ,大多因為貪婪,你想得到的越多,就失去得越多。” 人生下半場,越走越多的是年齡,越走越少的是時間;越走越長的是遠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明的是道路,越走越近的是墳?zāi)埂c其顧此失彼,不如學(xué)會放下。 放下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勇氣。 只有擁有放下的氣度和勇氣的人,才會使生活變得輕松愉快,而不致著急慌張、深陷焦慮,給自己的生活無謂地增添許多苦惱和沉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影界功成名就的大制片人蔡瀾,于54歲那年,毅然決然地丟掉身上所有的光環(huán),獨自踏上尋找美食和美景的旅程。 從此,我們再也沒有聽說那位電影人蔡瀾,而美食界卻多了一位不老的頑童。 有年輕的朋友問他:“一個外表光鮮的人,背后一定會有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和付出?!?/span> 意思是說,您老后半生活得如此恣意灑脫,是否也擁有著常人不曾經(jīng)歷過的坎坷和苦難呢? 這顯然是一個“催淚彈”,但是蔡瀾卻哈哈大笑著回答道: “說自己很辛酸很辛苦的人,你以為自己很特別嗎?每個人都一樣,誰都有很苦很累的時候,但是嘟一聲吞下去,不要告訴人家?!?/span> 生活其實不需要太多,無論好壞你只一味捧在手里、放在心里,而不懂得舍棄和消化,人生便會負累,學(xué)會放下,難得一份輕松自在。 人生下半場多了一份波瀾不驚,每一段歲月都是一種經(jīng)歷,風(fēng)雨晴空,花開花落,一切不過是生活。 03 很喜歡李宗盛《凡人歌》中的一段歌詞: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間 終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閑 既然不是仙 難免有雜念 道義放兩旁 利字擺中間 多少男子漢 一怒為紅顏 多少同林鳥 已成分飛燕 人生何其短 何必苦苦戀 愛人不見了 向誰去喊冤 …… 寫這首歌的時候,李宗盛剛剛而立之年,正值人生上半場大展拳腳的時候,所以縱使明白“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卻還是發(fā)出“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的疑問。 那些年,李宗盛身邊強將如云,陳淑樺、周華健、趙傳…… 門徒如雨,辛?xí)早?、張信哲、蘇慧倫、梁靜茹…… 在事業(yè)上高歌猛進的時候,在愛情上他也熱烈似火。 為了林憶蓮,他全然不顧外界對他婚外情的指責(zé)和壓力,即使遭受辱罵,也依然奮力地投身愛情的火海。 可惜這滿城風(fēng)雨的愛情只維持了短短的7年,李宗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忘懷。 直到那首《越過山丘》響起: 越過山丘, 遇見六十歲的我 拄著一根白手杖 在聽鳥兒歌唱 我問他幸福與否 他笑著擺了擺手 在他身邊圍繞著一群 當年流放歸來的朋友 他說你不必挽留 …… 總有人幸福白頭 總有人哭著分手 無論相遇還是不相遇 都是獻給歲月的序曲 …… 走到人生下半場,李宗盛終于懂得了和自己和解。 他在《魯豫有約》中說:“我的座右銘就是:我們的愛若是錯誤,愿你我沒有白白受苦?!?/span> 這位胡子拉碴的大叔寫了一輩子的情歌,唱了一輩子的人生,在娛樂圈里的名利場摸爬滾打了一圈,最后真如他年輕時唱的那首《凡人歌》一樣,做回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 現(xiàn)在的他一邊鐘情于制琴師的身份,沉迷于工匠和手藝中;一邊陪在家人身邊,做著一名家庭煮夫,享受天倫之樂。 席慕蓉有一句名言:“是時候了。好好地做個凡人。不和別人吵架。不需任何解釋。不論是否愛過。不說臟話……一日三餐一個不能少。11點之前睡覺……” 其實生活的真味,就是平淡,后半生過得庸俗些又何妨? 人生下半場就是一個懂得的過程,默默的承受,暗自堅強,最后學(xué)會了拿得起放得下,重新出發(fā),也是從心出發(fā)。心坦然,則光陰安暖。 04 高曉松喜歡嬉笑怒罵,年輕時沒少得罪人,有一回記者故意調(diào)侃他:“如今賤人太多,你那么會罵人,免費送一句罵賤人金句吧?!?/span> 沒想到這一回高曉松卻罕見地認真起來: “這個問題實在是勉為其難,別說免費了,就是付費我也想不出來。 作為一個活到第四個本命年的人,已經(jīng)與生活戰(zhàn)了四個回合,到了下半場,敵人只剩下自己。 人生只有三大矛盾:與環(huán)境的矛盾,與人的矛盾,與自己的矛盾。 48歲還沒解決前兩個矛盾,這個劇本基本上已經(jīng)失敗了。 所以,罵人的事留給年輕人去做吧,好在我也年輕過,該罵的也罵了,再罵也罵不出啥新花樣。 即使教堂真的倒了,搬磚也比罵街更有意義。” 原來,曾經(jīng)那位意氣風(fēng)發(fā)的樂壇浪子,走到人生后半程,終于懂得了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 放過別人,其實就是在成全自己。 |
|
|
來自: 昵稱41082923 > 《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