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 林衛(wèi)民
教育領導力與學校組織效能建設關系密切,學校教育受到的指責,常與效能、效率有關。探索提升學校組織效能的有效途徑,在當下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因為在不少學校里,尚存在著這方面的困惑,而且阻礙著學校的發(fā)展。
要想創(chuàng)造一個有生機有活力的中小學組織,就必須探索提升組織效能的有效途徑。
學校組織效能建設的困惑
學校教育受到的指責常常與效能、效率有關。
一是由“教育的量化標準”引發(fā)的困惑。有人認為“教育如同生產鋼軌,是一個塑造成型的過程”。然而,工廠的效率可以從產品的標準反向進行流程設計,而教育的產品即人的成長標準,無法按產品那樣去做出標準化的設計。但人們總是在不竭地努力,試圖做出教育產品的標準,而由標準引發(fā)的指責一直在繼續(xù)。
二是“用人不當”與“用權不當”引發(fā)的效能問題。學校是“精英之治”,當“具有才干,受過良好訓練和教育,贏得普通公眾尊重的人物”帶著理念、經驗和技術來到學?,F(xiàn)場,并建立起讓“精英人物”獲得充分的職業(yè)自主權的機制,學校必然會成功。而如果一所學校,權力沒有被善加掌握和利用,領導學校的思想和行動之間充斥著矛盾,那么學校高層在應該負起責任的事情上,要么會束手無策,要么是遲鈍浮躁;而中層管理者要么僵化死板,要么偷懶?;?;運營核心團隊在面對問題時,要么想出來的辦法漏洞百出,要么根本就拿不出辦法。
三是過度依賴外部力量導致組織效能低下。當前教育的公平性不時遭受攻訐,那些以資源贏得業(yè)績的學校,可以再次優(yōu)先得到資源并再創(chuàng)造出業(yè)績。而那些相對弱勢的學校,往往將來自內部的效能低下歸因于“學校在爭取政策上的弱勢”。一所學校如果長期處在“空論、臆測和紙上談兵”中,缺乏基于教育現(xiàn)實、技術和能力的自覺的自我提升,僅僅憑著校長個人的呼喊,最終難以改變效能低下的現(xiàn)實。
改善學校組織基本結構破解障礙
改變學校組織的中層管理,包含區(qū)域管理的“塊”型管理,以及按“技術流”“支持流”的“條”型管理,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某個區(qū)域中層干部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一個區(qū)域的管理水準,其關鍵的修煉在于:關注作為學校組織的核心責任,并把心思放在課程建設、教育教學及學生成長等核心任務上;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重視學校的總體戰(zhàn)略,不要發(fā)出與學校核心價值觀不一致的言論,更不能做出與戰(zhàn)略方向不一致的決策或行動;管理所轄區(qū)域的邊界狀況,及時與同層級的各部門協(xié)調;追求更加精細的工作程序并建立工作規(guī)范和標準。
經營學校,意味著有很多基礎性工作需要完善。要對各項工作的“工作流”加以標準化、規(guī)范化,對工作任務、人員分工、各個流程、信息報送、應急事務等,設置具體的要求并進行精細的人員和任務分配,讓所有人員明確知道:自己在某個時段應當去干些什么、怎么去干。為此學校要有一支骨干隊伍——不僅能做好本職工作,還能通過影響他人工作的方式為學校組織服務,這些骨干人物實際還是“兼職”的學校各項工作的分析師和流程的設計者。提高學校效能的關鍵措施之一,是找到這些骨干人物,使他們能發(fā)揮“以一當十”的作用。
一直以來,一切計劃經濟時代的毛病在學校的行政后勤運營機制中都可以看到,幾經改革不見人員減少,效能也無明顯提高。再加上“教而優(yōu)則仕”的業(yè)務型校長對一般行政后勤事務缺乏研究,導致支持系統(tǒng)的“失控事件”時有發(fā)生?!笆鹿食30l(fā)生在邊緣”,但卻會影響到事關課程、學生等的學校核心運營,唯一辦法是找到有效的社會化、專業(yè)化的變革之途,而不只是進行簡單的結構調整。
效能建設的根本在于提升全面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對權力的妥善應用。學校的領導力遠不只是決策某件事的能力,而是全體教職人員在涉及一切學生的教育設計中,做出富有教育意義的價值體現(xiàn)和正確表達。
學校各個層面的工作都需要通過愿景喚起專注,學校強大的內生力量源自“名家高手用意愿編織的像錦緞那樣美麗的愿景”。假如所有人都被某個想法所鼓舞并充滿激情地開展工作,學校教育獲得成功就是一件自然的事。
一個新想法能否被接受,從來不只看這個想法如何,更需要通過溝通最終被大家接受。而有效的溝通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點頭稱是,只有讓大家了解這些事的意義和價值,然后用統(tǒng)一的價值觀并基于現(xiàn)實來解讀做每一件事的意義,大家才可能有合乎價值指向的自覺行動。
如果把“嚴格管理、全程管理”作為領導學校的教條,全面實施由各級干部領銜的“工頭式”嚴管約束機制,學校的整體格局就會出現(xiàn)“管理過度”現(xiàn)象。無論在目標設立、干部帶動、責任到人、指揮協(xié)調方面設計得多么精致,但因為信任危機的出現(xiàn),學校及其教育一定逃脫不了衰敗的結局。因為,領導學校最忌諱的是:師生們或許能夠出色地把事情做好,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這些事。
管理學校,不能每天跟教師講大道理。有堅持力的學校領導者,一定是將全部精力放在“檢索一個新空間”“解決一個新問題”“設計或發(fā)現(xiàn)新東西”等方面,從而忘記那些“攻擊”“沖突”的人和事。如果能夠培育全校教職工對學校整體發(fā)展目標以及個人努力方向的堅定堅持,并能夠做到對那些非主流的“干擾元素”置之不理,那么這所學校就會贏得組織效能的最大化。
[責編: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