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母親鄭佩宜 柳無非
母親鄭佩宜,名瑛,字子佩,生于1888 年,卒于1962 年,江蘇省吳江縣盛澤鎮(zhèn)人。她的父親鄭式如,名慈轂,字二貽,性情開朗純厚,戊戌、庚子以后,有志辦學(xué),把自己的住宅一部分作為校舍,創(chuàng)辦盛澤第一所學(xué)?!班嵤闲W(xué)”。盛澤是絲綢之鎮(zhèn),他任商會會長,提倡實業(yè)。式如翁原配 1903年,她與同邑黎里鎮(zhèn)柳亞子訂婚。1906年他們在盛澤鎮(zhèn)母親家里舉行
“文明結(jié)婚”。婚禮簡單,廢除跪拜,代之以鞠躬。他們的“文明結(jié)婚”在吳江一帶是破天荒的創(chuàng)舉,鎮(zhèn)上人們爭相觀看,轟動一時,傳為佳話?;楹笠恍瞧冢麄儽汶p雙回到黎里。
母親聰慧秀麗,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深得翁姑喜愛。她持家有方,勤儉節(jié)約,縫縫補補,使我們兄妹三人穿著得整齊干凈。我們在孩童時候,她就教導(dǎo)我們,“一粥一飯,當知來之不易?!币虼宋覀兂燥垥r從不把米粒掉在桌上或地下,總把碗里的米飯吃干凈。她不打罵我們,不重男輕女。她愛護子女,但從不溺愛。她愛好整潔,穿著入時,卻以節(jié)儉為主。在家穿舊衣服,出外換上較新的,并不求華麗,即使在年輕時候也這樣。
母親和父親相敬相愛,從未聽見他們吵鬧。父親性情耿直豪放,有時倔強易怒。母親有理有節(jié),胸有成竹,能夠駕馭父親,使他最后順從。她對父親生活上悉心照顧,愛護備至;政治上追隨支持,協(xié)力襄助,堪稱難得的賢內(nèi)助。
父親和母親朝夕相伴,同甘共苦,很少有久別的日子。即便到上海參加南社、新南社雅集,也經(jīng)常同往同返。此時,我們兄妹都已長大,一家同為社員。1926年國共合作,父親任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wù)委員兼宣傳部長,只身赴滬工作。母親深知他不善料理生活,未免放心不下,不久即到滬照顧父親。1927年國民黨清黨時期, 抗日戰(zhàn)爭時,母親隨父親于1940年底離滬避居香港,父親事無巨細,都和母親商量,但有一次例外?!巴钅鲜伦儭焙?,有人以葉楚傖(父親的老朋友,當時在重慶國民黨政府任要職)的名義寫信給父親,要他赴渝開會。父親回復(fù)了一個快郵代電,說明他的政治立場,并表示對“皖南事變”的憤慨,要重慶當局“嚴懲禍首,厚撫遺黎,振飭官方,澄清宦海?!駝t西山薇蕨,愿學(xué)夷齊,南海波濤,誓追張陸,終不愿向小朝廷求活也?!边@件事是父親瞞過母親做的。后來重慶方面,以“反對國策”的罪名,把父親開除國民黨黨籍。不久,珍珠港事件發(fā)生,父親由我黨派人照料離開香港。母親不便同行,當時有友人勸她回上海,母親考慮再三,仍決定去內(nèi)陸、歷盡艱辛,凡半載,終于在桂林與父親重聚,兩年后同赴重慶??箲?zhàn)勝利,他們偕返上海。后來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上海環(huán)境惡劣,父親匆匆獨自赴香港。母親回到黎里老家料理一切,籌得路費,遂去港與父親相聚。
北京解放后,母親隨父親于1949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