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為何放棄扶蘇,改幫胡亥?新出土的竹簡說明司馬遷的過錯秦始皇有許多的兒子,然而他的長子扶蘇最有賢名,也最被天下人認同,但是在沙丘政變中,他卻死在了趙高和李斯的合謀之下,并且擁立了平庸的胡亥為天子,李斯是秦朝的丞相,他的識人用人眼光自然不俗,為秦朝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并且立下了功勞,那么,聰慧的李斯為何放棄復蘇改立胡亥呢?新出土的竹簡,能夠說明司馬遷的一些過錯,接下來隨小編一起去看一下吧。 
 一直以來史記似乎都是記載我們歷史的正統(tǒng)史書,揭開了不少的謎團,李斯與扶蘇政見不合,一旦扶蘇繼位,必然不會重用李斯,而根據秦朝的一些傳統(tǒng),被罷黜的丞相下場都不是很好,這似乎就是趙高和李斯合謀的契機,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首先因為史記,所以人們對于沙丘政變中扶蘇之死深信不疑,但是實際中沙丘政變,卻有非常多的疑點。 
 首先第一點就是按照秦朝的制度,在秦始皇書寫遺詔的時候,旁邊應該有御史大夫,而趙高是負責管理車馬的,即便是秦始皇非常寵信趙高,讓他在身邊伺候書寫遺詔,那也不至于只有這一個人,而李斯也不至于是局外人,但是實際上,胡亥繼位對于李斯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好處,因為李斯的女兒也嫁給了秦始皇的兒子,如果非要如此的話,那他立自己的女婿豈不是更好嗎? 
 第二點就是扶蘇是民間的眾望所歸,但是在秦始皇看來,扶蘇并不具備一個當權者所擁有的果敢與決斷,所以派他去監(jiān)軍,很多人都認為扶蘇掌管秦朝30萬軍隊,這是父親對他的一種信任,其實并不然,熟讀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春秋以及戰(zhàn)國時期,太子位高權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們是不負責掌握兵馬的。 
 還有一點就是新鮮出土的竹簡了,在09年的時候出土了西漢竹簡趙正書,里面詳細而又明確的記載了秦始皇的繼承人就是公子胡亥,趙正書的立場其實很明確,就是反對秦國,擁立漢朝,如果胡亥真是篡位登基,這么大的一個污點,趙正書里不可能沒有寫到,而且秦始皇的出巡的時候將弱冠之年的胡亥帶在身邊,應該不是帶他游山玩水,而是有意將他培養(yǎng)的。 
 而李斯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為秦始皇馬首是瞻,秦始皇說什么李斯就做什么,他對自己來之不易的政治生涯是十分珍惜的,生怕自己因為一點小過失而丟掉了官位,所以秦始皇在想立胡亥為太子的時候,李斯很快便提出了新的主張,這在趙正書中有記載,在會稽石刻上也有同樣的內容,所以說史書并不完全都是正確的,新出土的竹簡就能證明司馬遷的過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