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盛世,本來沒啥歷史價值、藝術(shù)價值的文物、古董橫空出世。很多藏友將家中的傳家寶、意外獲得的文物拿出鑒定或者拿出上交,這些所謂的古董中有不少是仿制的贗品,也有不少是真正的國寶級文物。1992年,一位東北的老人拿著一件文物到文物部門上交,專家一看這是一幅古畫,特別是看到畫中的落款后就知道這是一件國寶。
這名東北老人姓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東北村民,因為家境的緣故,不得不將祖上傳下來的古畫拿出去賣。老人想了很久,考慮這幅古畫到底應(yīng)該怎么賣呢?賣給文物販子能得到最高的價錢但對這老物件很糟蹋;拿出去拍賣吧,連這件文物是啥都不知道,而且拍賣后文物就是他人之物了,想再看一眼祖上的東西就很難了。
恰巧當(dāng)時有文物部門下鄉(xiāng)收購文物,老人就想著將文物交給博物館,自己拿點上交文物的費用,以后想文物還可以到博物館參觀。他將這件古畫卷起來,拿到了專家面前,專家非常的好奇這到底是啥,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這是一幅絹本設(shè)色的山水人物畫。不過,下鄉(xiāng)的專家水平有限,根據(jù)古畫的畫面根本不知道這件文物是出自誰人之手。
直到專家看到了文物上的落款,有清乾隆皇帝弘歷手書“誦芬寫妙”四字,“秋壑玩賞”等印,明初“典禮稽察司印”半印,清乾隆、嘉慶寶璽十余方,又溥儀印三方??吹饺绱硕嗟穆淇詈髮<覍@件古畫非常的感興趣,但又不知道畫作的主人,便開口問老人“敢問先祖是?”
老人毫不隱瞞的說,自己的祖先曾是溥儀的侍衛(wèi),當(dāng)年溥儀出逃紫禁城時因護(hù)駕有功,溥儀獎勵了不少從紫禁城帶出的寶貝,其中就包括這一幅古畫。專家得到這個答案后,初步確認(rèn)這是真品古畫,而且是原故宮之物,但從老人口中還是無法得知畫作是出自誰人之手。在專家的追問下,老人有點不耐煩了,覺得上交文物就上交文物,你拿文物,再獎勵我800萬元不就完了嗎,要研究拿回博物館慢慢研究不行嗎。
專家聽到老人想要800萬瞬間就懵了,1992年100萬什么概念啊,就算知道這是國寶也不可能給出如此高的天價的,而且上交文物是獎勵是有規(guī)定的,是不能超過文物總價值的十分之一的。專家對老人說“這幅古畫卻是是一件珍貴文物,但不值800萬,最多給您獎勵2萬塊”。老人一聽說2萬塊,直接卷起古畫走人,此后,老人和古畫一起消失了。直到3年后的1995年,老人和畫再度面世,出現(xiàn)在北京一拍賣會;當(dāng)時故宮知道這幅是北宋時期張先的《十詠圖》后,出資1800萬將其拍下,如今藏于故宮博物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