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璽可從重量、顏色、凈度、切工幾個方面來評價,其中顏色是最重要的因素。顏色越純正,顆粒越大價值越高。
下面幫助大家了解碧璽 寶石中要求碧璽顏色鮮艷、純正為佳,有色帶盒色環(huán)者顏色要求純正均勻。色帶分界清晰。所有顏色碧璽都是以色澤亮,純正者價值為高。
紅色碧璽 紅色是碧璽中價值最高的,其中以正紅色、玫瑰紅色、紫紅色最佳,有盧比萊紅碧璽之稱,但自然界以粉紅、桃紅色、深紅色、褐紅色等產(chǎn)出的較多,色調變化較大。包括淡綠到深綠、黃綠或黑綠。有的顏色可能灰暗或很深,只有透過光才看得出來。深綠色者因其很強的二色性,在光軸方向幾乎不透明,但經(jīng)熱處理可改善。最好的是翠綠色,在歐洲和巴西曾被誤認為祖母綠,可見其名貴程度。純藍色稀有,常見深灰藍或綠藍色。顏色飽和的比較珍貴,少見淺藍色到純藍色。提到藍碧璽,就不得不提起極其特殊的帕拉伊巴碧璽。帕拉伊巴碧璽在價值上有著絕對的地位,在寶玉石市場上,它也不同于普通碧璽的地位,是高端彩色寶石的代表性成員,人們將它成為“碧璽之王”。純黃或橙色者很難見到。不同深淺的黃棕或棕黃色者很受歡迎。綠棕到棕綠、橙棕到棕橙和綠黃色者也有一定銷路。色很深,光澤差者幾乎沒銷路。 純正黃色的碧璽是極為罕見的,尤其是被許多國際收藏家所津津樂道的迷人色調:金絲雀黃(Canary Yellow Tourmaline)。所謂金絲雀黃,它指的是一種純正的艷黃色,不帶有任何綠色、灰色、褐色等雜色調,顏色如金絲雀的羽毛一般甜美可人、醇美鮮亮。它不同于絕大多數(shù)市場中能夠看到的黃色碧璽,因為普通的黃色碧璽都帶有非常明顯的褐色調。有時稱白碧璽(achroite,希臘文“白的”的意思)。在寶石上幾乎沒什么用,除非具貓眼效應。礦物學家叫它黑碧璽。偶爾用來代替煤精或黑玉髓裝飾在便宜的首飾上。 一個晶體上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或上下不同,或內外有別。其中西瓜碧璽是現(xiàn)在市面上雙色碧璽的最典型,也是最受歡迎的雙色碧璽品種,畢竟連慈禧太后都對它的魅力無法抗拒。有的綠色碧璽中有很多細縫或針狀包裹體,切成弧面型,可見貓眼效應。其它顏色的有貓眼效應的少。碧璽變石
稀少,偶見報道,陽光下黃綠到棕綠,燈光下橙紅 
要求內部瑕疵盡量少,晶瑩無瑕的碧璽價格最高,含有許多裂隙和氣液包裹體的碧璽通常用作玉雕/珠串材料。
應比例對稱、拋光良好。碧璽可切磨成各種形狀:祖母綠型、橢圓型、圓鉆型和混合型。碧璽垂直于Z軸方向的其切面顏色較深,平行于Z軸方向顏色淺,易出現(xiàn)二色性,加工時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加工取向。
碧璽六種鑒別方法
碧璽的選購鑒別時主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碧璽以紅色和藍色較為名貴,黃色和綠色比較常見。在選擇鑲嵌碧璽首飾中,以紅色、藍色、綠色為好,要求顏色均勻艷麗。在碧璽項鏈和碧璽手鏈中則以顏色豐富為佳,每粒珠子的顏色可以不同,搭配出紅、黃、藍、綠、紫等多種色彩。 碧璽要求晶瑩剔透,越透明質量越好,不要有明顯霧感或不透明 碧璽性質比較脆,容易產(chǎn)生裂隙,同時內部會含有大量包裹體,大量的裂隙和包裹體的存在,會影響碧璽的透明度、顏色和火彩,而內部十分純凈的碧璽也比較難得,屬于上品。在挑選時,盡量挑選內部干凈的。 碧璽的顏色比較豐富,而較為有價值的是在同一碧璽上有兩種或多種顏色出現(xiàn),即雙色碧璽或多色碧璽,以及內紅外綠的西瓜碧璽也較為珍貴。另外,碧璽貓眼屬于碧璽中的上品。 還有一種就是紅寶碧璽(Rubellite/盧比萊),由于產(chǎn)出量少,顏色濃郁而珍貴,但往往這種碧璽的凈度都不佳。
碧璽還有一個與相似寶石不同的就是它的熱電性。在碧璽受熱、摩擦或太陽的輻照下,其表面會帶有電荷。這些電荷對空氣中的異性電荷有相吸性,能吸附空氣中帶異性電荷的灰塵、紙屑等。這是碧璽獨有的特性??梢酝ㄟ^這種方法做簡單的測試。
常見的碧璽冒仿品有兩類:一為以無色碧璽人工加色,一為以紅色玻璃加工而成。

識別的方法:真碧璽往往具有明顯的二色性,可見雙影。體內可見管狀包裹物或棉絮狀物,晶體的橫斷面呈弧面三角形。這些特點是冒仿品所不具有的,工人染色的碧璽,由于顏色吊滯,缺乏天然碧璽的“寶光”。
二色性:是一軸晶彩色寶石在二個主振動方向上呈現(xiàn)的二種不同顏色的現(xiàn)象。比如我們常見的綠色碧璽,往往正面看去,是綠色,或淺綠色,而從側面看,常常是深綠色,甚至有些是墨綠色、黑色。
再就是我們可以熟悉一下碧璽的特點從而有效地避免買到假碧璽。一般碧璽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 碧璽密度大(3.06) 用手掂量比水晶、玻璃要顯沉重一些。
2、 顏色豐富 碧璽是顏色最為豐富的寶石品種之一,同一晶體上也可以出現(xiàn)不同的顏色,如黃色和綠色、粉紅色和黃色、紅色與藍色等等。 3、多色性明顯在透射光線下以不同角度察碧璽,其顏色色調和明暗程度會發(fā)生變化,而水晶不明顯,玻璃則不會出現(xiàn)。 4、明顯雙折射重影效應 碧璽的折射率為1.616—1.650,雙折射率可達0.044,利用放大鏡透過碧璽晶體觀察,背面的刻面棱和雜質會出現(xiàn)明顯重影效應。 5、 靜電效應 碧璽具有熱電效應,摩擦生熱后可以吸起細小灰塵和紙屑。 6、包裹體 碧璽的內部包裹體經(jīng)常出現(xiàn)定向的線狀、管狀汽液包裹體;水晶、黃玉等則以不規(guī)則點狀、羽狀包裹體居多;玻璃則會出現(xiàn)氣泡、旋渦紋。 
7、生長紋對于天然碧璽晶體而言,弧面三角形柱面和平行柱面延長方向的生長紋是其區(qū)別水晶、綠柱石的主要特征。
綠碧璽主要易與橄欖石、綠色透輝石、沙弗萊石等相混。由于碧璽有較大的雙折率,在合適的位置可以觀察到清晰的后刻面棱重影而石榴石沒有。橄欖石與碧璽的內部包體明顯不同,橄欖石中有特征的睡蓮狀包體而碧璽內含有典型的不規(guī)則線狀和薄層空穴,部分碧璽可見大量平行纖維。碧璽為一軸晶在折射儀中兩條陰影界線一條上下移動,另一條不動。

紅色碧璽主要與粉紅色黃玉(托帕石)、紅色尖晶石等相混,可以通過重液法鑒別。用一瓶3.06S/cm3的重液幾顆石頭同時放人重液中紅碧璽懸浮或慢慢下沉,而紅色黃玉、紅色尖晶石則迅速下沉。由此可以挑出紅碧璽。
重液法:是利用不同密度的重液與寶玉石的密度相比較的方法。把寶玉石放入盛有重液的透明瓶里,會出現(xiàn)3種情況: 3.當兩者密度相等或十分相近,則寶玉石處于懸浮狀態(tài)。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如何鑒定真假碧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希望大家在購買碧璽時都能選購到逞心如意的產(chǎn)品,避免買到假的碧璽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