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政權(quán)和元政權(quán)在對待金朝宗室和南宋王室的態(tài)度上確實是完全不同。窩闊臺汗對金宗室采取了趕盡殺絕的政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元太宗四年,攻克開封城后,下令“除完顏氏一族外,余皆原免”,這就是一個趕盡殺絕的態(tài)度。而臨安投降之后,南宋宗室確實受到了忽必烈的禮遇。蒙古之所以對待金國和南宋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小編認(rèn)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金國對待敵人手段狠毒,與蒙古是世仇。
金滅遼、北宋線路
蒙古未興起時,女真人對蒙古人是羈糜統(tǒng)治,面對比自己還要剽悍的蒙古人,女真人是畏懼的,只是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相互傾扎,挾外自肥,給女真人各個擊破的機會,女真人也毫不浪費這機會,甚至不惜用減丁這種不要臉的政策對付蒙古人。在蒙古擴張過程中,女真人肯定是蒙古人最難啃的骨頭,雖然黨項人屢次叛盟,但強敵壓境時,黨項人沒也太激烈的抵抗,只是后來成吉思汗的小弟弟薨于黨項人王妃,蒙古人才把黨項人給滅族。女真人自始自終沒有向蒙古人妥協(xié)過,或者說因為積怨太盛,蒙古人不接受女真人妥協(xié)。 第二、游牧民族難以控制。
南宋時期的中國形勢
就像是金國滅遼之后,耶律大石輾轉(zhuǎn)萬里來到了西亞,再次建立一個強盛的國家,并一直在為反攻復(fù)國做準(zhǔn)備。金國立國之后雖然逐漸吸收中原文明,有了城市及耕田,但他們畢竟是游牧起家,逐水草而居。金國亡國之后仍有很多勢力流亡在外,如果不斬草除根,很可能會再次對蒙古政權(quán)造成威脅。 第三、殺人與誅心。
元朝版圖
蒙古滅金是在窩闊臺汗時代,而元滅南宋是在忽必烈時代。在窩闊臺時代,蒙古仍然是屠戮傳統(tǒng)濃厚。國制:凡攻城,城中一發(fā)矢石,即為拒命,既克,必屠之。而在忽必烈時代蒙古向封建化和漢化不斷深入,在那時已經(jīng)完全放棄了屠戮政策。 |
|
|
來自: 昵稱QAb6ICvc > 《歷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