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馬配好鞍,好文章就投百科!▼ ▲投稿請長按上圖二維碼識別進入或發(fā)郵箱:tougao@duoroubaike.cn 帶養(yǎng)護經驗及干貨的投稿會更受歡迎哦!歡迎獨家授權,謝絕一稿多投!(建議稿件配圖控制在50張以內) 感謝作者【暖二】的原創(chuàng)授權分享 來源:仙珍圜 編輯整理:百科君 坐標:甘肅省天水市 前言:本系列文章寫于2018年6月世界杯期間,自從德國隊把我的積分都丟掉后,就沒什么心思看球了,打算最近更一些系統(tǒng)帖,把自己養(yǎng)花的心得些出來,不是為教育別人,而是想著拋磚引玉,給大家一些借鑒,所以這個帖子的內容只不過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不能當做教程,大神看看別噴,花友看看樂樂,里面有我的失敗,也有我的成功,寫出來消遣一下。 (一)環(huán)境 我身處的城市是西北的一個五線城市,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和原生地比環(huán)境差不多,但是冬天稍微要冷一些,所以養(yǎng)殖的大環(huán)境可能要稍微好一些。 如果花友地理知識不太明白,我告訴你們一下感受!我這里比云南稍微冷一些,冬天極寒溫度在零下10左右,夏天也比云南熱一些,最高溫度在33度左右。但是由于海拔較高,太陽紫外線格外厲害。 有一次6月下旬,我忘記將一盆小苗收在遮陽網下,15分鐘后想起來,過去一看,已經全白!但是相比南方大城市的同學又好的多,因為南方的有些城市夏天濕熱,感覺就是進了桑拿室,而我這的夏天會雖然有時很熱,但是站在樹蔭下基本就涼爽了,而且只要起風,立馬就涼快起來,下雨穿短袖就會覺得涼,經常得搓搓胳膊,不然打字都會不好的??! 而冬天基本一件厚羽絨服就解決問題,有一年我去杭州,體會了一下魔法攻擊,一下雨,吹來的風就把羽絨服吹透了啊,心疼你們??! 說了這么多,其實想說,我這里的環(huán)境算不得開掛區(qū),也基本算半個吧! 向北的窗臺我基本放置了肉錐,但是由于缺乏光線(一直是散光),肉錐很多的生長緩慢,加上很少澆水(不敢)所以很多肉錐年份有,但是身體不是,經常看看人家的,心里羨慕一會。 后來我將自己的花放在本地的大棚中,由于大棚溫差大(5-40度 開春晴朗天氣),通風好(3面通風),蒸騰量大(澆水澆透到干透天氣晴朗基本3天),所以苗子長的飛快,很多3年的生石花都開了,而我在家里基本需要4年的精心養(yǎng)護,才會開花!而且最叫人開心的是,由于花長的好,它的耐受度也好,比在家中每年的傷亡率小很多! 說了這么多,其實養(yǎng)花最不能脫開環(huán)境,如果不談環(huán)境講養(yǎng)護基本就是耍流氓!我經??吹接行┬氯肟拥幕ㄓ褑柵渫翝菜畣栴},但是我經常無法幫助他解答,因為家庭環(huán)境和大棚環(huán)境不一樣,南北窗臺的環(huán)境不一樣,四季的環(huán)境不一樣,哪怕就是樓層和樓間距不一樣,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別人的答案都是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不要盲目的去照搬別人的經驗,參考別人,結合自己,得出自己的經驗才是王道吧。 (二)配土 經常我看到有花友發(fā)帖問,一般是這樣的格式:“大神,包郵區(qū),求配土!” 我總是想配一個這樣的表情
我的配土經歷用四字成語來形容“欲死欲仙,欲仙欲死”??!
回家后給一些換成了鹿沼顆粒,一些還是泥炭混沙子,當時熱情很高,做了一個對比,沒想到,一個夏天過后,這些全鹿沼顆粒種植的體型竟然大過了泥炭混沙子的體型,所以在第二年的開春我基本上全換成了顆粒土,一直用到放進本地的大棚??!
最后說正事!
在花盆底部我會墊1厘米左右的陶粒,一方面可以瀝水,一方面可以透氣,同時也有防蟲的考慮。
肯定有些朋友說很多大棚都是泥炭很多,你胡說,我想說的是: 第一、大棚每年播種量和死亡量你沒有看到,我們愛好者,都是一粒一粒買種子,一粒一粒播種子,比不得大棚一把把的撒,當然我們死幾盆就心塞,大棚死幾筐也麻木了! 第二、大棚都是賺錢的,全顆?;蛘哂靡话腩w粒造價是不是比較高,每年再換土一次或幾次,你叫大棚主活不活了? 第三、植物有一個耐受度和適應性的問題,如果一開始在那樣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植物適應并很好的生長,那么全泥炭養(yǎng)殖也沒有什么問題。
這個是我個人的經驗,代表不了全部愛好者的經驗,只不過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得出自己的經驗,接下去還有上盆、澆水、度夏、授粉……等一系列經驗,我會繼續(xù)分享!我是暖二,謝謝看我這么絮叨!晚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