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zqbxi 2018-09-08

在聞喜,有一個公侯宰相輩出的歷史文化名村——裴柏村,這里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河?xùn)|聞喜裴氏家族。這個家族可了不得,2000多年來,這個家族誕生了59個宰相,59個將軍,11位狀元,117位進士,600多個進入政史的人物,從秦漢到明初,七品以上官員達到3000多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一無二。也因此得名“中華宰相村”,歐陽修也曾感嘆說:“天下無二裴!”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裴柏村群嶺巍峨,松柏蒼郁,紫霞縈繞,荷香彌漫,裴氏認(rèn)定此處是最適宜家族繁衍人丁、哺養(yǎng)英才的風(fēng)水寶地。因這里漫山遍野都是柏樹,于是將這里取名“裴柏村”。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裴氏家族為何能夠人才輩出?這與裴家嚴(yán)明的家訓(xùn)和崇文重教的家風(fēng)密不可分。為了激勵后代上進,裴氏家規(guī)中有:“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zhǔn)進入宗祠大門,謹(jǐn)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凡貪官污吏,死后均不得葬入祖墳”;“從政者行惠民之法,習(xí)文者出不朽之作,研習(xí)者留濟民之術(shù)“的規(guī)矩。在裴柏村,還有一個掛旗的習(xí)俗。誰家生了孩子,大門上都要掛上寫著諸如“自強不息”、“耕讀傳家”、“崇文尚武”等詞語的門匾,書寫的毛筆和硯臺還要釘上去,表示銘記祖訓(xùn)。

裴氏家族沒有為子孫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萬貫家財,而留下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規(guī)范。在裴柏村,全村人都堅守著“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在漫長歷史長河里,裴氏人才輩出,涌現(xiàn)出許多大學(xué)問家、大思想家和清正廉潔、剛直不阿之士,這是裴氏推崇孔孟儒學(xué)的結(jié)果。追溯裴氏家族自魏晉以來輝煌1900多年的史實,重視文化傳承與自強不息,更是裴氏家族長盛不衰的重要基礎(chǔ)。

“天下無二裴”,是北宋文學(xué)大家歐陽修對裴氏家族的評價。這幾個字不光被寫在墻上,還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晉公祠大門右首。仔細品味這句話的含義,一則是說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聞喜一系;二是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姓氏能出其右。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yè)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歷代詩文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王維、歐陽修、顧炎武等與裴氏子弟或相互唱和,或詩賦贈答,多以千計。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一代賢相裴度,世代傳頌,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與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論。他從青年時代便胸懷壯志,正氣凜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竭盡畢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特別是在平定淮西藩鎮(zhèn)吳元濟叛亂中,立場堅定,力挽狂瀾,功績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統(tǒng)一,出現(xiàn)了“元和中興”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亂平定之后,唐憲宗封裴度為上國柱并晉國公。后來由于奸臣構(gòu)陷,裴度三起三落,幾度入相,幾度出藩。裴度為相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詩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撰寫詩文頌揚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跡,甚至被編成傳奇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裴氏家族創(chuàng)造的獨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觀”,為中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F(xiàn)在的裴柏村,有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歷史遺跡。

02湯王山風(fēng)景區(qū)

湯王山位于山西省運城市境內(nèi)中條山麓聞喜縣的石門鄉(xiāng)境內(nèi),海拔1752米,是中條山南端的最高峰。

湯王山是商湯文化、晉郭璞勘輿文化的發(fā)祥地,商湯文化為主題的文物古跡景區(qū),全國僅此一家。湯王山古名條山,依《山海經(jīng)》改稱景山。約公元前1600年于此發(fā)兵,鳴條一戰(zhàn),滅夏建商,奠定商朝六百年基業(yè),山得圣而名改為湯王山。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古名條山、景山,夏末桀帝無道,民不聊生,人們紛紛投奔成湯,成湯遂扎寨此山,歷經(jīng)七年的休養(yǎng)生息,操練兵馬,于公元前1711年,在此發(fā)兵出征伐桀,滅夏建商,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后人為紀(jì)念這位明君,便在當(dāng)年成湯營寨觀星臺上始建廟于祭祀,

在當(dāng)?shù)仃P(guān)于湯王山還有個十分古老的、很感人的傳說:湯王得天下后,連著大旱7年,一個大臣占卜說,除非用人做犧牲(祭品),上天才會下雨。湯王決定犧牲自己,救民于水火。他周身捆了茅草,登上干柴堆,烈火熊熊。湯王眼看就要被燒死,忽然天降大雨,烈火被澆熄了,百姓歡呼雀躍。從此人們?yōu)榱思o(jì)念湯王,便將聞喜境內(nèi)的最高山命名為“湯王山”。

湯王山是商湯文化、晉郭璞勘輿文化的發(fā)祥地,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莫過于堯、舜、禹、湯,而以商湯文化為主題的文物古跡景區(qū),全國僅此一家,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這里崇山峻嶺,青松郁蔥,層巒疊峰,奇石林立,屬省級自然森林保護區(qū),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而且這里現(xiàn)有文物古跡眾多。

特別是位于主峰的湯王廟,始建于商、周、經(jīng)唐、明、清歷代重修擴建,殿堂建筑全為山石精砌而成,古樸堅實別致,雖經(jīng)千百年風(fēng)雨蒼桑,依然屹立于懸崖峭壁之上,湯王山是以其獨有的商湯文化古跡堪稱黃河根祖文化旅游資源之絕品。

湯王山險壯奇美,堪稱“人間仙境”這里湯王遺址八景獨好,觀日望月云海漂渺,奇石峽谷庫水蕩漾,林海松濤百花種草,冬暖夏涼分外妖嬈,休閑度假中華魂寶。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03聞喜文廟

聞喜文廟,又稱學(xué)宮,亦名宣圣廟。

坐北向南,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成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大成門前有五龍影壁,用五彩琉璃燒制而成,形態(tài)生動,光澤純樸。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斗拱為五踩雙昂,琉璃歇山頂,為明代燒制的藝術(shù)佳品。

聞喜縣博物館也在這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文廟是為奉祀我國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而專設(shè)的廟宇,是我省較大的文廟博物館,博物館有7000余件館藏文物,主要是石器、玉器、陶器等10余大類,位于聞喜縣城內(nèi)東北角。始建年代已不可考,重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傾壞;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占地面積38畝,大約為25308平方米。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如今,聞喜文廟已成為具有聞喜特色的園林式博物館,它作為博物館館址和裴氏研究會會址,將發(fā)揮它保存古建、陳列文物、開展旅游、交流信息、開展學(xué)術(shù)研究、生產(chǎn)精神產(chǎn)品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04聞喜西湖

西湖公園在上個世紀(jì)50年代應(yīng)運而生,它帶著濃濃的中國風(fēng),整個景點都以仿古建筑為主。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由水上樂園、休閑廣場和街心廣場三部分組成。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水上樂園532800平方米,湖中央雙曲橋梁總長146米,護橋欄桿350米,有180根欄桿立柱,柱頭刻有180個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橋中心為古亭,亭分三層,亭內(nèi)彩繪聞喜“古代八景”和“八個歷史傳說故事”;亭臺樓閣防古長廊,廊內(nèi)彩繪了中國古代名著故事。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街心廣場中央建有“董父豢龍”雕塑,主雕像由漢白玉雕刻而成,取材于古代聞喜董澤湖“董父豢龍”傳說。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整個公園綠木成蔭,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秀麗景色,還能在悠然氛圍里了解聞喜的古典人文。成為了眾多攝影愛好者集聚之地。

05涑水公園

涑水河公園是聞喜縣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標(biāo)準(zhǔn)最高、功能最全的公益性生態(tài)民生工程。該項目總投資4.5億元,全長3.7公里,總面積1360畝,其中水域面積378畝,綠地面積644畝,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八十七以上。是集行洪、綠化、休閑、健身、科普功能于一體的人文和綠色生態(tài)長。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06聞喜董澤湖

相傳,聞喜董澤湖是龍的故鄉(xiāng),《春秋·昭公二十九年》記載:董父豢龍的地方就是現(xiàn)在的董澤湖。

現(xiàn)有董父廟遺址、過仙橋舊跡、并蒂蓮石碑等,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集自然、歷史、人文、為一體的生態(tài)景區(qū)。董澤湖周邊盛產(chǎn)蓮菜,潔白如玉,孔多渣細,脆嫩香甜。夏秋兩季的白水灘,兩岸楊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董澤湖融于蓮蓬荷香之中,以其神奇的傳說、獨特的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07聞喜東鎮(zhèn)保寧寺塔

聞喜東鎮(zhèn)保寧寺塔,坐落在東鎮(zhèn)西街小學(xué)后面,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寧寺塔始建于唐開元六年(718),時稱唐興塔,宋治平二年(1065年)重建,改名保寧寺塔,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此塔系方形基座,塔身為八角七級樓閣式,塔高約29米,青磚砌筑,是山西省密檐式磚塔現(xiàn)存時代最早的磚塔之一,代表了該地區(qū)宋元時期磚塔結(jié)構(gòu)構(gòu)造工藝水平?,F(xiàn)塔身酥散,各面均有裂縫,塔檐坍塌,坍剎不存,瀕危待修。2016年10月當(dāng)?shù)卣饎恿吮幩滤Wo修葺工程,該工程由頗有建塔經(jīng)驗的山西五臺縣建筑隊中標(biāo)承修。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巍巍保寧寺塔基座層高達四米,塔身有磚雕仿木結(jié)構(gòu)斗拱雕飾,中空至頂層,層層有石雕小佛龕,北面塔基下砌有宋代蟠螭和重修塔碑額一方。蟠螭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雖塔身瀕危,塔頂已毀,但雄姿不減,風(fēng)骨猶存。距塔西北二十米處,有唐朝始建塔碑一通,蟠首開龕雕佛,半截入土,碑上撰刻“大唐開元六年”之題記。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在華夏遼闊美麗的大地上,寺塔隨處可見,比比皆是。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古塔,其造型之美,結(jié)構(gòu)之巧,雕刻之華麗。那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呢?塔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中國漢代以前是沒塔的,唐代達到極盛。它的作用最早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后的尸骨—舍利子,后來也用來放佛經(jīng)或典籍,有塔就有寺,也可以說塔就是和尚的墓地。

中國寺塔建筑采取單數(shù),有7、9、11、13層,7層來源于七寶:就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金代表堅固的知慧,銀潔白如玉像征清凈的行門……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雄偉的保寧寺塔,因寺內(nèi)設(shè)塔,故名又叫塔兒寺,占地50余畝。分前后兩個大院,通道北端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大月臺,高約2米。月臺北面建有宏偉古樸、莊嚴(yán)肅穆的大殿七間。殿宇前后挎斗,花紋雕刻美輪美奐,房上筒瓦復(fù)蓋,龍首彩色鮮艷,在陽光的照耀下,煜煜生輝。殿內(nèi)香火氤氳,和尚道士詠經(jīng)喃喃,寺院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氣氛顯得沉寂肅穆,綠樹掩映的寺院,杏紅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全都沐浴在玫瑰色的朝霞之中。民國三年(1914)八月,改為原東鎮(zhèn)三高學(xué)校??谷諔?zhàn)爭期間被拆毀。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08五龍廟

聞喜五龍廟也可叫介子廟,位于峨嵋?guī)X之巔、聞喜北垣黃土坡上,被稱為聞喜八大景觀之一。它和介休、夏縣兩處五龍廟同根同生(傳說五龍生于聞喜,長在夏縣,最后葬與介休綿山)。 五龍子介子推,是中國孝道代表人物之一。關(guān)于五龍子介子推,還有一段神奇的民間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聞喜北垣戶頭村白玉圣母的女兒白雪公主未婚而孕。圣母十分疑惑,就詢問女兒。女兒羞怯的告訴母親:“有好幾個晚上,我入睡之后,就感到有條龍和我共枕,說要借腹生子……”。在農(nóng)歷三月初三的那天,白雪公主生了四個似人非人的怪物,圣母把他們拋入涑水河。當(dāng)圣母返回時已是夜間,女兒的第五個孩子剛落地。隨著一聲響雷,闖進一個彪形大漢,抱上孩子就跑。圣母尾隨窮追不舍,一直追到現(xiàn)在的介休一帶。這漢子被圣母舍命護孫的行為所感動,便推五龍子于圣母懷里,言道:“吳乃東海龍王?!毖援呄驏|飛去。此人就是五龍子之父東海龍王。此時,天已大亮,圣母靈氣已失,難返故里,只得在當(dāng)?shù)刈∠?,含辛茹苦撫養(yǎng)五龍子。日月如劍,五龍子漸漸的長大,起名字時,圣母想起了龍王將孩子推到她懷里的動作,加上當(dāng)?shù)刂?,便將五龍子取名為“介子推”?/p>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五龍廟始建于東晉年間,鼎盛于唐宋,修葺于明清。廟宇坐北朝南,由三大照壁、三大廟門;舞臺、大殿、三圣堂、玉皇閣、東西廂廊、東西道院組成。廟宇占地20余畝,擁有僧侶生活用地200余畝。昔日廟宇,飛檐斗拱,雕梁畫棟,龍盤鳳舞,金碧輝煌,十分雄偉。

聞喜煮餅

聞喜煮餅,形似圓月,外皮粘滿白芝麻呈月白色,內(nèi)有栗色、絳白二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厘米長的細絲,吃起來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膩,久不變質(zhì)。聞喜煮餅既是山西的“餅點之王”,也有“國式糕點絕產(chǎn)”的美稱。魯迅小說《孤獨者》中 “我提著兩包聞喜產(chǎn)的煮餅去看友人魏連毅”的字句,使她聲名遠播,久負盛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著名歌唱家郭蘭英與聞喜縣委副書記帶著2000包聞喜煮餅,一起赴朝鮮慰問志愿軍戰(zhàn)士,煮餅儼然成了聞喜的代名詞。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聞喜煮餅的特色

聞喜煮餅掰成兩半后,能夠拉出二三寸長的閃亮亮的蜜絲,剖面顯露外深內(nèi)淺、色澤潤亮的栗色層和紅白分明的餡心,手感松軟有彈性,壓陷處可恢復(fù)原狀,品嘗時不皮不粘,甜味純正,酥沙而不膩,帶有芝麻芬芳,越嚼味越濃,佘香不盡,存放百日,色、香、味不變。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聞喜煮餅的兩個傳說

1、康熙賜名說

聞喜煮餅始于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康熙皇帝巡行路徑聞喜時,聞喜官紳為迎接圣駕,遍選名師治宴。席間,皇上覺得其他肴饌都淡而無味,唯有煮餅滋味獨特,余味綿長,不禁喜問其名。眾官宦搜索枯腸,都想取一個吉利的名稱來討皇上高興,但因皇上猝然發(fā)問,不免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噬弦姶饲闋畈挥X笑說:就叫煮餅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聞喜煮餅就此名聲大燥并流傳至今。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2、聞仲始創(chuàng)說

武王伐紂時,太師聞仲出征應(yīng)戰(zhàn),兵至古唐(山西省南部翼城一帶,古稱唐國),用當(dāng)?shù)氐娘?、面混制糖餅,?dāng)做干糧,這種有了糖飴的食品不容易壞,便于攜帶,那時叫聞太師餅。漢武帝后來也多次到過此地,還把這地方改名叫了聞喜,當(dāng)?shù)剡@種餅也隨之改名叫了聞喜餅。不過為啥叫煮餅,這跟當(dāng)?shù)氐姆窖杂嘘P(guān)。當(dāng)?shù)胤窖灾蟹Q油炸為煮,于是變成了聞喜煮餅。

聞喜花饃

聞喜花饃是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漢族傳統(tǒng)名點,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饅頭,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為花饃。聞喜花饃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已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完整的創(chuàng)作體系。 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聞喜花饃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聞喜被稱為“花饃之鄉(xiāng)”,聞喜342個行政村幾乎每個村都有制作花饃的巧匠,當(dāng)?shù)赜小坝叙x就有事,有事就有饃”的說法。聞喜花饃除了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其花樣繁多,搭配組裝成的花饃給人以活靈活現(xiàn)之感,其繁而不亂、鮮艷而不失協(xié)調(diào)的裝飾得到民間美術(shù)專家的青睞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在數(shù)千年的傳承中,聞喜花饃不僅被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還形成了獨特的制作技藝。包括:搓、團、捻、搟、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藝。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所用的工具極為普通包括搟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簽等,捏花饃沒有教材,也沒有什么圖樣,全憑一代代藝人口傳心授,模樣全裝在她們的腦子里。大大小小的面團在藝人的手里變成各式各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品。

山旅運城,第十站,聞喜縣——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聞喜花饃伴隨著當(dāng)?shù)厝说纳盍?xí)俗一路走來,它的祭祀功能基本消失,藝術(shù)性、觀賞性進一步凸現(xiàn),如今已成為一種品牌和產(chǎn)業(yè),當(dāng)?shù)厝思娂妼⒒x當(dāng)作禮品送給外地人,如今聞喜縣城有二十余家花饃鋪,花饃“外交”十分活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