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傷寒論講稿》263-280條----劉希彥

 風清云淡1229 2018-09-08

263、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從這一條開始進入少陽篇。

其實少陽病的主要方證我們前面已經(jīng)學過了,這一篇只是系統(tǒng)的來梳理一下。關于半表半里少陽證的人體原理,第37條有詳盡的解釋,這里就不再重復。

我們知道,少陽病有四個主證:往來寒熱,胸滿肋痛,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飲食。這一條作為少陽病的總綱,又提出三個綱領性的證。為什么不直接用四證來作為總綱呢?它們之間矛不矛盾?它們不矛盾,證后面的人體原理其實是一樣的。少陽四證是見其一便可定為少陽??;而少陽病的總綱卻沒有這樣說。這里的三個證,見其一還不能定為少陽病,須和其它的證合參。就像太陽病的總綱里的三證,說“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边@三個證見其一是不能定為太陽病的,少陽病也會頭痛,少陰病也會惡寒。這個需要注意。

現(xiàn)在來說一下這三個證的原理。

先說“口苦”。人體這個軀殼,外面覆蓋著皮膚;內(nèi)腔壁覆蓋著粘膜。這個粘膜區(qū)域?qū)儆诎氡戆肜锏姆懂牎H绻@個區(qū)域出現(xiàn)上半部分的熱證,屬于少陽病,其原理第37條做過詳盡的解釋??嗟臇|西一般來講是寒降清熱的,如果內(nèi)粘膜組織有熱,人體的自然機能就會分泌苦味的東西去清這個熱。這些苦味的東西西醫(yī)上有一些專門的名詞,我們可以先不要去管它。內(nèi)粘膜沒有味覺,而內(nèi)粘膜的出口——口腔是有味覺的,于是口里頭便會覺得苦。換言之,口里頭覺得苦,整個上焦系統(tǒng)的內(nèi)粘膜都已經(jīng)有熱了。

“咽干”,少陽病是半表半里之熱郁于上焦,自然就會咽干。咽干的原理和口苦的原理相同,都是整個上焦內(nèi)粘膜系統(tǒng)的邪熱。

“目?!?,少陽證是因胃弱,氣化循環(huán)受限,上下不交通引起的。邪熱郁于上而不得下,上沖于頭,就會目眩。

264、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我們以前講過太陽病的中風,這里提出一個少陽病的中風。中風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說法不

一。通觀《傷寒論》的條文,中風一般指的是因體表喪失津液而造成的津液虛,津液虛表虛則風邪容易進入人體,大概是這個意思。

少陽病同樣也會中風,這時耳朵聽不見了。腎經(jīng)絡表,腎主耳,風邪郁表,耳朵就聽不見了。表虛也會造成耳朵聽不見,表虛則腎虛,老年人腎氣衰了,耳朵也會聽不見。“目赤,胸中滿而煩”,這是少陽證。少陽證而有津液虛,不能夠再行吐法和下法耗散津液,否則會發(fā)生驚悸的反應。

265、傷寒,脈弦細,頭痛發(fā)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頭痛發(fā)熱是典型的太陽證,為什么這里說是屬少陽呢?因為有“脈弦細”,津液是虛的。少陽病的實質(zhì)是胃虛津虛,邪氣內(nèi)陷,與正氣相持于半表半里。少陽的外感病也是會有頭痛發(fā)熱的。假設這是一個病例,如果沒有其它的太陽或少陽證來佐證,在這種相對含糊難斷的情況下,但憑一個脈弦細,也可以傾向于少陽,因為津液虛是要慎行解表之法的。這里體現(xiàn)的是脈證相應原則,就是要脈和證一起來比對印證,得出最符合人體實際的結(jié)論。

少陽既為胃虛津虛,自然不能發(fā)汗,發(fā)汗津液更虛,加之少陽有上熱反應,大腦就會產(chǎn)生缺少津液的熱性反應,就會譫語。這是大腦用興奮的方式在調(diào)集津液以自保。這個問題說道根源還是在胃,胃若能和,能生化津液,自然就會好;若不能和,那就會“煩而悸”,這也是跟津液虛和上熱有關的反應。

266、本太陽病不解,轉(zhuǎn)入少陽者,肋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這一條的幾個證就是典型的半表半里證了。“脈沉緊”說明邪氣入里了,不但肋下有痞結(jié),胃里面也不運化了,所以會“干嘔不能食”。如果吐下了,胃里面空虛了,脈也就不會沉緊了?!秱摗返臈l文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完整的脈證,這兩條都是脈證很齊全的病例。

今天就講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2015530日星期六

群主-夏正安(409227821)

傷寒經(jīng)方求真群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之前,我們將條文講得比較多,講治病的案例講得比較少。系統(tǒng)的講治病更是沒有過。以后我會有講一些關于治病方面的東西。

治病最麻煩的是什么?兒科。因為不能摸脈,亦不能問證?!秱摗分v脈證相應。這怎么看?。康?,這也很考驗大家的辨證能力,和對人體的理解程度。所以今天就講講兒科的治法。

兒科也有容易的地方,就是兒科相對而言病因比較簡單,沒有成年人那么麻煩。比方說,虛勞、淤血、情志治病,這些兒科都比較罕見。兒科只要分清寒熱證,還是很簡單的。問題在于不摸脈,這個寒熱證怎么分?

很簡單。鼻孔出來的空氣發(fā)燙,呼吸粗重,面紅赤或腫大、大便臭或屁多、身體燙飲水多、胃口好多食易饑餓。有類似這樣的癥狀就是熱證。

寒癥呢?小兒純寒癥少。沒有熱證的,不等于是寒癥。但如果虛弱不食,面色發(fā)白發(fā)清,神散聲微、大便清稀不臭,鼻息寒微,也就是呈衰弱反應的就是寒證了。

說個案例。有一個二歲多的小孩,燒不退??淘\,鼻息雖然未能明確判斷發(fā)燙,但鼻孔發(fā)干;面色輕微發(fā)紅,大便不通。我判斷為熱證??辞懊娲蠓蚪o服用的藥物,竟然是桂枝湯。這就是誤治了。

我給了麻杏石甘湯加大黃。麻黃5克,杏仁5,生石膏25,甘草3,大黃3。服下,幾分鐘后大便既通。一個小時后燒退。你看,小孩的病,雖然不能摸脈不能問,通過可察知的情況,辨證準確了,亦很簡單。

我這里有兩篇寫小兒疾病和保健的文章,很好,貼給大家看一下。一篇是張瓊寫的,也是在這里學經(jīng)方。

中醫(yī)媽媽的寶寶高燒實戰(zhàn)手冊

·張瓊

身為一個母親,最擔心、最焦慮的莫過于孩子生病。身為一個中醫(yī)母親,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疾病,尤其是高燒,是如何應對的呢?

20141117日,我的孩子優(yōu)優(yōu)11個月零23天終于爆發(fā)第一次高燒,初量體溫38.8℃!這在西醫(yī)標準已經(jīng)夠吃退燒藥的了。我身邊許多家長只要孩子體溫超過38.5℃,就會果斷給孩子吃退燒藥:美林、布洛芬等。我至今仍依稀記得我父親大雪天背著年幼的我去急診排隊掛號的情景,好像除了送醫(yī)院吃西藥,我們對于孩子的高燒就束手無策了一般。

也許有的家長會想:孩子病了在給他吃藥之前,首先是不是應該徹底搞清楚他到底為什么生病呢?發(fā)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個發(fā)病癥狀,人會因為很多原因而發(fā)燒,比如急性腸胃炎,比如破傷風感染,而感冒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而且發(fā)燒即使不強行退燒也是會自愈的,那是不是可以解釋說發(fā)燒并不是人體“壞了”呢?那發(fā)燒到底是什么呢?

發(fā)燒,就人體運行的原理來說,是人體的能量(也就是俗稱的抵抗力)與邪氣相對抗于體表的表現(xiàn)。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能量隨時可以把受到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驅(qū)逐出體外,但在人體能量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下,人體能量就會與邪氣相持與體表,于是形成發(fā)燒。所以用退燒藥強行退燒,就等于撤去了人體的屏障,邪氣就會深入里面,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孩子在醫(yī)院,治來治去,久治不愈。而邪氣深入人體里面的第一個屏障就是肺,就會形成肺炎。各位寶爸寶媽們,不是因為高燒引發(fā)了肺炎,事實上很多肺炎恰恰是強行退燒引起的,而肺是一個脆弱的器官。

如果邪氣再進入,就有可能進入骨髓。強行退燒其實往往是退不下去的,退燒藥把人體屏障退掉后,人體正氣受到傷害,人體便衰弱了,繼而轉(zhuǎn)為低燒,時間久了燒退不下來,邪氣進入骨髓,骨髓里的造血指標出現(xiàn)問題,降不下來,醫(yī)院就會懷疑是白血病,然后這些孩子很可能會被當成白血病兒童來對待,接受一些很可怕、痛苦的治療。事實上邪氣退了,指標也就恢復正常了。如果一開始沒有用錯了辦法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有的家長會擔心,發(fā)高燒會不會把孩子腦子燒壞???我可以堅定地告訴你,別說發(fā)燒,就算是驚厥(俗稱抽風)這樣的重癥,一般情況下也不可能造成腦損傷,別說是發(fā)燒了。

該如何正確的辨別孩子的寒熱癥呢?

即使不懂中醫(yī)的家長們,也可能聽說過,兒童感冒發(fā)燒有熱癥和寒癥之分,不同情況要區(qū)別處理。熱癥的邪氣主要來自于體內(nèi),體內(nèi)有多余的積存的食物能量,它在特定的誘因,比如感冒、進食不適當?shù)氖澄锏惹闆r下,人體想把這些多余的能量燒出去,熱癥的表現(xiàn)看上去像感冒,但事實上是一種里熱反應,在這種時候,要趕緊給孩子撤掉能量,減少喂食,并且減少衣服,幫助孩子散熱。熱癥的表現(xiàn)通常有伴有便臭的腸鳴腹瀉、便量大,氣泡臭屁,便秘,小便短赤(即小便量少偏黃),口渴飲水多,局部(例如臉頰、下巴)皮膚干燥、粗糙,臉頰通紅,流膿黃鼻涕,尺膚(小胳膊內(nèi)側(cè))發(fā)燙,呼吸粗重發(fā)燙,精神狀態(tài)亢奮等,熱癥即是溫病。溫病首先要做的就是減食。正常情況下孩子是多熱癥的,因為從生理的角度來講,嬰幼兒期是一個人一生中陽氣最旺的階段,孩子看起來弱小,其實身體比我們大人都好。所以一般的孩子感冒發(fā)燒都是應該減食的。我的孩子優(yōu)優(yōu)的身體表現(xiàn)就是熱癥,所以在生病的這幾天里,首先減食,停掉一切輔食,以及盡量拖延喂奶間隔時間,減少次數(shù)。

再來說說寒癥,寒癥是指人的氣血功能、脾胃功能本身就虛,它不夠能量把寒氣驅(qū)逐于體外,于是正邪相持于體表。寒癥的表現(xiàn)與熱癥相反,孩子沒有呼吸粗重、大便臭等癥狀,多表現(xiàn)出精神萎靡,臉色發(fā)青、發(fā)暗等,寒癥的孩子不宜減食,只要脾胃的負擔不要過大就好。

有的家長會問,是不是孩子受風著涼就可以辨別為寒癥呢?我的回答是:在看過了我上述的辨證法之后,你會明白,這個結(jié)論是完全錯誤的。而事實上很不幸的,當下許多兒科醫(yī)院門診大夫他們就是這樣辨別寒熱癥的,這是完全錯誤的,在真正的傳統(tǒng)中醫(yī)面前顯得太業(yè)余了。

接下來,我就把我是如何照顧孩子,逐步退燒的經(jīng)過分享給各位家長,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因為優(yōu)優(yōu)發(fā)燒是熱癥反應,我開始給他減食,但為了防止脫水,注意適當給水,還給他吃大米粥。大米粥此時是最好的補充人體津液的來源。(注:不要用小米粥,小米屬溫性,補益作用很好,不適用于溫病。)

17日晚上睡前洗了溫水澡,體溫37.5℃~37.9℃之間,夜里兩次測出高燒39.2℃,第一次在3點左右,第二次在5點左右,整晚睡眠不好,容易醒,但狀態(tài)尚可。給他做了5分鐘背部刮痧。古時的兒科多用刮痧推拿為小孩子醫(yī)病,因為孩子尚年幼,吃湯藥確實有一定障礙。(第一天腹瀉6次)

18日上午體溫基本保持在37.5℃左右,時高時低,基本保持在37℃~37.9℃之間。辨其癥狀,腹瀉、便臭、食欲減退等癥狀仍然還有,精神狀態(tài)明顯較前一天低靡了很多,整個人都顯得安靜,對于喝水的欲望也有所減退,變得粘人,總要求媽媽抱。繼續(xù)給他喝白米粥,適當給水。蒸熟的蘋果有收斂的作用,給他吃下小半個。下午接近5點的時候體溫又出現(xiàn)反復,最高38.8℃,給他洗溫了水澡,刮痧,夜里體溫基本保持在37℃多,低于38℃。(第二天腹瀉5次)

19日上午體溫基本在37.3℃左右,不超過37.5℃。依然只給他吃白米粥,減少哺乳,喂了少量蒸熟的蘋果(他食欲不佳,吃了很少)。到了下午體溫完全恢復正常,低于37℃。(第三天腹瀉6次)

20日除早晚各有一次腹瀉外,整日體溫正常,食欲一般,但對奶食欲不減,精神狀態(tài)明顯低靡,粘人需要總抱著。

21日大便恢復正常,其余諸癥全部消失,他已完全康復。

一共半天高燒,兩天的低燒,不藥而愈。我想他是非常棒的寶貝,全靠自己打完了這場戰(zhàn)爭,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藥物的幫助,并且大獲全勝,至今無反復,狀態(tài)良好!

還有一篇文章,是說兒童保健的,糾結(jié)時下的一些誤區(qū)。

不要用愛的名義毀了孩子健康

口述:劉希彥

文字整理:張瓊

昨天遇到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喝飲料吃零食,經(jīng)常打針吃藥,不吃飯不吃菜光吃肉,不出去玩,光看電腦電視,六歲驗出白血病,身上到處都是脂肪瘤。家長還在問,到底是缺什么營養(yǎng),說馬上去買了讓他吃,還抱怨說晚上吃得太少了,平時應該再要求嚴格一點讓他多吃些就不會這樣了。

在這個病例里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個家長在遇到孩子有一點小病的時候,就帶他去醫(yī)院打針吃藥。我們知道中國的醫(yī)院是濫用抗生素的。國際衛(wèi)生組織早就聲明,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藥,在國外的門診這是禁用的,對孩子的免疫力和身體功能的傷害很大。

抗生素,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對抗性的藥物,是傷害和壓制自身機能的,是一種以殺害人體的正常細胞和免疫細胞為代價的抗病行為,現(xiàn)在很多疾病的高發(fā),與抗生素的濫用是有關系的。從古中醫(yī)的角度來講,當人體感受外界邪氣的時候,人體就會形成發(fā)燒這個機制,將邪氣驅(qū)趕出去,只有當正氣不夠的時候,邪氣才會往內(nèi)入?,F(xiàn)在的醫(yī)院里,用抗生素輸液退燒,水本身就是陰寒的物質(zhì),將那么多冰涼的水直接從血管輸入人體;再加上抗生素是苦的,舔破片劑的糖衣可以嘗到,中醫(yī)講苦則為寒,為降,它和輸液的道理一樣,當這種苦寒的藥片和陰寒的液體進入人體,都是在打壓人體的陽氣。發(fā)燒是人體抵抗病邪的第一道天然屏障。當人體的陽氣被打壓后,人體對抗病邪的能力就弱了,邪氣會長驅(qū)直入進入肺,所以一般的小孩在強行退燒之后,往往容易在幾天之后引發(fā)肺炎,這是人體的正氣和邪氣在肺這個地方僵持住了。

這個時候如果再給孩子輸液,繼續(xù)打壓人體的正常的功能和陽氣,那么邪氣還有可能再次深入,深入骨髓。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孩子感冒發(fā)燒一段時間之后治不好的話,醫(yī)生就會建議去查一個骨髓。這樣的話就有可能被歸入白血病了。因為這時候骨髓細胞一定是異常的。那么多的抗生素進入人體,人體也要抵抗排異,他的骨髓細胞不可能正常。

古中醫(yī)的理論,我們不會用藥物去強行退燒,而是以增加人體能量的辦法去幫助退燒。打個比方,感冒受寒后喝一碗姜湯,發(fā)燒為什么還喝姜湯這種熱性的東西?發(fā)燒是因為人體沒有足夠的能量把邪氣排出體外,于是在體表形成發(fā)燒,這其實是人體在體表增加能量去排出邪氣。你用姜湯助它一把力,邪氣自然就排出去了,邪氣一去,燒便自退。所以古中醫(yī)講的是讓病自退,我們是一個順應人體,順應機能,順勢而為的思路,和西醫(yī)的對抗式治病思路是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疾病很多時候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排病反應。對抗式治療傷害了免疫力,容易誘敵深入,等于自毀長城,造成嚴重的后果。當然這里要特別提醒一下,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適合用生姜,寒證才適合,尤其是小孩子的感冒一般熱證居多,應該用清涼解表的方子。請辨證后準確使用。

這個案例里面的第二個問題是平時不怎么給孩子吃主食,而是給孩子吃很多的肉。大家有沒有想過,主食為什么會被稱之為主食?顧名思義,它提供給人的是基礎營養(yǎng)。基礎營養(yǎng)是碳水化合物,是淀粉?,F(xiàn)在很多家長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就有很大的誤區(qū)。他們認為米飯里沒有營養(yǎng),而肉才營養(yǎng),肉里面含有的主要是油脂和蛋白質(zhì),他們認為蛋白質(zhì)才是營養(yǎng),而事實上一個人一天對于蛋白質(zhì)的需求是很有限的,營養(yǎng)學家說過一個雞蛋就足夠供應人體對蛋白質(zhì)的需求。多余的蛋白質(zhì)吃下去就會變成毒素——人體接受不了需要排出來的東西在廣義上來講都是毒素。這個時候孩子要不了那么多的蛋白質(zhì),而且還需要耗費能量和氣血去把它排出來。加之當下的肉含有過多的激素、化學殘留物等很多不好的東西,這也是非常傷害孩子的身體功能的。

我接觸過很多小孩抽動癥、疝氣、頑固濕疹的病例,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家長都會給他們吃很多的肉類,雞腿一次吃兩個。這樣的孩子脾胃一定會被搞壞。為什么會壞呢?除去前面講的肉提供不了人體的基礎營養(yǎng)外,還有能量場的問題。脾屬土,土是什么?從五行能量來說,它需要土的能量來補充,五谷才是得土氣最全的。你不給他吃主食,光給他吃肉,他的脾胃能得到土氣嗎?

現(xiàn)在的家長生怕孩子吃的不夠,總覺得孩子多吃才是好的,于是追著孩子喂飯,威逼利誘讓孩子去多吃。他們不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是你不想吃東西,卻強迫自己吃下去,你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你會出現(xiàn)脾胃功能很差,厭食,甚至便秘。孩子也是一樣,他可能已經(jīng)吃了一些零食和飲料,你再強迫他去吃,他的脾胃功能就壞了。脾胃功能壞了吃下去的東西也不會吸收。有一個孩子,眼睛抽動的很厲害,找我求診,我問孩子的家長,他是不是吃很多的肉類,他說家里有老人總是給孩子喂很多的肉。我又問他是不是不吃了還在追著喂,他說是。我說你得把這個習慣改掉,結(jié)果他說“我的孩子去化驗了,還貧血!”言外之意是,都貧血了還讓少吃嗎?但他不去思考,孩子不餓了還在吃,吃了那么多肉,為什么還貧血呢?其實就是他的脾胃功能壞了。脾胃功能壞了不吸收營養(yǎng),吃什么都不能變成為氣血。我見過一些“胎里素”的寶寶和生下來就跟著爸爸媽媽吃素的孩子,只要他們的脾胃功能是好的,也不會出現(xiàn)貧血。很多時候不是吃下去就能解決問題的。

還有一種孩子的脾胃功能也不好,就是有壓力的情況下吃飯的孩子。你追著孩子喂飯就是在給他壓力,他在很憋屈的一種狀態(tài)下吃飯。古人云“食不言、寢不語”,古人在吃飯的時候不主張管教孩子。孩子在一種壓力底下被逼著進食,邊哭邊吃,這樣不光造成孩子的脾胃功能差,還會讓他整個的身體出問題。造成的不良結(jié)果有諸如:疝氣、腸簍、貧血、發(fā)育遲緩、脂肪肝、心跳異常等等……這些問題說到底都跟脾胃虛有關系,因為脾為后天之本。再次提醒家長,千萬不要一聽到脾虛、氣血虛就聯(lián)想到加強營養(yǎng)。《紅樓夢》里,賈寶玉生過大病之后,賈府讓他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清粥小菜。病后反而不給進補,不給有營養(yǎng)的吃,這是為什么?像賈府這樣的貴族家庭,他們深諳養(yǎng)生之道,知道孩子在生完病,身體還處在虛弱的情況下,根本消化吸收不了那么多的肉和滋膩的東西。給他能吸收的,讓他的脾胃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慢慢恢復功能。這其實是一種順應生命的思維方式。咱們當下的思維方式是什么?全部是最簡單粗暴的。

民間有一句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小孩容易食積,一旦食積就容易感冒。還有的小孩容易得熱傷風,其實就是穿多了,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和老人一樣是脆弱的,于是就給孩子穿很多的衣服。還有很多老人帶孩子喜歡拿自己的體感溫度去衡量小孩。其實小孩陽氣旺,屬于純陽之體,你看冬天小孩都不烤火,只有大人才需要烤火。而且孩子生性好動,穿得過多就更不能散熱了。其

我有一位好朋友,她生怕女兒長不高,因為她們?nèi)业膫€子都不高,于是她給孩子吃的很多。我給她的建議是少吃,少吃一點可能會長的更高。因為道家講“虛則靈”,堵死了怎么還能夠生發(fā)生長呢?你堵住了她的生發(fā)之氣。但她不這樣想,她認為營養(yǎng)夠才會長高。中醫(yī)的角度來講,影響人長高的是什么呢?我們說腎主骨,一個人的腎氣影響他整個骨骼的發(fā)育。五行來講,脾克腎,腎的功能是受脾的制約的。如果一個人的脾功能失調(diào)的話,就會影響腎的功能。脾虛,或者老有食積,就會克腎。從這個理論上來講,給孩子吃多了,也會影響長高的。

當下的孩子把甜味飲料當水喝,甜的東西入脾,甜多了就會引起脾的亢盛和失調(diào),也間接影響腎的功能?,F(xiàn)在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喝太多甜飲料會讓孩子得白血病,除了飲料里有很多化學合成的糖分之外,說到根本還是“脾克腎”。孩子把那些甜的飲料當水喝,腎的功能必定受克制,腎主骨,而白血病是骨髓的異常,都有連帶關系。所以五味不可偏勝,怎么能把甜飲料當水喝呢?

現(xiàn)在的孩子鹽給的也太早,一歲就開始吃鹽,甚至跟大人吃一樣的量。小孩都是腎虛的,因為腎臟后發(fā)育,所以生下來都是大小便失禁的,走路也不穩(wěn),這都是腎功能沒有發(fā)育好的表現(xiàn),直到青春期,我們的腎才發(fā)育完成。鹽會造成腎臟負擔,小孩的腎功能承擔不了這么多的鹽。我碰到好多這樣的病例,孩子到了十幾歲,外表看著都好,卻還尿床,無法醫(yī)治,很痛苦,可能就是因為喂養(yǎng)方式的不得當,過食甜和咸,給孩子的脾和腎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謂脾為先天之本,腎為后天之本,這兩個根本都傷了,就會造成孩子這樣那樣的疾病。

但是最近很奇怪的是很多家長來找我,說看到他們的孩子有很多地方都有青筋,比如關節(jié)上、手上、甚至舌頭底下都有很明顯的青筋。我們說造成淤血癥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于情緒?,F(xiàn)在的孩子智力開發(fā)的太早了,兩三歲就開始送去早教、幼兒園里學英語識字,學這個,學那個。思傷脾,人一思慮身體就會郁結(jié)。孩子正在生發(fā)之時,一思考他當然會“淤”。除了情緒之外,飲食過多,長期的食積也會造成淤血。淤血癥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fā)育,也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抑,導致心理發(fā)育不健康。一般來說淤血癥是大人才會得的,生活觀念改變了,很多疾病都在提前。

其實家長都是出于“愛”才造成這些問題。讓孩子多吃多穿少動,是出于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早就去學習知識,也是出于愛。每當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好聰明,一歲就唱歌,兩歲就識字,多好啊,于是就讓孩子早早去學很多東西。

古時候的人想法和我們不一樣。古人說到很多偉大人物的時候,都會說他們?nèi)龤q還不會走路,六歲還不會說話,這樣的人最后會成為偉大的人物。反而那些什么都來得早的,成為長大沒出息或夭折的典型。萬物皆有其理,早熟自然就會早衰,生命皆有其自己的軌跡。就像一朵花,開得早凋零也早,生命能量都是有數(shù)的。所以古人不希望別人說自己的孩子聰明。古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熟,因為古人都是”道”的思維,希望順其自然。早熟的人精神壓力也大,年紀太小,懂得卻太多,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和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這些思想和知識帶來的痛苦和副作用?,F(xiàn)在的人不考慮這些問題,好多孩子跳樓自殺,家長卻不理解他們?yōu)楹螘心敲创蟮木駢毫拓摀?/FONT>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三歲了,走路還走不好,需要踮起腳,不太穩(wěn)當,她有些著急,我勸她說“這在古時候是正常的,現(xiàn)在那些走路太早的反而不對,是不是吃了什么帶激素的東西把孩子催的早熟了,以后呢是不是會早衰?甚至早夭?又或者會造成什么疾病出來?”她一聽就覺得有道理,她就坦然了。她說她本身就是一個崇尚自然的人,平時住在山里頭,吃的也是身邊沒有激素化肥污染的糧食蔬菜。這樣說來,她的的孩子身體里是干凈的,發(fā)育的時間自然也會偏于正?!,F(xiàn)在正常的反而顯得不正常了,你看看這個時代。

人類應該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本原,順其本性,不要一味求快求多。萬物皆失其性,那就離毀滅不遠了!也只有順其自然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兩篇文章都是公眾號“希彥館”里的,里面有很多關于疾病養(yǎng)生的認識和理念,也是我們這個課堂的一個補充。大家可以關注。

好,今天就講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2015613日星期六

傷寒經(jīng)方求真群,傷寒論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我們今天接著講《傷寒論》的條文。

268、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我們接著講少陽病的條文

這里講的是三陽合病的情況。“脈浮大,上關上”,脈浮說明有表?。淮竺}是指大而中虛的脈,這是津液虛而邪氣盛;“上關上”,脈的上部浮大明顯,這是主上熱的。

“但欲眠睡”,我們前面講溫病和陽明病的時候說過,熱病會有欲眠睡的反應;“目合則汗”,目合,人體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才有汗,說明津液虛,人在正常醒著時候津液消耗大,沒辦法出汗以驅(qū)邪。

綜合來看,既有“脈浮”的太陽病,亦有上熱津液虛的少陽病,還有欲眠睡的溫?。夭”赜欣餆?,實質(zhì)上是太陽和陽明的合?。?,此所謂三陽合病,治從少陽就好了。小柴胡加生石膏和大柴胡都可以考慮。

治病就是這樣,不管證多么的不常規(guī),或者多么的不常見,只要能弄清楚證后面的人體原理,自然就能按六經(jīng)思維將其歸類并治療。

269、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傷寒六七天之后,病有可能往陽證轉(zhuǎn),也有可能往陰證轉(zhuǎn)。“無大熱”,已經(jīng)沒有太嚴重的熱象了。只是“躁煩”,躁是躁擾不安,煩是心煩,這都是偏情緒的反應,是由津血虛引起的。前面說過,人體一旦津血虛,便會啟動煩躁的自保模式,一來是通過亢奮來加速津液的運行和供應,二來也是通過提振人體狀態(tài)來加速津液的生成。

既然是津液虛的躁煩,說明不是轉(zhuǎn)入陽證,而是從陽入陰的趨勢。

270、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三天后,就該傳三陰了。病如果得不到解決,人的津血就會因為抵抗邪氣而衰退,自然就會往三陰病走。如果病人胃口很好,也不嘔,說明胃氣不衰,甚至胃中還有熱。胃氣不衰,津血自然不會太虛,那病有可能是快好了,三陰應該沒有受邪。

271、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一般來講,邪氣盛的時候會出現(xiàn)弦脈、大脈、數(shù)脈、滑脈之類的亢盛的脈。脈平穩(wěn)和緩了,哪怕是脈小脈微了,也說明邪氣已退,脈回到了原本的狀態(tài)。這時候病就快要好了。

272、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這幾個時辰是凌晨三點到七點,猶如一天之中從冬到春的過渡,少陽病是對應春季的,順其時病自然得解。寅時是肺經(jīng)主時,卯時是大腸經(jīng)主時,辰是胃經(jīng)主時。此三經(jīng)均屬里,肺為太陰,大腸和胃屬陽明。少陽病之本質(zhì)原為胃弱,里氣充實,胃氣來復,自然能驅(qū)邪外出。

像這種以脈和時辰論病的地方,都是王叔和加的,聯(lián)系上下文就不難看出。

至此,少陽病就講完了。本章雖名為講少陽病,并沒有對少陽病有詳盡的分析,這是因為前面都已經(jīng)講過了。這一章側(cè)重講了少陽病和其它經(jīng)病的傳變,也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少陽病在六經(jīng)病里的坐標關系。

少陽病篇的條文很少,因為前面在太陽和陽明的時候已經(jīng)講過很多了。

少陽病臨床運用非常廣泛,我們來講兩個醫(yī)案吧。

曾某、女、成人

刻診:脖子上長了個腫瘤,手摸有小芒果大小。汗出多,尤其是晚上。胸中和脖子略有阻塞感,偶有氣竄感。大便二三日一行,略不爽。脈象左右皆浮燥,沉取略偏虛;右脈偏有力。

患者不相信醫(yī)院,亦不肯去醫(yī)院檢查,并不清楚究竟發(fā)于什么位置,亦不知良性惡性。找我診治。

辨證:病家證不多,亦不是很明顯。胸塞便不爽可從半表半里大柴胡論治;汗出多,太陽病,桂枝湯。病人有標熱,加生石膏。散堅結(jié),牡蠣石膏夏枯草半夏皆有此效。暑濕之月,將生姜換成藿香。處大柴胡合桂枝湯加減。證輕藥也輕,除半夏牡蠣外,劑量都不重。

處方:大柴胡合桂枝湯加減

柴胡25黃芩15生半夏50大棗15枳實20厚樸20白芍15藿香10大黃6桂枝15炙甘草15生石膏60夏枯草15生鍛牡蠣各25

效果:服藥一周后,瘤子明顯縮小。大便通,去大黃,再服。前后共服藥十五劑,瘤子用手基本就摸不到了。病勢已去,停藥。囑其注意生活規(guī)律,心情舒暢,可用夏枯草煎水代茶飲。不久后瘤子完全消失。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中醫(yī)治病快不快,哪怕是這樣的慢性病,用六經(jīng)辨證來治,也是很快的。曹某、男

正值降溫,患者出吹了風,又運動出了點汗,于是胃的區(qū)域隱痛,但又感覺不是胃。用手按能摸到里面有清晰的痞塊?;颊叱擞休p微大便不爽,人感覺無力不舒服,沒有其它明顯的證。脈象不虛,卻也不實,寸略浮大。

這里有痞結(jié),而且隱痛,是不是少陽病?要看區(qū)域,是在胃區(qū),而且沒有別的少陽證,那就要斟酌。

辨證:“按之痛,寸脈浮”,這是結(jié)胸證。按才痛是小陷胸湯的范疇。不按就痛是大陷胸湯的范疇。大陷胸湯用藥峻猛,而病人的脈沒那么實,不按的時候也只是輕微隱痛。經(jīng)方用藥貴在客觀有據(jù),兼而有之便兼而用之,但主次要分明,這種情況以小陷胸湯為主,加一點大黃,兼用大陷胸湯之瀉下之法。

處方:瓜蔞30黃芩20熟大黃20

效果:當時是晚上,藥店已經(jīng)關門,我手邊只有以上三味藥,缺半夏和黃連,黃連以黃芩代之。病人只服了一劑半,痛感和里面的痞塊便消失了,其它癥狀也痊愈了。小陷胸湯總共只有三味藥,這里缺一味,代一味,病人還是很快就痊愈了,可見中醫(yī)的靈魂是辯證思維,而非藥物。最近有很多朋友詢問我,我的書怎么能買得到。我的《經(jīng)方求真——道釋傷寒論》上卷已經(jīng)斷貨了。新的即將出來,是全部的完整本。估計應該在一兩個月之內(nèi)就能印刷完成。屆時請大家關注群里的信息。

好,今天就講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2015822日星期六

群主-夏正安(409227821)

各位群友好,劉希彥老師的傷寒論講座馬上要開始了

之前因為劉老師在安徽屯蒙學舍開講《傷寒論》,以及安排印書的事宜,不得不中斷了一段時間的講課

這幾天有群友來詢問這個信息的真實性:

是屯蒙學舍的一位弟子前些天在群里發(fā)布的:

我在這里統(tǒng)一回復一下,

安徽屯蒙學舍發(fā)起的關于劉希彥老師《道鑒傷寒論》的助印,這個信息是真實的。請大家支持。好,講課正式開始,有請劉希彥老師

各位群友大家好。前段時間因為我的書稿《道鑒傷寒論》要整理完成,加上屯蒙學舍青年歸藏營的古中醫(yī)課程是封閉式集中上課,耽誤了一段時間,很抱歉。

今天我們繼續(xù)講《傷寒論》。

之前已將講完了三陽病篇,今天開始講三陰病篇,首先講的是太陰病。

從這一章開始講三陰病。

三陰病一言以弊之就是:脾胃弱,津血虛少,人體對疾病呈現(xiàn)出消極衰退的反應。

我們說過,臨證上辨表里病位,一般問證準確;辨陰陽,最準確的是脈。簡而言之:諸如細、弱、虛、空之類血管里血少的脈是陰病的脈;反之不是陰病。哪怕脈象遲緩,只要血管里的血充實,也不可斷為純陰證;哪怕脈象躁數(shù),只要血管里血虛少,也不可斷為純陽證。所謂血管里血的多少是判斷陰陽病的關鍵。

因為《傷寒論》論病不是每條都提及脈象,往往略去,但“脈證相應”是《傷寒論》的大原則。以上便是作為對三陰病脈象的補充。

273、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此條為太陰病之總綱。

陷入陰證必定因津血虛;津血虛必定因脾胃虛,飲食不能生化為氣血所致。太陰病的病位為里,亦可理解為里陰證,所以太陰病的總綱里首先提到的是脾胃系統(tǒng)的反應。

“腹?jié)M而吐,食不下”這事實上是脾胃系統(tǒng)幾乎停止運行了,胃虛寒而不能運化便會吃不下東西,吃下去的也不受納會嘔吐出來。腹部也是脹滿的,腸道也不運作了。270條說過,如果病人胃口好便不會往陰證轉(zhuǎn),所以這里首先說的是胃口的問題。

“自利益甚”,病人腹瀉嚴重,腹部時而會隱隱作痛。這是寒瀉。熱瀉一般會有排下有力,屁多屁響且大便偏臭,肛門灼熱之類的反應;寒瀉雖然也難以自控,卻不感覺到排下有力,也不會屁多而臭。

“時腹自痛”,這個腹痛也須和實熱的承氣湯證腹痛區(qū)別開。除了隱隱的間歇疼痛這個特點外,虛寒的腹痛喜按喜溫,按腹部或用暖水袋暖腹部會覺得舒服,因為里面沒有熱。實熱的腹痛不

喜按不喜溫,按之痛劇。所以腹部的證應該是要按診的,現(xiàn)在運用的人不多了。

“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這時候如果再用下藥,就會胸下結(jié)硬。我們順應人體來分析,這種結(jié)硬也是一種人體的自保模式,它用一種痞結(jié)狀態(tài)阻止身體的能量繼續(xù)向下流失。這里的結(jié)硬和結(jié)胸的區(qū)別是,結(jié)胸有按之痛或不按也痛,而這個結(jié)硬一般來講是沒有明顯痛感的,因為只是寒水之結(jié),并無結(jié)熱。

274、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中風”是指腠理開,體表喪失津液,風邪得入的證候,所以四肢煩痛。同時又是太陰病,所以稱為太陰中風。

脈浮取為陽,寸為陽。陽脈微,說明邪氣已退。脈沉取為陰,尺為陰。陰脈澀為血少,同時又長,說明氣血已經(jīng)來復,邪氣去而正氣生,所以說病快好了。

這里需要注意一下,為什么說“陽脈微”是邪氣已退,我有這樣的經(jīng)驗,諸如脈躁、動、大、弦、數(shù),如果不是因為氣血充足,沉取不足的話,那就是亢燥所致,皆為身體有病邪,機體要亢進起來逐病邪,所以現(xiàn)這樣脈如果安定下來,回歸本來的樣子,往往是偏弱的脈。病人往往脈象是亢燥的,如果脈象緩和了,說明病邪在退。這里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有些陰證的病人,脈雖微弱,但平穩(wěn)和緩,這樣的是好治的。有些脈雖細弱,卻弦、燥、散亂,這樣的是不好治的,說明病邪仍重;如果再不平衡,比如上盛下弱,如前后盛,中間弱,這也是不好治的,說明大循環(huán)有問題。

我們給病人用了藥,判斷藥用得對不對,不要但憑病人說的主觀感受,因為病人的敘述有主觀有誤差,應該結(jié)合脈象來審察。

277、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太陰病的總綱里有一個鑒別要點:“食不下”,準確說是脾胃虛寒的食不下。很多重癥的病人,臨死前幾天的反應就是吃不下,胃氣絕了,任誰都救不了。這里又加了一個不渴。胃中虛寒自然不想喝水。腹瀉會脫水,一般來講病人會想喝水的,如果還是不想喝水,說明里面已經(jīng)很虛寒了。這時候應該用溫里之法,可以用“四逆輩”,也就是用以姜附為主藥的方子。

臨證上,想不想喝水也是鑒別陰證一個要點,它直接反應胃里面是熱還是寒。脾胃為中土,是能量生化的中心,是全局的關鍵。一般來講,不管整體是寒是熱,只要胃里面是虛寒的,都可以加一點姜溫里。生石膏、黃芩、黃連這樣的寒涼藥和姜同用的方子《傷寒論》里很多,比如大青龍、越婢湯、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等。反過來講,如果胃里有熱,能食索飲,這些方子里的姜也可去掉?!秱摗匪诘氖羌訙p變化之道。

不管是什么病,如果病人現(xiàn)太陰四逆湯證,是好辦的,先用四逆湯溫里就沒錯。因為三陰病治從太陰,也就是說,三陰病都要先溫里,脾胃不吸收,自身都沒有能量,就沒有治病的前提。這里說說癌癥,很多癌癥的病人前期往往有內(nèi)熱,甚至現(xiàn)陽明病。這時候好辦,是可以攻的。麻煩是晚期的時候,往往現(xiàn)太陰病,一派虛寒之象,可病邪卻沒有退,反而進,晚期的癌癥往往有痞痛。這個時候有兩個處理方法,如果太虛寒無食欲的,一定要先用四逆輩溫里;如果食欲尚可,或寒熱夾雜的,可以在溫里的基礎上,加一點點攻的藥,我的經(jīng)驗,這種情況是以大劑量四逆湯為基礎,可以加小劑量的陷胸湯或承氣湯。

有的晚期癌癥已有痛的病人,這樣來治會很快止痛,立竿見影;有的已倒床不起的,能迅速恢復機能,甚至能起來做事工作。

攻的藥劑量一定要小,用幾克即可。溫里的藥可以幾十克不限。這樣才有效果?,F(xiàn)在很多治癌癥的,喜歡用散結(jié)攻破藥一味的攻,不懂攻守兼施,如果病人陽氣仍存或有作用,如果病人已經(jīng)久病陰寒到了晚期,只會促其速死,這樣的情況我見過很多。

炮附子不要用藥店的,現(xiàn)在統(tǒng)貨都是化學膽巴制過的,沒什么藥效了。扶陽派用到幾百克,藥效未必有多少,咸咸的喝下去都是膽巴。最好是遵循古法炮制的,也就是直接炒制的。如果是重癥病人沒有古法炮制的附子,是會誤人的。

好,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華夏黃帝紀元

四千七百一十三年

西歷2015912日星期六

群主-夏正安(

各位晚上好,講課即將開始。

多了很多新朋友了。

很多朋友是從微信平臺過來的,非常感謝大家對劉希彥老師的支持,對我們的原創(chuàng)文章的支持,對漢傳中醫(yī)體系的認同。

有你們的認同與支持,我相信古中醫(yī)一定不會消亡。

我們目前有兩個2000人群,其中一群很早請就滿員了。二群也是有一千多人了。

有少數(shù)朋友兩個群都加了,請自行退出一個,

以留機會讓更多新朋友能進來學習交流,謝謝

今晚劉希彥老師繼續(xù)講解《傷寒論》條文,

為保障講課秩序,已經(jīng)開啟群禁言。

有請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今天先接著講傷寒論的條文。

279、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生姜?三兩(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二兩??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陽病是人體欲將病邪從表解,醫(yī)家當用解表方順勢而為。如果用下藥,屬于誤治。用了下藥后,病人腹?jié)M,時而會隱痛,這是邪氣被下藥引入了里,人體只得調(diào)整模式,從里解病邪,于是發(fā)生了腹?jié)M隱痛的證。從所處的方劑來看,此時應該還有太陽中風的證,同時有腹部的隱痛,屬于表里證皆有。人體被迫要從表和里兩個通道解病邪。本著先表后里的原則,還是以桂枝湯為主方。這種腹?jié)M隱痛非實熱的痛,而是津血不夠,運化不力引起的,只需增加芍藥到六兩,斂津液下行即可。

如果是大實痛,也就是里面有實熱結(jié)滯,那就要用大黃了。還是本著先表后里的原則,用桂枝湯加大黃。大黃劑量用得不重,二兩。這里的二兩應該是生品二兩,去皮曬干后,折合成現(xiàn)在的劑量,當在十克之內(nèi)。說明這個所謂的大實痛沒有嚴重到承氣湯證的地步。如果真的那么嚴重的話,是可以先下承氣湯的。所謂在里證重急的情況之下,是可以打破先表后里的常規(guī)的。這個大實痛在臨證的時候也可以靈活的來看。實是什么,人體里面一切的淤堵都可以稱之為“實”,無論是食積淤血,還是痞塊腫瘤。有實就可以下這個實,所以對于有淤堵的情況,臨證都可以在主方的基礎上,增加一點下的藥。大黃就是常用的下藥。原來有一個老大夫,擅長治婦科,他的經(jīng)驗就是在活血化瘀的藥里加一點點大黃,不多,幾克就好。效果非常好。

這在實質(zhì)上就是給病邪找出路?!秱摗返脑瓌t是看人體在哪個層面排病,就幫助人體從哪里把病排出來,這又更高明了一層,是順天而行的思維,這才是六經(jīng)表里辨證的核心理解。

280、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太陰病的脈應該是弱的。脈弱,說明津血虛,同時又有熱利,腸道有實熱,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所謂的寒熱夾雜證便是。在臨證上,可以用建中的藥合大黃芍藥來治。甚至干姜和大黃,附子和大黃同用,我在臨證上經(jīng)常這樣用,效果很好。條文中的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大黃和芍藥還是要用,只是要減少用,因為胃氣弱的人,只能經(jīng)受得起小劑量的大黃,如果圖一時之快,大黃芍藥下多了,傷了津液和正氣,病反而不解了。一般來講,這種情況我下十克之內(nèi)的酒大黃,寧可多服幾劑,以圖緩攻。

為什么內(nèi)有實熱的情況,條文里也歸入太陰病呢?因為所謂六經(jīng)只是一個坐標體系,人體更多的病情未必在正坐標點上,而是在坐標點之間,甚至有交錯情況,就像此條所說的,津血虛脈弱,同時里面又略有實熱。我們不需要去糾結(jié)六經(jīng)之名,而要把六經(jīng)當檢索工具,找到病邪具體的坐標和性質(zhì),然后用《傷寒論》的治病原則,按照實際情況變化組方治之就可以了。此所謂不可死于句下。

至此,太陰病就講完了。太陰病的實質(zhì)是人體在津血虛弱的情況下,需要從里來排解病邪的局面。治病的首要原則是建立人體能量,然后才是引能量去排解病邪。三陰病都有胃弱津血虛的問題,所以三陰病的治療都要以溫中生津血為先。這就是所謂的“三陰病治從太陰”。有些朋友問黃斑病和高血壓的治法,還問有沒有什么方子可以治?

中醫(yī)都衰落就是從認為一個什么方子就能治什么病開始的。

我們治的不是病,治病是人體,我們只是幫助人體開啟該有的模式,所以傷寒論沒有病名,更沒有說什么方藥能治什么病,只是說治六經(jīng),六經(jīng)病是人體自身的六種困局,可以這么去理解。我治黃斑病高血壓沒有什么固定的方子,按六經(jīng)辨證來就好了。我曾經(jīng)提到過?的那一例黃斑病用的是小柴胡湯加幾味祛濕的藥,都是最常用的方藥,就能治好。

至于高血壓,這個病其實很簡單,大可不必去吃藥。說到底這是營養(yǎng)堵塞病,我曾經(jīng)讓病人節(jié)食,盡量吃素,吃七分飽,然后多運動,結(jié)果十幾天,血壓就下去了。服了多少年的西藥也沒辦法完全下去。所以一個病總有一個來由,找藥其實就已經(jīng)是下策了。

我在希彥館平臺有一篇文章是專門講高血壓的,里面也提到一些方藥上的運用。很多朋友可能沒看過,我在這里貼給大家。

。。。

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一些疾病只要找到了原因就好辦,當今醫(yī)學的問題,就是很多疾病病因不明,所以往往找不到很好地解決方法。我們也常見到一些高血壓病人,長期服藥,結(jié)果越來越不好控制。也有住院的,做心臟支架,但是我們看到,就算這么處理了,結(jié)果也不一定好,怎么回事呢。還是要用道家思維來想,這個既然是自然人體的模式,我們就要順其自然,不能采用對抗的模式,水只能疏不能堵,如果強行的去抑制,人體也只會積蓄更大的壓力來反彈,所以也常常出現(xiàn)打了支架之后,反而發(fā)生不良的情況,長期服藥很多時候也會有比較嚴重的情況在后期發(fā)生。到底該怎么處理高血壓,相信大家知道了高血壓產(chǎn)生的人體的原理之后,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選擇。

貼在這里大家慢慢的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加我們的希彥館微信平臺。里面有很多傳統(tǒng)古中醫(yī)思維的養(yǎng)生知識和防治疾病的知識。

今天就講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