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南市。甘肅省轄 地級市,位于甘肅南部,北與天水市秦州區(qū)、麥積區(qū)、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cè)丝?87.81萬(2016年)。 武都區(qū)。為隴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龍江中游,秦巴山系結(jié)合部,素有“巴蜀咽喉、秦隴鎖鑰”之稱,是甘陜川三省結(jié)合部。全區(qū)轄36個鄉(xiāng)鎮(zhèn)、4個街道辦事處,649個村、50個社區(qū),總?cè)丝?8萬,面積4683平方公里。 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 武都水濂洞 五鳳山 廣嚴院 成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因古成州而得縣名。位于甘肅省南部的隴南山區(qū),隴南市北部偏東。東北與徽縣接壤,西與西和相鄰,南以西漢水為界與康縣相望,東南與陜西省略陽縣毗鄰。面積1677平方公里,人口26.68萬人。 西狹頌 雞峰山 杜少陵祠
支線機場
文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因沿用古文州之文而得縣名。位于甘肅省最南端,與四川、陜西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是甘肅的南大門。東南與四川省青川縣、平武縣接壤,西鄰四川九寨溝縣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武都區(qū)。面積4994平方公里,總?cè)丝?4.04萬人(2014年)。
綠水青山
田園風光
河上亭廊
蒼山擺渡
宕昌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隴南市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交錯地帶,境內(nèi)海拔在1138—4154米之間,年均日照2100小時左右,年均氣溫9.3℃,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平均無霜期183天,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全縣幅員面積3331平方公里,轄6鎮(zhèn)19鄉(xiāng)336個行政村,總?cè)丝?1.94萬,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28.36萬。
牛頭寺
陰坪羌寨
哈達鋪
旗布寺
康縣。隸屬甘肅省隴南市,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一說:取'永寧康泰'之意為永康縣,后去'永'字改名為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甘肅、四川、陜西三省交界地帶。東臨陜西省略陽縣,南接陜西省寧強縣,西與武都區(qū)毗連,北隔西漢水與成縣相望。面積2958.46平方公里,總?cè)丝?0.32萬人(2010年),
陽壩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
花橋村
何家莊
白楊鄉(xiāng)楓嶺村的桂花莊
西和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因古西和州而得縣名。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端,東臨徽縣、成縣,南依武都區(qū)、康縣,西與西北與禮縣交界,東北接禮縣、天水秦州區(qū)。面積1861平方公里,人43.4017萬人(2010年)。
田野
縣城一角
山間
西和梨
禮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縣名源于地名'李店'。 地處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部,長江二級支流西漢水上游;東鄰天水秦州區(qū)、西和縣,西接宕昌、岷縣,南連隴南市武都區(qū),北與武山、甘谷縣接壤。面積4299.92平方公里,人口52.10萬人(2010年)。
禮縣兒女
鄉(xiāng)村
高速公路
鄉(xiāng)情
徽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因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驛而得縣名。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西秦嶺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西接成縣、西和縣,北接天水市,南鄰陜西省略陽縣,東與兩當縣接壤。面積2772平方公里,人口21.99萬人(2012年)。
山村
桃香
縣城鳥瞰
小橋流水
兩當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東北部。兩當古稱故道、固道,秦惠文王年間置故道縣,北魏始置固道郡兩當縣,因境內(nèi)有兩當河而得名,1985年后劃歸隴南地區(qū)、隴南市管轄。兩當縣下轄6個鎮(zhèn)、6個鄉(xiāng)、118個行政村,總面積1408.73平方公里,總?cè)丝?.0429萬(2010年)。
新村
大山深處
七彩農(nóng)田
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