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絞胎陶三足碗 絞胎陶瓷亦稱“絞泥”、 “攪胎瓷”、“透花瓷”。 絞胎是唐代陶瓷業(yè)中的一個新工藝, 唐代以前尚未出現(xiàn),靖康之變后失傳。 唐 絞胎碟,直徑17.5cm 所謂絞胎,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 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 然后相絞拉坯,制作成形, 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 晚唐五代 綠絞胎釉瓶,高14.8cm 由于泥坯絞揉方式不同, 紋理變化亦無窮。 能絞出木紋、鳥羽紋、云紋、流水紋, 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jié), 有的如層山疊嶂起伏不定, 構(gòu)思奇巧,變化萬千。 唐 綠釉絞胎壺,高23.5cm 唐代 河南鞏縣窰絞胎印花枕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供圖 唐代黃釉絞胎三足盤 深圳博物館 絞胎陶瓷 每一件產(chǎn)品都有其不同的紋理特色, 其紋理結(jié)構(gòu)只有相似,沒有相同, 它以獨特的紋理結(jié)構(gòu)和色彩變化 在陶瓷產(chǎn)品中獨樹一幟, 成為諸瓷之中的佼佼者, 堪稱制瓷精品。 唐 鞏縣窯黃釉絞胎陶枕 唐 綠釉絞胎三足爐 絞胎瓷也是因其工藝上的高難度 而成為王公貴族們的專用奢侈品。 高溫下,不同顏色的泥土收縮率不同, 其制成的胎就會容易開裂, 因此成品率很低, 這也是絞胎瓷只有在 經(jīng)濟繁榮的時候才會有所發(fā)展的原因。 唐 當陽峪窯絞胎碗,6.9萬成交直徑13.5cm 。 通體以米白、黑褐兩色胎土絞出花紋, 外罩透明釉,紋飾流暢自然,別具雅趣 唐·三彩絞胎把杯、托盤。杯高5、盤徑13㎝。 唐、宋時河南當陽峪窯、 登封窯、鞏縣窯、扒村窯, 山東淄博窯等窯口都有制作這類瓷器, 同時還發(fā)展出絞釉貼面、 絞化妝土飾面等技術(shù)。 大部分絞胎瓷器表面施以亮青釉, 少部分采用素面無釉的形式, 直接顯示絞胎紋飾的魅力。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絞胎釉碗
《山西博物院》絞胎釉盤 絞胎陶瓷器物自唐代開始出現(xiàn), 延及宋代,宋之后就逐漸消失, 直到清代乾隆時期才又再出現(xiàn)仿制品, 而其時絞胎技術(shù)已經(jīng)失傳, 只好采用人工描繪的方式畫上絞胎紋理。
唐·三彩絞胎托盤爐, 以黑、褐、白三色胎泥相絞合成紋, 紋飾清晰,施以三彩釉。 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shù)館藏。 絞胎器大體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全絞胎,即以深、淺兩色胎泥 相互絞合在一起再成型; 另一種是貼面絞胎, 即先將兩種不同顏色的胎泥絞合在一起, 絞出不同的紋理,再切成薄片, 用胎泥將薄片粘貼到器物上。 這種做法一是為了節(jié)省絞胎原料, 二是為便于做出各種圖案花紋。 【唐 鞏義窯絞胎枕】 高8cm,長12.5cm,寬8.8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枕造型小巧,呈長方形, 枕面前低后高,前側(cè)有一通氣孔。 枕面及枕側(cè)面以白、褐兩色胎土 絞出的五瓣團花紋樣數(shù)組裝飾, 外罩黃釉。 【唐 素面絞胎脈枕】
器物枕呈長方形, 以切片貼合技術(shù)制作,素身無釉; 胎體以絞胎形式制作, 呈褐、白雙色混合,紋飾層層疊疊, 在兩側(cè)做出水波紋,具有樸素的美。 【唐 三彩絞胎騎馬射獵俑】 通高36、長29.5㎝, 故宮博物院藏
1972年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人與馬為全絞胎,人首及馬足無絞胎紋。 【唐 絞胎三足蓋盒 一對】 直徑6.0cm,
此對蓋盒子母口,下承三足,造型精巧, 胎體為白、褐二色胎土絞合而成, 分施綠色和褐色釉, 紋理變化萬千,或如禽鳥羽毛,細微似絨, 或如團團花瓣,竟相盛開, 自然優(yōu)美,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北宋 磁州窯絞胎缽】 直徑10.0cm, 2014年估價,HKD12萬—22萬
本品敞口,深弧壁,圈足。 該碗瓷胎施有白色化妝土。 除碗口與圈足外, 缽內(nèi)外及底均以白、黑兩色胎土 絞出羽毛狀花紋進行裝飾,外罩透明釉。 【南宋 絞胎杯】 高5.6、口徑8㎝,
侈口,弧壁,圈足素胎,造型穩(wěn)重, 絞胎紋理新自然,器罩黃色透明釉。 【遼金 綠彩絞胎三足洗】 高9cm;直徑31cm 2016年成交價:RMB:19.78萬
此洗平口,寬沿,淺腹,平底下承三矮足。 從盤口沿到盤心,滿施綠釉為底, 釉下裝飾有黑褐色胎泥絞成的團花, 紋飾優(yōu)美,自然天成,為絞胎器中的上品。 器物絞胎紋飾流暢自然,別具雅趣。 獸足刻畫生動,栩栩如生, 是絞胎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宋 絞胎高足碗】 寬16.3cm;高12.5cm 2015年估價,HKD 40,000-60,000
碗圓口,微侈,斜鼓腹,高圈足。 碗身以絞胎為飾, 深棕色胎土和灰色胎土糅合成流沙紋, 外罩青灰釉,口沿和圈足光素無紋, 足底露胎,胎色磚紅,質(zhì)地較稀疏, 此碗胎色糅合變幻,高足器形亦為宋代罕見。 【宋·綠釉絞胎壺】 高9.5、口徑3、足徑5.4㎝, 故宮博物院藏
壺小口內(nèi)凹,折肩上有兩周弦紋,短流, 柄作三條束帶形,平底微凹, 通體施綠釉,底滿釉,有三處支燒露胎痕。 絞胎壺滿綠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