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凈沙 · 江上》 來自1號線上 00:00 03:34 誦讀者:綿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喬佳 嗈嗈(yōng):雁的和鳴聲。 依依:象聲詞,此處指野鴨叫聲。 鶩(wù):野鴨子。 插圖作者:朱怡樂 張可久,字仲遠(yuǎn),號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與喬吉并稱“雙璧”,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現(xiàn)存小令800余首,數(shù)量為元曲作家之冠。擅長寫景狀物,風(fēng)格清麗典雅。 這首小令自然清麗,描寫了一幅靜美的黃昏秋江圖。詩人寓情于景,用落雁、孤鶩、殘霞、疏林、人家、小舟、漁歌、蘆花等意象組合成了一幅清新寧靜、溫暖祥和的畫,表達了詩人醉情煙霞、放浪江湖、安于漁樵的生活志趣和精神皈依。 詩歌前兩句展現(xiàn)出了一種廣闊的視野。傍晚時分,殘霞橫空,一群大雁鳴叫著落在了秋江畔的沙原上,而另一處,一只野鴨從江上啼鳴而起,獨自飛入彩霞中。江對面稀疏的林子里隱約可以看到幾戶人家,靜謐里又多了幾分鄉(xiāng)野人家的溫暖。一個漁夫正乘著一葉小舟,唱著漁歌劃入了江面的蘆花叢里。 漁樵情懷是古代士人群體中很受推崇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這是在現(xiàn)實不得志之時往往出現(xiàn)的一種心態(tài)。張可久的現(xiàn)實生活便是時官時隱,與這首小詩表現(xiàn)的情懷十分吻合。 (鳴謝:上海江東書院) 書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河北阜城 劉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