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典型癥狀為反酸、反食、燒心、噯氣、腹脹等消化道癥狀。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開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內容物可進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氣管,甚至到達鼻腔、中耳等部位,從而出現(xiàn)咳嗽、咳痰、喉部發(fā)緊、喘息、吸入性肺炎、反流性咽喉炎、鼻炎、中耳炎等食管外表現(xiàn)。 “胃食管反流病”、“支氣管哮喘”從字面上看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疾病,兩者的關系多年來并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與支氣管哮喘互為因果并相互誘發(fā)加重惡化。 下面來了解下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發(fā)病機制: 當胃內容物經食管下括約肌至鳥嘴樣咽部狹窄時,局部形成高壓帶。當突破此處進入咽喉腔時,由于咽喉腔的橫截面積突然增大,喉腔與上食管括約肌處的壓力差增大,導致胃內容物流量加大,流速增加。根據不同的壓力和速度,胃內酸性物質可表現(xiàn)為溢出、涌出和噴射,可經會厭至聲門入氣管,也可向上直至口鼻,從而形成以喉腔為中心的直接反流機制。 當反流物流經此狹窄后,無論是形成噴流、噴射、溢出或涌出,直接面對的是氣管杓狀軟骨后上相對開闊的區(qū)域或會厭,反流物在一定速度和壓力下流經此結構時,它們最易形成霧狀或微滴樣的帶酸和酶的霧狀噴射,此噴射可解釋為吸入機制,并且認為此噴射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經咽反流的最為常見的狀態(tài)。 在患者夜間睡眠時最具危害性,因為此時由于機體的生理特點,如一過性的下食管括約肌松弛發(fā)生的頻率增多,夜間唾液分泌減少中和胃酸的能力下降,患者對胃酸反流的意識敏感性降低,這些均易導致食管外反流的發(fā)生??芍禄颊咭归g咳嗽、咳痰、哮喘甚至呼吸暫停綜合征和窒息的發(fā)生,嚴重者危及生命。 除少量物質的噴射外,胃內容物一旦由橫截面積很小的食管上括約肌進入面積大的咽喉腔甚至更大的鼻腔,其本身流速大幅增加,流量相應也增多,也可直接表現(xiàn)為溢出或涌出時,大量的胃內容物會直接反流至口鼻以及喉氣管,表現(xiàn)為喉氣管的痙攣和窒息,嚴重危及生命。 | 
|  | 
來自: 昵稱41082923 > 《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