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立秋” 上髎之灸 上文曾提及上髎和小腸俞,都是治僂麻質斯(痛風)、神經痛、關節(jié)炎的名穴,此穴的應用很廣,可以說是不可少的經穴。一切下腹部的疾病,均在此處顯現(xiàn)。茲將先生所說記在下面:“上髎繃緊,手足發(fā)冷不適時,灸此處后,手足自會溫暖,小便也會爽利。遺尿的小兒灸此穴后可以溺得稀些,攝護腺炎等用上髎頗易收效。產婦灸上髎、腎俞,可使生產順利。”(參閱第31圖) 小野寺直助博士的壓診法:上髎和小腸俞為女子的妊娠月經點,男子的攝護腺點。先生并未讀過小野寺氏的研究,而是由實際治病中體會出的。 小野寺博士謂:此一點(攝護腺點、妊娠月經點)如有壓痛,在女子為子宮頭部疾患(子宮口糜爛、子宮頭部癌)、附屬器疾患(卵巢及喇叭管炎癥、膿腫等)、月經、妊娠等的表示;在男子則表示為攝護腺炎,并謂受侵的一側為陽性。小野寺氏的經驗謂子宮體病例,如內膜炎、子宮肌腫(即子宮肌瘤)的壓痛是陰性;無婦科病的婦人,此壓痛點如為陽性,則系月經期,月經前二三日則為弱陽性;月經開始時為顯著的陽性,月經終止后二、三日為弱陽性;妊娠初期(第一月或第二月)多為陽性,以后則變?yōu)閺婈栃?。上述小野氏的學說與澤田先生頗為一致,故紀其大要。
命門之灸 澤田先生所取的命門和一般的命門取法不同。一般的命門當然屬于督脈,在第十四椎下,但先生則取十四椎棘狀突起的兩側五分處為命門,此是腎俞第一行的穴。先生談到命門時說:“命門是生命的門戶,重要的處所。副腎古名小腸,為主精液之處,此處如有疾患,或為卵巢囊腫,或為子宮肌瘤時,一定顯現(xiàn)于命門處。灸治即愈。因為陰則顯現(xiàn)于陽,故如無繃緊狀態(tài),則施灸無效。古人定此穴為婦人的禁穴,其他的人都可施灸,且為小兒遺尿之名穴,但命門如無變動時灸亦無效。”此時有許多小兒到先生處來求治,多取身柱一穴,行普通療法,也有并灸命門的,其中多數(shù)灸右面或左面一穴,很少兩穴同灸的。
腳氣 腳氣患者相當多,一般多用太極療法,局部灸治不常用,有時也偶然用陰陵泉或三陰交或絕骨。先生在治療時說:“腳氣只是腎臟病的一種表現(xiàn),腎臟治好,腳氣就會好。很容易治,只要灸三里和太溪就行了。此種療法和局部療法不同,因為太溪是腎臟的原穴,三里是胃經匯合處,所以有效。治愈腎臟和脾臟,而后腳氣才能治愈的?!?/p>
近視和散光 當時近視或散光的病人相當多,眼病以取肝俞為原則,但近視是視力減退,即視力薄弱,起源于腎臟的故障,所以腎俞是不可少的穴。近視的特效穴,為灸上臂后外側消濼穴旁的發(fā)凝處,治散光則取督脈、風府兩旁一寸處之風池穴。
先生所取之風池穴與經穴學的大不相同,前述在風府的兩旁(即《針灸治療基礎學》中的上天柱)。先生曾仔細研究十四經絡,《內經》謂眼屬肝,所以眼病不能不取肝經或肝所屬的膽經來醫(yī)治。診治散光患者時,如此處發(fā)生繃緊,灸后即可痊愈,所以先生斷定此點一定屬于肝經,故稱之為風池。風池的意思是風氣聚集之處,因為受了風邪時,此點的反應最強,故名為風池。此穴為治散光的要穴,此外,治療近視或散光必須取用曲池和澤田派的合谷穴(在一般陽溪略下方陷中,動脈之上,參閱第32圖)。
散光的治例 一患者二、三年前戴老花鏡可以看見,后來漸漸地連遠處也不能看見了,試戴近視眼鏡也看不見,看近處的東西時不能不取下眼鏡。先生觸診時說:“不是近視眼,像你的年紀,應戴老花眼鏡,這恐怕是視力減退。” 指壓后頭部的風池(澤田派的風池)時,又說:“你的左側是散光?!被颊哒f:“是的,左面常常看不清?!?/p> 灸穴是:身柱、風池(上天柱)、天髎、肝俞、筋縮、脾俞、腎俞、次髎、中脘、左陽池、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溪。 取合谷穴時,先生說:“古代經絡書里,有合谷之脈的記載,即是此處。”并命我試按。又說:“白內障等,此合谷穴的脈會高的?!毕壬〉暮瞎?,如上文所述,在陽溪下動脈之上。
眼與諸脈 先生診視眼病患者時說:“眼病不是單純的眼部疾患,正如書上所說,諸脈均會集于眼,所以治眼要調和全身,全身如能調和,則沒有治不好的眼病。眼病的上火,取秩邊和三陰交即可治愈。治療眼充血,曲池很能奏效。” 來源:《針灸真髓》(江蘇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