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國慶長假的第二天,寒舍來了一位遠方的客人。 這位客人是我的學生,從廣東深圳趕來,將近1800公里的路程。 需要說明的是,他是自己開著車來的。 這位學生,9月30日晚上上路,一直開到今天上午10點,來到了我的樓下。 目的是為了學書法,學到真本領。 面對這樣有誠心的學生,我怎能不感動呢? 我先介紹一下學生的情況,他是貴州人,現(xiàn)在深圳教書法,主要靠自學,以前寫硬筆書法較多,也獲過一些獎,但在學習中遇到瓶頸了,所以趁國慶假期來登封學書法。 今天上午,我示范圣教序。 12時,請他去樓下飯館,吃河南名吃——羊肉燴面,并點雪里蕻、獅子頭等菜佐餐。 他第一次來河南,第一次吃燴面,有點激動。 下午,我示范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名帖,因為起首處有十七日字樣,故名十七帖。 這個帖唐朝時候由褚遂良審定刻帖,可信度較高。 我示范完畢,學生開始臨寫。 下面是學生的臨作,紅筆是我批改糾正的。 因為該生以前寫硬筆書法較多,故字形把握尚可,但用筆太簡單化了。 毛筆書法和鋼筆書法區(qū)別是,毛筆的特性柔軟豐富,一些線條是鋼筆表現(xiàn)不出的。 臨帖要求精準,書譜云: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 此一語道破臨帖的天機。 觀學生臨作,只注重大概,很多字法不到位。 起筆處挑動過大,筆鋒入紙的角度不對,所以橫畫起處不對,學不像的原因也在此。 另轉(zhuǎn)折處遲疑了,速度慢,故線條僵硬,不夠勁健。 觀察不夠仔細,許多收筆的地方都是自己的筆意。 收筆的動作不完善,或畫蛇添足。 寫出的字似是而非,不夠準確。 很多的字的點畫位置不對,點的角度也不對。 很多人埋怨自己的字寫不像,只說自己練了多少年,其實是在重復自己的錯誤而已。 臨帖一定要觀察準確,下筆要準確,手眼配合,才能寫像。 臨帖臨像,是第一步,然后要記住字的造型、用筆,最后才能創(chuàng)作。 臨帖積累不夠,創(chuàng)作出來便不耐看。 沒有隨隨便便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的背后其實是辛苦的臨帖。 明天,繼續(xù)教學。 一對一的教,對得起他跑著18公里的辛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