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菊》 來自1號線上 00:00 04:39 誦讀者:青神廣播電視臺 帥夢迪 晚艷:與下句的“冷香”都是菊花的雅稱,因其花開于晚秋又有濃香,故名。 荒籬:荒蕪的籬笆。 著:同“貯”,聚積,引申為籠罩之意。 秋水:神色清澈。 向:從前,往昔。 蛩(《辭源》作qiáng,《辭海》作qióng):蝗蟲的別名,俗稱蚱蜢。一說是傳說中的異獸,亦指蟋蟀。 插圖作者:蔣曉玥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少時家貧,一度從軍塞上,四十歲以后入仕。官縣尉,終,官至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晚年退居咸陽塬上,境況貧困。擅長樂府詩,其詩取材廣泛。崇尚杜甫,寫了大量表現(xiàn)百姓疾苦的詩。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廣泛地描繪宮中風(fēng)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王司馬集》。 由于自身經(jīng)歷,王建對科舉從欽羨轉(zhuǎn)為鄙棄,繼而退居山林,學(xué)仙求道。詩人在邢州漳溪度過了一段山居生活,期間,創(chuàng)作了這首《野菊》。 詩歌突出了一個“野”字。荒蕪的籬笆邊,盛開著幾叢野菊。這里,“晚艷”與“荒籬”相映照,極富張力,大有“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不第后賦菊》)的孤傲。“出”字用得非常傳神,突出了野菊的冷傲和光彩,亦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野菊的生命力。 第二句寫菊花清冷的暗香籠罩于秋水上。“冷香”與“秋水”相映照,意境明凈、雅潔。這里的“冷”與上句的“晚”相呼應(yīng),都是從詩人的觀感和心理感受著筆。通過將菊花置于特定時空,渲染其色其香其氣質(zhì)。 接著,由眼前之所見展開聯(lián)想。詩人猛然想起曾在荒山野嶺中見過的野菊,擠擠挨挨地簇?fù)碓谑p里,無人眷顧,朝夕與它為伴的只有秋蟲?!皯洝弊钟玫煤茫_闊了詩意和表情空間。 王建著意稱頌野菊身處陋境卻不甘卑賤、默默吐香的品質(zhì),寄托了詩人遠(yuǎn)離世俗、持節(jié)自守的情懷。傲霜斗雪、煢煢獨處的野菊,是王建際遇不開卻含狂疏不屈之氣的人格化表達。 鳴謝:屈雅紅(專欄作家 大學(xué)教授) 書法:河北阜城廣播電視臺總編 李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