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孔子,那是無不人不知。自西漢董仲舒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圣尊的孔子就一直被歷朝歷代的皇帝敬仰,直到現(xiàn)在,我們依然能在山東孔廟中看出孔子的崇高的地位。但是唯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卻不滿意孔子,更別說買他的帳了。 孔廟 要知道,歷代皇帝推行道德統(tǒng)治天下十分有效,對待《論語》,那更是科舉考試當中必備題材。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得力宰相趙普,相傳學(xué)習(xí)了論語,幫助趙匡胤治理天下。所以朱元璋建國之后,一開始也學(xué)習(xí)《論語》,主要是想在其中找到治國之道。然而在和大臣劉伯溫兩人相互探討之后,朱元璋對于論語治理天下,發(fā)現(xiàn)對他來說毫無用處。 再抵觸孔孟之道時,朱元璋還一度昭告天下不準對孔子加以祭拜。不但如此,據(jù)《明史》記載,在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將孟子趕出孔廟,不在配享孔廟。那么,朱元璋只是單單因為覺得《論語》無用就將孔子否定嗎?小編細細想來,分析了朱元璋為什么會有這種心理反應(yīng),得出了一些頭緒。 朱元璋是農(nóng)民出身,曾經(jīng)還因為沒有飯吃去當了乞丐。那么朱元璋這么一個乞丐皇帝,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時,他十分明白,雖然自己可以通過武力讓天下人屈服,但是并不能否定他的出身,所以他特別介意。所以當他讀到孟子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時,這么能不大發(fā)雷霆。因為大臣錢唐等人極力勸說不要抹滅孔孟,朱元璋考慮到儒家千百年來的地位,也就沒趕盡殺絕,但還是下令刪除孟子一書當中的一些言論。 這其實很好理解朱元璋這么做的原因。他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主動去挑戰(zhàn)千年不倒的儒家,意在表明他要證明些東西。朱元璋這樣一位梟雄,從一介草民一路靠自己的雙手打下天下,對于權(quán)力的掌控十分到位,而他本人也是個權(quán)力控,看看他后來對他兒子朱標就知道朱元璋對權(quán)力有多癡迷。而儒家看似虛無縹緲,權(quán)力不集中的治國之道,這么會讓朱元璋認可。為此他一登基就找來孔子第五十四代嫡長孫孔克堅。而此時“衍圣公”已是花甲之年。朱元璋下口諭,“先圣后裔,宜優(yōu)禮之,養(yǎng)以祿而不任以事也”,直接表明,后人養(yǎng)著就行,至于當官,想都不要想了。 至此,孔子的后人在明朝時期沒有什么官位可言,朱元璋不買賬,后代們也就遵從祖訓(xùn)。不過明朝在歷經(jīng)百年,治理得一點都不比其他朝代差,也令人敬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