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名句·出處】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禮記·中庸》)【原文·語境】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 【名句·出處】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禮記·中庸》) 【原文·語境】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禮記·中庸》節(jié)選 【釋義·點(diǎn)評】 妖孽:妖魔鬼怪。古人迷信,認(rèn)為國家將要興旺會有一些吉祥征兆;國家將要滅亡也必定會有反常的征兆。當(dāng)然,我們現(xiàn)在理解這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可以將“妖孽”理解為禍國殃民的奸人。也作“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涤袨楣畔〈髩郏绿自宦?lián):“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毕侣?lián)由“老而不死是為賊”所摘得,上聯(lián)即是截取《中庸》“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一語。上下聯(lián)尾字嵌“有”、“為”兩字,而暗寓“妖孽”、“賊人”,可謂別開生面,罵人不帶臟字。下面是“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一語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引用實例——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司馬懿破公孫淵》: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鞴?dāng)避兇就吉;今若背反,必喪身矣!”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jìn)香》: 紂王正看此宮殿宇齊整,樓閣豐隆,忽一陣狂風(fēng),卷起幔帳,現(xiàn)出女媧圣像,容貌端麗,瑞彩翩躚,國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語云:“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奔q王一見,神魂飄蕩,陡起淫心。 況周頤《眉廬叢話》: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民之訛言,殆亦古時童謠之類,有觸發(fā)于幾先,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耶。 彌堅堂主人《終須夢·第二回 逃遷后家貧葬父》: 眾人道:“兄胡為聞杜鵑之聲不樂?”員外道:“吾聞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夫‘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此鳥乃四五月才啼哀至流血,今反了常理,而在此三月啼,毋乃國家有變乎?” 當(dāng)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西北之所以涌出這么多英雄好漢,只是因為崇禎運(yùn)氣不好,遇到了一件東西。 中庸有云: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其實遇到妖孽,倒也沒什么,畢竟還有實體,實在不行,找人滅了它。 崇禎遇上的,叫做災(zāi)荒。 (楊新華 釋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