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世紀初,一個19歲年輕人把槍對準了一對皇儲夫婦,七聲槍響,皇儲夫婦倒在了血泊中,但是他也不會想到,正因為他這七聲槍響,改變了整個世界。正如事后他說的那樣,為了實現他心中理想,他會選擇用恐怖的方法,摧毀那些擋路的和作惡的,還有那些阻礙國家統(tǒng)一的。 這個年輕人叫做普林西普,19歲,一個年輕的學生,狂熱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黑手社的成員。那一對被刺死的皇儲夫婦便是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亞。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陽光明媚。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到波斯尼亞的首府薩拉熱窩做特別訪問。斐迪南大公并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者,相反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皇室成員,因為愛情放棄皇位繼承權而娶身份低微的索菲亞為妻。這一次訪問也是斐迪南大公想讓妻子獲得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榮耀。 彼時的波斯尼亞的南斯拉夫人正在強烈要求與塞爾維亞合并,擺脫奧匈帝國的統(tǒng)治,波斯米亞正是奧匈帝國1908年吞并的。這里充滿著對奧匈帝國的仇恨,再加上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就要在這里舉行一場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演習,針對斐迪南大公的刺殺便不可避免的開始醞釀。 當日,斐迪南夫婦在檢閱完軍事演習后進入薩拉熱窩城,其實斐迪南大公已經得到可能會有刺殺的警告,但是他并沒有放在心上。結果不久,他就迎來了第一次刺殺,一名殺手向斐迪南所在的汽車內扔了一個炸彈,不過炸彈被車棚彈出炸傷了斐迪南的隨從,而他本人并沒有受傷。斐迪南決定繼續(xù)前行,并在參加了歡迎儀式后前往醫(yī)院探望受傷的隨從。 本應是開往醫(yī)院的汽車卻選擇了相反的方向,此時普林西普正在街角拐彎處靜待汽車的到來。其實普林西普舉槍正要射擊時,被一名警察發(fā)現了,但是這個警察卻被一名"青年波斯尼亞"成員一拳擊倒,普林西普才得以順利開槍。一連7槍,斐迪南和她的妻子索菲亞倒在了血泊中,最終二人都不幸死去。 隨著這7聲槍響,點燃了戰(zhàn)爭的導火索,已經醞釀了多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整個世界的格局都因此發(fā)生了改變,在這就不多說了,讓我們繼續(xù)來看看普林西普。 普林西普被捕后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曾有律師對他的行為進行辯護,但是遭到了法庭的訓斥。1914年10月,因為普林西普未滿20歲,不能被判處死刑,他最終被判為20年有期徒刑。不要以為這是幸運的,普林西普在獄中因健康原因接受了切除右臂的手術,1918年4月普林西普因為肺結核最終死于獄中。 同期死亡還有一起參與刺殺活動兩名同犯,他們表面上都是死于肺結核,一種由嚴寒、饑餓和惡劣的醫(yī)療條件造成的疾病。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慢性處決。在戰(zhàn)爭結束和奧匈帝國解體以后,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將這幾位烈士的遺體送回了南斯拉夫。 1977年,當時還沒有解體的南斯拉夫共合作作出決定,為了紀念這位"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在普林西普刺殺皇儲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澆鑄一雙腳印,并在旁邊的墻壁上嵌入了一塊約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語和英語兩種文字刻寫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從這個地方刺殺了奧地利斐迪南皇儲及其夫人索菲亞王妃。 只是在南斯拉夫解體后,這些石板被拆除,1995年代頓協(xié)議簽署之前,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巴爾干問題特別代表霍爾布魯克在看到被改名為斐迪南的橋時,他將普林西普稱為了恐怖分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