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第十二章 瀉下通便類

 陳氏藏書閣 2018-08-24

 ?。ㄒ唬┐簏S 芒硝

  【單味功用】大黃又名川軍。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本品大苦大寒,其性沉而不浮, - 48 -

  其用走而不守,其力猛而下行。其功用:①能蕩滌胃腸實熱,清除燥結、積滯,為苦寒攻下之要藥,用于治療溫

  熱病的中期或極期出現的熱積便秘、胸腹脹悶、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口干口渴、舌苔老黃等實熱之癥;②治寒

  積便秘(寒邪影響腸胃,致使排便不暢,糞便積結在里,即所謂陰寒結聚)、熱瀉下?。愃萍毙阅c炎,細菌性

  痢疾等③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膽退黃,用于治療熱毒瘡瘍、燙傷、火傷、吐血、衄血、風火赤眼、咽喉腫

  痛等實火上炎之癥及濕熱黃疸(類似急性膽囊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新生兒溶血癥等);④能活血化瘀,用于治

  療產后瘀血腹痛、血瘀經閉,以及跌打損傷、瘀阻作痛者;⑤治療胃痛泛酸、胃部煩熱等癥。

  芒硝味苦、辛、咸,性大寒。入胃、大腸、三焦經。本品辛可潤燥,咸能軟堅,苦可下泄,大寒能除熱,它

  既能潤燥通便、蕩滌三焦腸胃之實熱積滯,用于治療內熱熾盛而引起的痞(上腹部硬悶)、滿(腹部脹滿)、燥

 ?。S燥且堅)、實(熱積便秘)等癥;還可治療急性腸梗阻(主要是動力性腸梗阻)。芒硝外用,尚有清熱消炎、

  消腫止痛之功,可用于治療腹中痞塊(類似化膿性闌尾炎)、皮膚瘡腫,以及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伍用功能】大黃苦寒氣味俱厚,蕩滌通下,瀉火涼血,攻積導滯,逐瘀通經,利膽退黃;芒硝咸寒軟堅,

  潤燥通便,清熱瀉火,蕩滌內熱實積,停痰宿食。二藥伍用,相互促進,消炎散結、瀉熱導滯、攻下破積、通便

  除滿之力增強

  【主治】1.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積食不下,腹痛痞滿等癥;2.中風陽閉(腦出血);3.熱結便秘,壯

  熱,神昏,譫語,苔黃等癥;4.習慣性便秘;5.急性腎功能衰竭;6.赤鼻久不瘥者。

  【常用量】大黃 3-10 克。后下煎服。芒硝 10-15 克。也可兌入藥汁內,或開水溶化后分服。

  【經驗】大黃、芒硝伍用,出自《傷寒論》大承氣湯。主治熱盛便秘,腹脹滿,煩躁譫語,口干,舌苔焦黃

  起刺,脈沉實有力等癥??虑僭疲骸爸倬坝姑⑾跸然锸?,大黃繼通地道?!薄夺t(yī)宗金鑒》謂,“經曰:熱淫

  于內,治以咸寒;火淫于內,治以苦寒。君大黃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舉,攻熱瀉火之力備矣?!?/span>

  據現代醫(yī)學文獻報道,芒硝中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它在腸中不易被吸收,在腸中形成高滲鹽溶液,使腸道

  保持大量的水分,從而使腸內容物變稀,容積增大,刺激腸粘膜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腸蠕動亢進而致瀉。大黃

  能刺激大腸,增加其推進性蠕動而促進排便。二藥伍用,軟堅瀉熱,通便的力量增強。

  腦出血,證屬中風陽閉,癥見邪熱內擾,心神昏蒙,大便秘結,七八日一行等。主取大黃通腑氣,解毒熱,

  化瘀止血;佐芒硝瀉下,通腑攻積,引血下行。二藥參合,實為中風急救之法。大黃 15-25 克,芒硝 10-15 克。

  劉云海報道,大黃、芒硝各 3 克,加溫水 0.5 升保留灌腸,每日 1 次,灌后數小時內排稀水便 3 次,可消除

  體內腎毒性物質,有活血解毒,恢復腎功之效。

  如何正確使用硝、黃之類,古人有訓,清代張璐云:“或問干結之甚,硝黃亦可暫用否,曰:承氣湯用硝黃,

  乃傷寒邪熱入里,胃液干枯,腎水涸竭,故宜急下以救陰津為務。若老人、體虛人,及病后腎水本虧,以致燥結,

  再用硝黃下之,是虛其虛,目下取快一時,來日復秘愈甚,欲再下之,雖鐵石不能通矣?!?/span>

  另外,明代醫(yī)家張介賓以大黃、芒硝各等份,為末調涂,治赤鼻久不瘥,名曰二神散。

  (二)玄明粉 瓜蔞

  【單味功用】玄明粉又叫元明粉、風化硝。就是芒硝經風化失去結晶水而成的無水硫酸鈉(Na2S04)。一般

  的制法是:取芒硝溶于水中,加 1/10 的蘿卜片共煮,濾其不溶物,溶液放冷,析出結晶,然后,將結晶收集,

  晾干,用紙包裹,懸掛在通風處,待其風化成白色的粉末即成。因其系芒硝經風化而得,故又名風化硝。本品味

  辛、咸、性苦,寒。入胃、大腸經。功專潤燥軟堅、瀉下通便,可蕩滌三焦、腸、胃之實熱,用于治療實熱積滯、

  大便秘結等癥。此外,本品還可外用,以治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癥。

  瓜蔞又名栝樓、全瓜蔞。味甘、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本品富有油脂,質潤粘膩,功專潤肺化痰、

  散結潤腸,用于治療痰熱咳嗽、胸痹、結胸、乳癰、黃疸、消渴、便秘等癥。

  【伍用功能】《內經》云“熱淫于內治以咸寒。”玄明粉咸寒,清熱通便,潤燥軟堅;瓜蔞質潤粘膩,潤燥

  通便,清肺化痰,寬胸散結,消癰腫。二藥伍用,相互制約,相互為用,以瓜蔞之緩潤,制風化硝蕩滌通下之勢,

  共奏清熱潤燥、通便瀉下之功,尚無腹痛之弊。

  【主治】1.大便硬結不通等癥;2.習慣性的便秘。

  【常用量】玄明粉 6-10 克。布包煎服。瓜蔞 15-30 克。打碎煎服。

  【經驗】施老習慣以風化硝、全瓜蔞伍用,治療習慣性便秘,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大便硬結、腑行不暢等癥

  均有良效,但無腸蠕動亢進引起的腹痛等副作用。據多年來使用之經驗,均服 1-2 劑而愈,可謂藥到病除矣。

  (三)大黃 荊芥穗

  【單味功用】大黃(見前)。荊芥穗(見前)。

  【伍用功能】大黃苦寒,其性重濁,主沉降,力猛善行,為攻下之要藥;荊芥穗味辛芳香,性溫不燥,氣質

  輕揚,長于升散,入手太陰足厥陰氣分,其功用長于發(fā)表散邪,祛經絡中之風熱。大黃以降為主,荊芥穗以升為

  要。二藥伍用,一升一降,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收活血化瘀止痛、通淋利竅排濁之功。

  【主治】1.風秘(由于風搏肺臟,傳于大腸,津液干涸所致。癥見大便燥結,排便艱難,多見于老年體弱及

  素患風病者);2.癃閉,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痛;3.風熱瘡癤,咽喉腫痛;4.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

  證屬熱泄者;5.前列腺增生,癥見小便不暢、排尿困難者。

  【常用量】大黃 3-10 克,后下煎服。荊芥穗 6-10 克。

  【經驗】大黃、荊芥伍用,《圣濟總錄》名曰荊芥散。主治:風秘諸癥。蓋大黃苦寒沉降,攻下通便;荊芥 - 49 -

  穗辛溫升散,疏風清熱,二藥參合,降中有升,清中有散,表里雙解,則風熱可除,大便自通矣。

  大黃、荊芥參合,《赤水玄珠》名曰倒換散。用于治療癃閉大小便不通,少膽急痛,肛門腫痛。二藥混合為

  末,每服 10 克。臨床運用,且有法度,小便不通者,大黃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減半。

  筆者體會:亦可用于治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之小便難、淋漓不暢、盡痛等癥。經云:“膀胱者,州都之

  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鄙w氣化之道,莫其妙于升降。荊芥穗輕清升陽,大黃重濁降陰。清陽出上竅,

  濁陰歸下竅,小便暢泄矣。二藥為對,活血止痛,和竅通淋,排濁解毒益彰。

 ?。ㄋ模┐簏S 肉桂

  【單味功用】大黃(見前)。肉桂(見前)。

  【伍用功能】大黃苦寒通下,破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肉桂辛熱溫中,益火消陰,溫補腎陽,散寒

  止痛。二藥伍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以肉桂之辛熱,制大黃之苦寒峻下之勢;又以大黃之寒涼,

  制肉桂辛熱燥烈之弊。二者參合,一寒一熱,即所謂寒熱相濟,陰陽調和,共收振脾陽通大便之功矣。

  【主治】1.習慣性便秘;2.肝郁多怒,胃郁氣逆,以致吐血、衄血;3.胃脘痛,證屬寒熱錯雜者。

  【常用量】大黃 3-12 克,后下煎服。肉桂 6-10 克。

  【經驗】大黃、肉桂伍用,出自《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秘紅丹。用于治療肝郁多怒,胃郁氣逆,致吐血、衄血

  及吐衂之證屢服他藥不效者,無論因涼因熱,服之皆有捷效。

  張錫純謂:“平肝之藥,以桂為最要,肝屬木,木得桂則枯也(以桂作釘釘樹,其樹立枯),而單用之則失

  于熱。降胃止血之藥,以大黃為最要(觀《金匱》治吐衄有瀉心湯重用大黃可知),胃氣不上逆,血即不逆行也,

  而單用之又失于寒。若二藥并用,則寒熱相濟,性歸和平,降胃平肝兼顧無遺。況欲傳方,原有此二藥為散,治

  吐血者,用于此證當有捷效?!?/span>

  筆者曾治一年已五旬的婦人,罹胃脘疼痛達十年之久,自覺胃脘冷痛,按之較舒,喜熱畏寒,前胸(上腹部)

  后背,夏月緊裹羊皮一塊,久治不效,形瘦體弱,面色少華,舌苔白滑,六脈沉弦。脈證合參,職是脾胃虛寒,

  絡脈瘀滯,發(fā)為斯疾。先后投以附子理中湯、溫脾湯、良附丸、五香散、丹參飲、失笑散等。藥服十余劑,未見

  少效,癥征如故。為此,向施師求教,施老聽完病情介紹之后,擬以制附片、干姜炭、焦白術、炒枳殼、上肉桂、

  醋煅川軍炭,水煎服。尊施師之旨,照方抄錄,病者服藥二劑,疼痛緩解,又進二劑,疼痛頓除,遂后,給予調

  理脾、腎而收功。

  (五)蠶砂 皂莢子

  【單味功用】蠶砂又叫原蠶砂。為家蠶之糞便,以晚蠶的屎入藥為佳,故又名晚蠶砂。味辛、甘,性微溫。

  入肝、脾、胃經。它既能祛風除濕、舒筋定痛,甩于治療風濕痹痛、肢節(jié)不隨、腰膝冷痛,或濕阻經絡、一身重

  痛,以及頭風頭痛、皮膚瘙癢、癮疹等癥;又能和胃化濕、化濁,用于治療濕濁內阻所引起的霍亂吐瀉、轉筋腹

  痛等癥。

  皂莢子為皂莢的成熟種子。故又名皂角子。味辛,性溫。有小毒。本品功專潤燥通便、散結消腫,用于治療

  大便燥結、腸風下血(即大便下血,血在糞前,色多鮮紅)、下痢里急后重、疝氣、睪丸腫痛、瘰疬堅硬腫痛等

  癥。另外,皂莢子研為細末調敷,可用于治療腫毒、疥癬等疾。

  【伍用功能】蠶砂祛風除濕,活血定痛,和胃化濁,升清,防腐;皂莢子降濁潤燥,潤腸通便,祛風消腫。

  晚蠶砂以升清為主;皂莢子以降濁為要。二藥伍用,一升一降,升降協和,清升濁降、消脹軟便甚妙。

  【主治】1.頭昏,頭暈,證屬淸濁升降失調者;2.胃脹、腹痛,證屬清濁升降失調者;3.大便硬結,排便困

  難,或大便初硬后溏者。

  【常用量】蠶砂 6-10 克。布包煎服。皂莢子 6-10 克。打碎煎服。

  【經驗】施老臨證處方時,習慣以晚蠶砂、炒皂角子并書,它出自清·吳鞠通《溫病條辨·下焦篇》宣清導濁

  湯。用于治療濕溫(指夏秋之季感受濕熱之邪所引起的一種熱性病,癥見發(fā)熱持續(xù),頭重身痛,胸脘痞悶,苔白

  膩或黃膩,脈濡)久羈,彌漫三焦,神昏竅阻,少腹硬滿,大便不下。吳鞠通云:“晚蠶砂化濁中清氣,大凡肉

  體未有死而不腐者,蠶則僵而不腐,得清氣純粹者也。故其糞不臭不變色,得蠶之純清。雖走濁道而清氣獨全,

  既能下走少腹之濁部,又能化濁濕而使之歸清,正人之不正也。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蠶,取其生化最速也。皂莢

  辛咸性燥,入肺與大腸。金能退暑,燥能除濕,辛能通上下關竅,子更直達下焦,通大便之虛閉,合之前藥,俾

  郁結之濕邪,由大便而一齊解散矣?!?/span>

  二藥伍用,升清降濁甚妙。吳氏用此對藥,以導濕濁從大便出,固具巧思。然,施老頗有發(fā)揮,告云:“二

  藥參合,升清降濁,上能治頭暈,中能消胃脹,下能通大便?!睂τ谇鍧嵘凳д{引起的頭暈、腹脹、腹痛,以

  及大便秘結難下,或初硬后溏者均有良效。皂角子以炒品為佳,因其滑腸潤便,降濁通便的力量增強。

  (六)肉蓯蓉 黑脂麻

  【單味功用】肉蓯蓉又叫淡蓯蓉、淡大云,味咸、甘,性溫。入腎、大腸經。本品色黑體潤,既能入腎經血

  分,補腎陽、助相火、益精血、強筋骨,用于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女子不孕,以及肝腎不足所引起的筋骨

  痿軟、腰膝冷痛等癥;又能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用于治療老年虛弱及病后、產后血虛,或津液不足、腸燥便秘

  等癥。

  黑脂麻又名黑芝麻、胡麻仁、巨勝子,為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味甘,性溫。入肺、脾、

  肝、腎經。本品質潤多脂。長于滋腎陰、養(yǎng)肝血、補脾氣、益肺氣、潤腸燥、滑大便,用于治療病后虛弱、肝腎 - 50 -

  陰虧、頭暈、眼花、耳鳴、頭發(fā)早白、病后脫發(fā)、疲乏無力,以及血虛肢體麻木、陰虛脅痛、腸燥便秘、氣虛便

  秘。此外,也可用于治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證屬肝、腎陰虛者。

  【伍用功能】肉蓯蓉滋腎潤燥,滑腸通便;黑脂麻質潤多脂,潤腸解燥。二藥伍用,相互促進,滋補肝腎,

  養(yǎng)血潤燥、滑腸通便之力增強。

  【主治】1.習慣性便秘,證屬血虛陰虧者;2.溫熱病后期,津液虧損,腸燥便秘者。

  【常用量】肉蓯蓉 15-30 克;黑脂麻 10-30 克,搗碎煎服。

  【經驗】肉蓯蓉、黑脂麻伍用,乃祝師為治療習慣性便秘而設。臨證之際,宜與火麻仁、郁李仁參合,以增

  強通大便之力,或加生地 30 克,生白芍 30 克亦可。

 ?。ㄆ撸┯彤敋w 肉蓯蓉

  【單味功用】油當歸即是當歸放置日久之后而走油者,稱為油當歸。本品質潤多油,故功專養(yǎng)血潤燥、滑腸

  通便,用于治療血虛便秘等癥。肉蓯蓉(見前)。

  【伍用功能】油當歸質潤多油,養(yǎng)血潤燥,滑腸通便;肉蓯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偏于溫潤,滋腎潤燥,

  滑腸通便。二藥伍用,相互促進,養(yǎng)血潤燥、滑腸通便的力量增強。

  【主治】1.溫熱病后期,津液虧損,腸燥便秘,并無力送下大便者;2.老人、虛人、產后津液不足,血虛腸

  燥,大便秘結等癥。

  【常用量】油當歸 10-15 克。無油當歸時,當歸身代之也可。肉蓯蓉 15-60 克。

  【經驗】油當歸、肉蓯蓉伍用,即遵《內經》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之義,為溫熱病后期,律枯腸燥,無力

  送下大便而設。筆者體會,諸凡老年人、體虛者、婦人產后津液不足,血虛腸燥,大便秘結者均宜使用。筆者曾

  治一帕金森綜合征、兼見大便困難,每 4-5 日才更衣一次,主取當歸身、肉蓯蓉、火麻仁、郁李仁之類,則腑行

  通暢,大便轉為日行一次。

 ?。ò耍╅偌t 杏仁

  【單味功用】橘紅(見前)。杏仁(見前)。

  【伍用功能】橘紅辛散溫通,苦溫降泄,功專行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寬中;杏仁苦溫,質潤多脂,能散

  能降,功擅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秲冉洝吩唬骸胺闻c大腸相表里。”肺氣不宣,大腸傳化功能也可

  失調,以致大便不暢,大便秘結。取杏仁、橘紅治便秘,除本身質潤多油,滑腸通便之外,尚有均入肺徑,以宣

  肺氣而通大便之功。二藥伍用,相互促進,而開肺氣滑腸通便甚妙。

  【主治】1.老人、體虛之人大便秘結等癥;2.肺氣不宣,胸悶,咳嗽吐痰等癥。

  【常用量】橘紅 6-L0 克。杏仁 6-10 克。

  【經驗】大便不通的原因甚多,有實熱積滯者,有津枯腸燥者,有氣虛無力者,有肺氣不宣、肅降失常、傳

  導失調者,臨證不可不辨。橘紅、杏仁伍用,適用于后者,用者宜審。蓋肺為水之上源,主氣而布散津液,倘肺

  氣宣降失常,津液失于敷布,腸道乏于潤濡,則便燥成秘。

  (九)火麻仁 郁李仁

  【單味功用】火麻仁又名麻子仁、大麻仁。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本品多脂體潤,性質平和,功

  專滋養(yǎng)潤燥、滑腸通便,為潤下之要藥,用于治療邪熱傷陰,或素體火旺、津枯腸燥,以及胃熱腸燥所引起的大

  便燥結癥,又治老年人津枯、病后津虧,以及產后血虛所引起的腸燥便秘。此外,本品還可通淋、活血,用于治

  療熱淋、風痹、月經不調。

  郁李仁味甘、苦,性平。入大腸、小腸經。本品體潤滑降,具有滑腸通便緩瀉之功,并有開幽門之結氣,潤

  大腸之燥澀,導大腸之燥屎,用于治療大腸氣滯、腸燥便秘等癥,還能利水消腫,用于治療小便不利等水腫癥。

  【伍用功能】火麻仁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功專潤燥滑腸,通便瀉下;郁李仁體潤滑降,下氣利水,行氣通

  便,滑腸瀉下。火麻仁偏走大腸血分,郁李仁偏入大腸氣分。二藥伍用,一氣一血,相互為用,氣血雙調,通便

  瀉下的力量增強。

  【主治】1.熱性病后、產后、老年人、體虛者等,由于津液不足,津枯腸燥,大便秘結,大便困難等癥;2.

  習慣性的便秘難產;3.妊娠難產,證屬子宮收縮乏力,宮口開得緩慢。

  【常用量】火麻仁 10-15 克。郁李仁 6-10 克。同搗煎服。

  【經驗】火麻仁、郁李仁均為植物的成熟種子,都含有豐富的油脂,二藥伍用,潤腸通便力增。筆者體會,

  火麻仁,郁李仁伍用,尤善治療習慣性便秘。曾嘗治一青年女子,大便秘結已十余年之久,每 4-5 天大便一次,

  糞便狀如羊屎,主取火麻仁 15 克、郁李仁 15 克、瓜蔞 30 克、風化硝 10 克,水煎服。服藥兩劑,大便干像緩解,

  又服二劑,每日大便一次,狀如常人。

  (十)半夏 硫磺

  【單味功用】半夏(見前)。硫黃味辛、酸,性大溫、有毒。入腎、心包經。本品大熱純陽,內服既能補命

  門之火以祛寒散邪,用于治療命門火衰所引起的腰膝冷弱、白帶、小腹冷痛、滑精、陽痿等癥;又能助腎陽、疏

  利大腸,用于治療老人虛寒便秘等癥。外用能散癰殺蟲,用于治療癬疥瘡癩等病。張錫純力倡無毒,用于治療水

  腫,癥見小便不利,脈沉遲無力者;泄瀉,證屬命門火衰者;痢疾,癥見病程日久,痢下膿血腥臭,腸中欲腐,

  兼下焦疲憊,氣虛滑脫者;嘔吐,證屬寒濕傷胃,嘔吐痰涎,脈極遲濡,服熱藥不效者;寒飲咳喘,恙由心脾陽

  虛、脾濕不升、胃郁不降、飲食不能變化精微,反為飲邪。飲邪停于胃口為滿悶,溢于膈上為短氣,漬滿肺竅為 - 51 -

  喘促,滯膩咽喉為咳吐痰涎。

  【伍用功能】半夏辛溫有毒,體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潤,和胃健脾,降逆止嘔,消痞散結,通陰陽,

  潤腎燥,利大便;硫磺味酸有毒,大熱純陽,補命門真火不足,性雖熱而疏利大腸,故可通腑氣利大便。二藥伍

  用,相得益彰,補命火、通陰陽、和腸胃、行寒滯、降濁通便的效力增強。

  【主治】1. 老年人之虛寒便秘;2.呃逆,證屬命門火衰,胃失和降者;3.咳嗽,證屬命火不足,脾胃虛弱,

  津液停聚,痰濁為患氣逆而咳者;4.寒濕久瀉。

  【常用量】半夏 6-10 克。硫磺 1-3 克。宜作丸劑、散劑??裳b入膠囊吞服,每服 0.5-1 克,日服 2 次,白

  開水送下。

  【經驗】半夏、硫磺伍用,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硫丸。功能:溫腎逐寒,通陽泄?jié)?。用于治療老?/span>

  虛冷便秘,或寒濕久瀉等癥。

  通陽開秘,泄?jié)犰钐担瑴匚高M食止瀉。用于治療腎陽衰微,陰寒內結,虛冷便秘,或寒濕久泄等癥?!冻煞?/span>

  便讀》云:此為命火衰微,胃濁不降而致,故以半夏和胃而通陰陽,硫黃益火消陰,潤腸遣便,使胃與大腸皆復

  其常,所謂六腑以通為用也。

  張錫純用生硫黃的方法:從小劑量開始,如玉秫粒大,如綠豆大,如黃豆大,“徐徐加多,以服后移覺微溫

  為度?!迸R證用量,“初次可服細末一錢,不覺熱則漸漸加多,一日之極量,可至半兩,然須分四五次服下?!?/span>

 ?。ㄊ唬┐簏S 附子

  【單味功用】大黃(見前)。附子(見前)。

  【伍用功能】大黃氣味重濁,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力,故號稱將軍,功專蕩滌瀉下,推陳出

  新,導實熱積滯從大腸而解;附子大辛大熱,走而不守,溫腎壯陽,大補真火,溫脾陽以散寒凝、止疼痛。二藥

  伍用,一辛一苦,一寒一熱,一陰一陽,一走一守,一升一降,相互制約,相互為用,使熱而不甚,寒而不烈,

  通腑氣、蕩積滯,減肥排毒之功益彰。

  【主治】1.便秘、腹痛,手足不溫,脅下或腰胯偏痛,證屬腎陽衰微、陰寒內盛、寒凝食滯者;2.年老體弱、

  寒實內結之便秘等癥;3.寒疝,脈弦緊,脅下偏痛發(fā)熱者;4.前列腺增生肥大者。

  【常用量】大黃 3-12 克,后下;附子 3-15 克。

  【經驗】大黃、附子伍用,出自《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主治腎虛寒結癥: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

  手足厥逆,脈弦緊。明·張璐云:“大黃附子湯,為寒熱互結,剛柔并濟之和劑。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絕不知有

  溫下一法。益暴感之熱結可以寒下,久積之寒結亦可寒下乎?……大黃附子湯用細辛佐附子,以攻脅下寒結,即

  兼大黃之寒以導之。寒熱合用,溫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攻者也。”

  大黃與附子的用藥劑量比例:①治大便秘結為 2:l;②大便溏者 1:2;③治急性腸炎(泄瀉),加血余炭 10

  克,左金丸 1-0 克;④治前列腺增生,加橘核、荔枝核各 10~15 克,亦可加益母草 30 克,意即活血化瘀,利水

  消腫,改善病所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腫脹的消散與吸收。

  第十三章 健脾止瀉固精止遺類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