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案:朱某,男,62歲,初 診述上腹脹痛半年,脘痞食少, 腹脹噯氣,口中粘膩,大便不爽,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素有煙酒 嗜好,胃鏡檢查示淺表性胃炎, 曾口服奧關(guān)拉唑治療。西醫(yī)診斷 為慢性胃炎。中醫(yī)診斷為胃痛。 證屬濕熱中阻,胃氣上逆型。治 以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方選杏 仁滑石湯加減。處方:茵陳15 克,杏仁、滑石、郁金、法半夏、 石菖蒲、炒山楂各10克,厚樸、 橘紅、通草、黃連各6克。每日 1劑,水煎分3次服。服7劑后 腹脹噯氣明顯減輕,苔膩漸化, 效不更方,連服半月后不適癥狀 基本消失。 體會(huì):嗜煙酒肥甘之品,助 濕生熱,一內(nèi)蘊(yùn)脾胃,致胃失和降, 不通則痛,故腹痛、脘痞食少、 腹脹噯氣;濕性粘滯,故口中膩, 大便不爽。藥用黃連、茵陳苦寒 燥濕、清胃中郁熱,杏仁、厚樸、 郁金、橘紅理氣化濕,石菖蒲、 法半夏降逆以和胃,滑石、通草 導(dǎo)濕熱下行,焦山楂消食化積。 諸藥相伍,共奏清熱化濕,理氣 和中之效,使中焦?jié)窕療崆濉⑽?氣和調(diào)、通則不痛。 謝芳華
食積胃痛理氣和胃
食積胃痛是指飲食不節(jié),或脾胃 虛弱,導(dǎo)致進(jìn)食后脘腹脹痛,按之加 重,噯氣反酸,舌淡,苔厚膩,脈 滑。治宜理氣和胃止痛。用檳榔等中 藥水煎服用,治療本病效果好。
方法:取檳榔、陳皮、肉豆蔻、 丁香、砂仁各5克。水煎取液,分3 次服,每日1劑。 仇臨風(fēng)
治慢性胃炎方
處方:黃芪30克,白芍20克,黨 參18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陳 皮、半夏各9克,干姜、炙甘草各6 克,生姜3片,大棗5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溫中健脾。
主治: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辨 證為脾胃虛寒型,癥狀表現(xiàn)為胃痛隱 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 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 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 遲緩。 劉博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