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了共享單車,出現(xiàn)了共享圖書館,對于我們這些沒事想寫點文章的作者來說,如果有一個共享的素材庫就更好了。 新手小白可以通過這個共享的素材庫快速輸出一篇高質(zhì)量的文章,寫作老手們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激發(fā)靈感,寫出爆文。 而今天,有書智庫大神,被稱為“人肉碼字機”日產(chǎn)萬字的知乎大V——渭水徐公,提前實踐了這個想法。 (一) 每個熱愛寫作的人,都曾經(jīng)被靈感枯竭的那種感受折磨過。我相信,你我都不例外。 在面對選題時,有時我會呆坐許久,卻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整整一個晚上,我都在和那個干癟的標題四目相對。它都認識我了,我卻仍然沒能認識它。 在思路枯竭的時候,總是幻想著靈感能從天而降,但實際上,這種好運卻不常有。大多數(shù)時候,那些硬憋出來的文字并不出彩。就算修改幾次,也是差強人意。交上去之后,無論是編輯還是讀者那里,文章都是反響平平。 但我懷念靈感降臨的那些日子。雖然不多,但每一次都印象深刻。在那些日子里,我才算明白,什么叫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靈感到來的時候,似乎有不滅的火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回蕩。寫起文章的時候,更是筆走龍蛇,一氣呵成。這些文章在公開發(fā)布后,總會贏得更多的共鳴和贊譽。 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有靈感和缺乏靈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許多人會感到納悶,靈感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到底該如何控制它呢? 其實,靈感有跡可循,只不過你平時沒注意到而已。 (二) 很多人都讀過《紅樓夢》,自然也熟悉“香菱學(xué)詩”這段故事。 書中有一個角色叫香菱,她沒有任何寫詩的基礎(chǔ)。在林黛玉這個老師的引導(dǎo)下,她不分晝夜,日夜誦讀著經(jīng)典詩篇。最后,香菱在夢中一躍而起,然后抬筆寫下一首七言律詩。就此書而言,這首詩絕對稱得起是絕世佳作。 這說明一個問題:所謂靈感,其實是在經(jīng)歷過漫長的冥思苦想后,突然頓悟所得的產(chǎn)物。 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作者而言,為了確保靈感能經(jīng)常造訪,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xí)慣。 熱愛寫作的人,往往也熱愛讀書。當(dāng)書中的某個點觸動我們情腸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留下一些筆記。實際上,寫下讀書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難得的思考過程。 讀書筆記,代表著我們對書里內(nèi)容的認知。記筆記不等于簡單的抄書,而是將我們的思維火花記錄下來,這些思維火花是點燃靈感的關(guān)鍵。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他的思維高度,也決定了靈感是否能如約來臨。 不得不說,那些高手的見解,真的足以徹底顛覆我們的認知。正如同知乎大V采銅所說,在認知天花板之外,他們點燃了一道清晰的閃電。 (三) 我曾經(jīng)在七月份聽了一場免費的直播課。這節(jié)課,可以說是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講課的人是有書智庫的簽約作者渭水徐公,我和他認識。他在許多社群里都非?;钴S,而且非常高產(chǎn),但我并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不過在我聽完這次直播課程后,我便突然明白了這背后的原因——并沒有無緣無故的文思泉涌,在這背后,他們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講到了認知的重要性,“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如果認知出眾,就能為觀眾營造顛覆感,你的作品就是未來的爆款。 他講到了《靜靜的頓河》背后那兩難的抉擇,那讓人舉棋不定的抉擇能讓許多讀者產(chǎn)生共情,這也是名著長久受到追捧的原因。 他講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與《紅樓夢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也講到《冰與火之歌》和《三國演義》之間的視角對比。然后他告訴我們,寫作的底層邏輯亙古不變,它們就躲藏在名著里,等待著我們的挖掘。 最后他說,我們這些寫作者,如同詩經(jīng)編纂者一樣,要擔(dān)負起“興觀群怨”的大任。只有擔(dān)負起社會責(zé)任感的寫作者,才能走得更長久。 在這次直播課程之后,他在寫作圈子的江湖上,算是聲名鵲起了。可根據(jù)我對他的認識,他的崛起,和另一個人是分不開的。 這個女孩,便是他深深欽佩的紅顏知己澤雨了。我恰好知道他們初次相識的故事:“立意高明”的聽書專欄是如何誕生的? 澤雨不僅人超美,而且琴棋書畫俱通。除此之外,她的學(xué)識也令人驚嘆。據(jù)渭水徐公的說法,上文中她信手拈來的那些知識,不過是平常不起眼的一個碎片而已。 聽說后來,為了共享寫作素材,他們開始將讀書筆記聚攏到一起,然后他們·成為了有書智庫中著名的“稿費印鈔機”。 (四) 據(jù)說,他們要互相審核對方的讀書筆記。審核的標準,非常簡單粗暴: 如果讀者沒看過這本書,看了讀書筆記之后,仍然沒看懂書里講了什么內(nèi)容。出局! 如果只有內(nèi)容,沒有思考。出局! 如果沒能徹底顛覆對方的認知,出局! 如果不能給對方新的收獲,出局! 如果竭盡全力,也無法達到這幾個目標。但書實在太好,又不舍得放棄這篇筆記的話,就由兩人共同打磨一篇讀書筆記。字斟句酌,有時甚至?xí)镜缴钜梗钡蕉ǜ宀潘懔T休。 據(jù)我看來,他們之所以會成為親密的朋友,因為他們都是一路人——平時很隨和,但一討論學(xué)術(shù)觀點,便成了兩個死心眼的傻子。若有三寸氣在,便一絲一毫不肯松口。 據(jù)說有一次,他們因為理念不合吵了起來,然后三天誰都沒理誰。后來,其中的一個人買了禮物賠罪,這才算是重新拾起了革命友誼。 在他們從小白到大神的成長過程中,那些徹底顛覆對方認知的讀書筆記,無疑成為了激發(fā)靈感、快速炮制爆款的極佳素材。他們多年的寫作生涯,從未如此順暢過。 朝聞道,夕死可矣。若不死,則是一個粉碎認知瓶頸的絕好良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