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各諸侯國君主的稱呼及自稱 譯解 武老夫子 學(xué)習(x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解決人生問題 【原文】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1”。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國,曰“君”。其在東夷2、北狄3、西戎4、南蠻5,雖大曰“子”。于內(nèi),自稱曰“不穀”;于外,自稱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稱曰“孤”。 【譯文】九州諸侯之首,進(jìn)入天子的國內(nèi)稱某州為“牧”。同姓的,天子稱他為“叔父”;非同姓的,稱“叔舅”。國外之人稱他“侯”;國內(nèi)之人稱他“君”。那些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等地的諸侯,即使土地遼闊,爵位是子爵,稱他“子”。在國內(nèi)自稱“不榖”;對外自稱“王老”。其余眾多的小諸侯,進(jìn)入天子之國稱“某國之人”;國外之人稱他為“子”,自稱為“孤”。 【說明】本節(jié)描述的是各諸侯國君主的稱呼及自稱,由于西周的分封制主要照顧的是姬姓宗族,所以被分封出去的有許多是同姓,另有一部分是姻親,還有一部分是原封建大族,為區(qū)別這里面的不同,所以其稱呼及自稱都各不相同。 —————————————————— 【注釋】1.牧:(mù幕)《書·立政》:“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zhǔn),茲惟后矣。”《詩·小雅·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周禮·大宰》:“而建其牧。”《管子·牧民》:“凡地有牧民者,務(wù)在四時(shí)?!薄盾髯印こ上唷罚骸罢埬粱?,賢者思?!薄俄n非子·外儲說右上》:“故明主之牧臣也,說在畜烏?!薄抖Y記·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边@里用為統(tǒng)治、主管之意。 2.夷:(yí移)我囯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亦指殷代分布在今山東省,江蘇省一帶,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數(shù)民族之意?!稌に吹洹罚骸靶U夷率服?!薄对姟ば⊙拧こ鲕嚒罚骸昂蘸漳现伲N狁于夷。”《詩·大雅·緜》:“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薄吨芏Y·職方式》:“四夷八蠻?!薄豆茏印ば》Q》:“加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愛?!薄墩撜Z·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薄盾髯印駥W(xué)》:“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說文》:“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會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span> 3. 狄(dí笛)本義是指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稱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稌ぶ衮持a》:“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薄蹲髠鳌らh公元年》:“狄人伐邢?!薄墩撜Z·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薄墩撜Z·子路》:“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國語·晉語》:“戎狄懷之。”《孟子·滕文公上》:“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薄俄n非子·十過》:“昔者桀為有戎之會而有緡叛之,紂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史記·貨殖列傳》:“夷狄益甚。” 4.戎:(rong榮)中國西北的戎族、戎國?!兑住ね恕ぞ湃罚骸胺钟诿?,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薄对姟ご笱拧A民》:“纘戎祖考,王躬是保?!薄对姟ご笱拧ろn奕》:“王親命之,纘戎祖考。”《孟子·滕文公上》:“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薄俄n非子·十過》:“昔者桀為有戎之會而有緡叛之,紂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 5.蠻:(mán瞞)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舊時(shí)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之意?!稌に吹洹罚骸靶U夷率服?!薄对姟ば⊙拧げ绍弧罚骸靶U荊來威?!薄吨芏Y·職方氏》:“蠻服。又,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禮·大司馬》:“蠻畿?!薄稜栄拧め尩亍罚骸熬乓?、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薄墩撜Z·衛(wèi)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薄墩f文》:“蠻,南蠻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