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約2002年秋天,《小明與王貓》在中央六套首播,由于劇情寫實,寓意深刻,該片在社會上得到強烈反響。 即便十幾年過去,它也仍然在豆瓣上保持著9.4的高分。 奇怪的是,當年這部動畫只播到第13集,就被禁播了。 按照圈內(nèi)人的說法,還是停播等級中的最高級別S級(首播還沒播完就禁播,在網(wǎng)上還被刻意消除視頻記錄)。 至于原因,有說是畫風太詭異,也有說揭露社會、人性的陰暗面,不適合孩子觀看的。 不管是因為什么,《小明與王貓》最終蒙塵。 沒想到最近,這部動畫又在網(wǎng)上重見天日,很多當年看過的人,紛紛被勾起了童年回憶。 像是片中那段魔性的“生字歌”: 湯是三點水外加一勺湯,糖是唐老鴨抱著米花糖,躺是身子邊靠著小和尚,燙是一堆火熬著一鍋湯。 同學周娜的那句“陳老師陳老師,張偉反對國家決定”,一語驚人。 還有王貓與王小明初次見面時的對話:
哈哈哈哈哈,來自王小明同學的神吐槽! 也是這次的重看,讓很多網(wǎng)友感慨,《小明與王貓》簡直是國產(chǎn)動畫中的神作。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小明,上小學二年級。 他的媽媽,是國營商店的一名售貨員,性格要強,好面子,比較潑辣。 和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媽媽對王小明寄予厚望,她不希望孩子以后像自己一樣,只能在店里賣東西。 除了狠抓小明的學習,還給他報了各種學習班、興趣班,目的就是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再加上學校每天布置的作業(yè),零零總總加到一起,簡直把小明壓得喘不過氣來。 馬上就快開學了,小明一遍又一遍地算著假期剩余的時間,時間越來越少,他越來越不開心......真的不想去上學啊。 就在開學前一天晚上,一件怪異的事情發(fā)生了。 正在熟睡的小明,被一雙無形的大手從床上拽進墻里,而墻里住著的,是無所不能的王貓。 他可以帶小明飛,去任何地方,可以讓時光倒流,回到過去,也可以讓小明進行各種奇特的體驗。
故事分兩條線,以小明為主線的白天世界,劇情以及眾多人物形象特別寫實。 比如小明不想上學,因為每天坐在椅子上,跟著老師一遍遍讀生字、念乘法口訣,太無聊了。 “一節(jié)課45分鐘,老也不完,就這么一遍遍地念......”
念就念吧,關鍵是念完之后,老師又要布置一大堆作業(yè)。 做不完還要挨呲兒,老師呲兒完家長呲兒。
每天上學、回家、上課、做作業(yè),然后又是考試,考試考不好又要繼續(xù)挨呲兒。 幾乎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應試教育的弊端落在孩子的肩頭,化成了繁重的課業(yè),一遍遍的死記硬背,讀寫抄默。 關鍵是,第一名只有一個。 如果沒有拿第一,家長就會覺得拿出“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為什么人家這么能拿第一,你不能呢?
比如學校開展的興趣課堂中,有一門叫“說話課”。 不少人聽到這個,反應可能都跟王小明一樣,誰還不會說話嗎? 事實上,很多人還真不會說話。 老師讓兩個學生作自我介紹,其中一個名叫張偉的學生是這么說的: 我叫張偉,姓張的張,偉大的偉,是英華小學二年級3班的學生,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的學校,我的老師,我的同學。 老師評價:看來,你確實不會說話。 誰說話喊口號呢?誰說話用朗誦腔呢? 當然,要是小明把說話的這一套帶到語文課上,估計也不行,畢竟很多都“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比如張偉和周娜談到自己的爸爸起了爭執(zhí)。
周娜覺得自己的爸爸是藝術家,很有名,是個有文化的人。 張偉覺得自己的爸爸是總經(jīng)理,家里有汽車,讓很多人喝上了最純最凈的水。 一個在比文化比名氣,一個在比財富,似乎這兩樣成了衡量誰的爸爸更厲害的標準?
另一條線,則是王貓參與進來的晚上。 他沒有扮演無所不能的上帝,大多時候是在幫助小明解惑,陪伴他成長。
小明覺得課堂上一遍遍跟著老師念生字很無聊,王貓反問他,那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可以讓大家不用一遍遍念就教會大家? 小明假想自己是老師,肯定就是“乘法口訣大家看會了嗎?不會的,再多看看”。 緊接著,他就意識到,確實這么一直傻看,還不如念幾遍呢!
“減負”實行之后,小明覺得沒有作業(yè),不排名次簡直棒呆了,而班里的第一名張偉卻覺得很沒意思,失去了樂趣。 周娜說“他反對國家決定”,小明立刻覺得張偉惹麻煩了,陳老師卻說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小明糊涂了,這世界上還有沒有對錯的事情嗎? 王貓舉了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就像是有人喜歡米飯,有人喜歡吃面包,每個人的口味各有不同,這樣的事情就談不上誰對誰錯。 這是王貓在引導。 而當小明表示“聽你的”的時候,王貓回答的卻是“聽你自己的”,這是引導過后給予小明的充分自主的尊重。
畫風有些粗糙,故事也挺簡單,但《小明與王貓》卻深深折射了孩子的心理,戳中了現(xiàn)實。 它把中國式的父母,中國式的孩子,中國式的教育真實地搬到了動畫上。 難得的沒有說教,有的只是把問題擺到臺面上的討論。 可能也正是如此,說了太多真話,它才落得被禁的結(jié)局。
畢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勇氣說真話。 就像今天,在越來越多人關注畫風好不好看,配音卡司夠不夠搶眼之外,還有誰在重視說真話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