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文欣賞 品讀古典詩詞 暢享詩意人生 每日經(jīng)典 聆聽最美好聲音 壹 * 意象解讀 梅 梅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具有很多特定的含義: 梅與竹、蘭、菊合稱“花中四君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tài);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因為它們傲骨迎風,挺霜而立; 梅是報春使者,“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保纤?·陳亮《梅花》); 梅常常是高潔、孤傲的象征,比如“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南宋·陸游《卜算子》); 梅還可以是友情、思念的依托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北朝·陸凱 《贈范曄》); 五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 北宋林逋,隱居在杭州西湖邊的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yǎng)鶴,人稱“梅妻鶴子”,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風韻寫盡寫絕,也因此,說起梅花,就會想到林逋。 貳 * 詩詞賞讀 早 梅 唐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張謂(約711年一約778年):河內(nèi)(今河南泌陽縣)人,唐朝詩人,字正言。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 迥:遠。發(fā):開放。 銷:通“消”,融化。這里指冰雪融化。 “一樹寒梅白玉條”描寫早梅花開的嬌美姿色?!耙粯洹睂崬闈M樹,形容花開之密集而繽紛;“寒梅”指花開之早,還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jié),緊扣“早”字;“白玉條”寫出梅花潔白嬌美的姿韻,像一塊塊白玉似的晶瑩醒目。這是對梅花外貌的描寫,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臨村路傍谿橋”,是說寒梅有意遠離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橋邊,獨自悄悄地開放。這就賦予早梅以不競逐塵世、無嘩眾取寵之心的高尚品格。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用驚嘆的口吻表達了對近水梅花早開的驚喜之情。“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寫出“不知”的緣由,似乎詩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懷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壓枝頭。這就與首句的“白玉條”緊密呼應,比喻出梅花的潔白和凜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表達對早梅的傾慕之情。 梅 花 北宋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 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張謂的“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意境可謂異曲同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作為政治家,他主持的“王安石變法”永載史冊;作為是文學家,他的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流芳百世。 卜算子·詠梅 南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之趣。 上閱狀物寫景,描繪了在偏僻之地獨自綻放的梅花,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倍受摧殘。下閱抒情,主要抒寫梅花樸實無華,不慕虛榮,志節(jié)高尚,操守如故的美德。作者作此詞時,正因力主對金用共而受貶,因此他以“群花”喻指當時官場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達了雖歷盡艱辛,也不會趨炎附勢,而只會堅守節(jié)操的決心。 ![]() 梅花絕句·其一 南宋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坼曉風:(梅花)在晨風中開放。何方:有什么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陸游。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一、二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豪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面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 叁 * 遷移閱讀 ![]() 其他寫梅名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北宋」林道《山園小梅》)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唐]李商隱《憶梅》) 風遞幽香出,禽窺索艷來。[唐]齊己《早梅》)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唐]崔道融《梅花》) 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南宋]陳亮《梅花》)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北宋]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北宋]盧梅坡《雪梅》)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北宋]王冕《白梅》) 朗誦者介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