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無頭騎士異聞錄的人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這是一部可以隨便點開一集就開始看的動畫。這種獨到之處正是無頭作為一部群像劇最成功的地方,這意味著無頭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鮮明而立體,無論從誰的視角切入故事都能夠獲得極佳的故事體驗。 成田良悟擅長塑造各種介于常見于獨特之間的角色,觀眾對無頭中的多數(shù)角色都會覺得似曾相識,但如果認真思考起來,卻很難找到相似的角色來解釋這種即視感。這種模式之中,常理之外的角色塑造手法,極少有人能出其右。 
 事實上在無頭騎士異聞錄中并沒有真正的主角,最早出場的敘事者——龍之峰帝人,只能勉強算是表面主角。而帝人的戲份甚至未必有折原臨也、平和島靜雄等人多。因為這是一部群像劇,用不固定的視角與亂序時間軸來敘事必然要在數(shù)個,甚至十幾個角色間頻繁切換鏡頭。如果沒有個性鮮明豐滿立體的角色支撐,這種敘事模式一定會流于混亂,但無頭的角色塑造顯然是極其成功的,很多人在補完番很久之后對劇情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角色形象卻能深深刻在腦海。 
 無頭的故事主體是一個個發(fā)生在現(xiàn)實背景下的非日常故事,出場角色往往具有多重身份或是雙重人格。龍之峰帝人表面身份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毫無特點就是他的特點,但他同時又是Dallas的創(chuàng)始人兼首領(lǐng);塞爾提有著一份運送員的工作,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她卻是無頭騎士這樣的身份;再比如內(nèi)向害羞的園原杏里實則為"罪歌"母體,藝人圣邊琉璃有著另一個身份殺人鬼"好萊塢",帝人的好友紀田正臣竟然是另一大組織黃巾賊的頭領(lǐng)…… 這樣的情況在無頭中數(shù)不勝數(shù),所有出場角色都不是單一而純粹的設(shè)定,而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正常"性格因素存在,只不過整個故事日常與非日常交融的氣氛很好地掩蓋了這一點。撇開"不正常"部分的人物形象,是在ACG圈中常見的設(shè)定,即"模式之中",而他們身上那些"常理之外"的性格、心理特點,恰恰成為了令角色鮮活生動,給人深刻印象的點睛之筆。 
 但是說到雙重性格、多重身份之類的設(shè)定,在二次元也并不少見。擁有怪力的角色、控著龐大組織的高中生、表面身份光鮮的殺人魔、幻想生物……認真細數(shù)這樣的角色,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然而在無頭中,這些單獨來看已經(jīng)很有特色的非日常角色設(shè)定卻被再次日常化,成田沒有挑出角色身上那種"不正常"的部分當(dāng)作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懸念與驚奇來處理,反而把那些吸引人的、非日常的部分模糊化、日常化。在故事中的池袋,我們看著靜雄拔起電線桿跟臨也從地面打到屋頂而不覺得奇怪;我們看著圣邊琉璃被平和島幽感化,之后放棄殺人魔的身份要過正常生活也沒有感到奇怪;折原雙子一本正經(jīng)的說著兩人的性格由抽簽決定,觀眾也就此認為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膫€性化設(shè)定…… 
 可以這樣說,成田良悟在整個無頭騎士異聞錄的構(gòu)建中,通過微妙的氣氛影響著讀者、觀眾的價值判斷標準。我們會無意識中把發(fā)生在這個池袋的一切奇聞軼事當(dāng)作日常,會把一個個奇怪而異常的角色當(dāng)作正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觀眾的潛意識中依然會留有違和感,當(dāng)我們?nèi)セ匚赌切┙巧臅r候,這種正體不明的違和感會給人這樣的印象:"這個角色總覺得很特別……但又說不清楚具體特別在哪里……"。 把握,甚至影響觀眾的心理,從而進行角色塑造,無頭騎士異聞錄這種吊詭但極具魅力的手法讓其中的角色成為了很難被超越的存在。 文:青璃 | 
|  | 
來自: 昵稱5878329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