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來源:南茗佳人 在一般的印象中,元代的茶亊活動是不發(fā)達的。元代尚未發(fā)現(xiàn)專門的茶書,茶文、茶詩、茶詞也為數(shù)不多。中國茶文化經(jīng)歷了唐宋時期的高峰,元代往往被人們忽略。 如果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全元曲》中高頻率的句子是一種最樸實的表達,那么另一種與其意義相似的文人化的表達是“茶藥琴棋酒畫書”。 吳仁卿小令【南呂·金字經(jīng)】《道情》:“道人為活計,七件兒為伴侶,茶藥琴棋酒畫書。世事虛,似草梢擎露珠?!边@句話道出了“茶”“酒”在道人、文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甚至到了“伴侶”的程度。 張可久散曲【中呂·滿庭芳】《春情》:“家家釀酒,處處閑茶。是非多不管傍人□,算的個情雜……朱簾下,香銷寶鴨,按舞聽琵琶。”在這篇散曲中,作者用“家家釀酒,處處閑茶”再加上最后的一句“按舞聽琵琶”向世人描繪了一副令人神往的悠閑生活圖畫。 在文人眼中,悠閑愜意的生活離不開酒與茶的陪伴。拋卻無謂的爭論,真正領略茶與酒給人的最高層次的享受——忘卻世間的煩惱,回歸最純真的內(nèi)心。 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衛(wèi)立中小令【雙調(diào)·殿前歡】:“懶云窩,懶云窩里客來多。客來時伴我閑些個,酒灶茶鍋。且停杯聽我歌,醒時節(jié)披衣坐,醉后也和衣臥。興來時玉簫綠綺,問甚么天籟云和?”在這則小令中,作者很擅于運用詞匯,如“懶”、“窩”、“客”、“閑”、“歌”、“醒時”、“醉后”、“興來時”、“問甚么”,這些字眼刻畫了一個主人與其客人追求“乘興而來,興盡而回”的隨興、愜意的生活。而“酒灶茶鍋”是呈現(xiàn)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工具。文人在隨意的生活意境里,時時刻刻不忘“酒與茶”。 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中也不曾離開“茶與酒”的蹤影。無名氏小令【南呂·一枝花】《道情》:“……景不嫌物少人稀,食不厭茶渾酒淡,家不離水北山南。有何,不堪?藍輿到水輕舟泛,稼穡外得時暫。閑飲漁樵半酣,闊論高談?!边@幅場景中作者描繪的是文人游歷于山水之間,“景”、“物”、“藍輿”、“輕舟”。在這山水之間,“不嫌物少人稀”、“不厭茶渾酒淡”,朋友之間的暢談就足矣。(作者:高文文,來源:悅讀茶書會) |
|
|
來自: 優(yōu)壹茗茶莊 > 《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