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清 國家一般文物 通長27.00 通寬15.50 具體質量 0.204kg 組佩又名“雜佩”、“佩玉”,專指春秋戰(zhàn)國時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聯(lián)組成的懸于身上的佩飾玉,通常用玉環(huán)或玉璧、玉璜作主體,以瓏、琥、觿為懸飾。玉組佩現(xiàn)今所知最早見于春秋早期,戰(zhàn)國達到極盛,漢代逐漸消亡,其后南北朝、唐、元等朝代雖偶有出土,但在當時社會中不具有較大的影響。本館所藏此器為清代制,以玉璜為主體,懸飾其它小型玉佩。據研究,大型玉組佩的使用,有嚴格的制度,使用范圍有可能僅限于公、侯等諸侯國國君及其夫人,或有相應封號的貴族。多璜組玉佩是國君與高級貴族區(qū)別貴賤、等級的標志之一。 戰(zhàn)國時期至秦朝建立的幾百年里,各國連年征戰(zhàn),宮廷政治斗爭險惡,刺殺之事屢有發(fā)生,漢朝建立后,為了避免“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再度重演,規(guī)定大臣們佩帶古玉組佩上朝,來限制文武百官上朝時的行動。由于玉組佩由大小不一的玉佩組合在一起,中間銜以絲繩,佩帶腰際,如若有人動作過大過猛,組佩就會叮當作響,從而會引起侍衛(wèi)的注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