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方八陣【寒】 (二)(2010-02-11 10:10:16)
			化肝煎: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dòng)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dòng)血等證。
 青皮 陳皮(各二錢) 芍藥(二錢) 丹皮 梔子(炒) 澤瀉(各錢半,如血見(jiàn)下部者,以甘草代之) 土貝母(二、三錢)水一鐘半,煎七、八分,食遠(yuǎn)溫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一錢五分;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如火盛,加黃芩一、二錢;如脅腹脹痛,加白芥子一錢;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安胃飲:治胃火上沖,呃逆不止。
 陳皮 山楂 麥芽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yuǎn)服。如胃火熱甚,脈滑實(shí)者,加石膏。
 玉女煎: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yáng)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麥冬(二錢) 知母 牛膝(各錢半)水一鐘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澤瀉一錢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虧,因精損氣者,加人參二、三錢尤妙。
 太清飲:治胃火煩熱,狂斑嘔吐等證??膳c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錢半) 石膏(生用,五、七錢)水一鐘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蚣欲滈T冬。
 綠豆飲: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濃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于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不宜濃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凍飲料之,尤善除煩清火。
 玉泉散:亦名一六甘露散。治陽(yáng)明內(nèi)熱,煩渴頭痛,二便閉結(jié),溫疫斑黃,及熱痰喘嗽等證。此益元散之變方也,其功倍之。
 石膏(六兩,生用) 粉甘草(一兩)
 上為極細(xì)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diào)下。此方加朱砂三錢亦妙。
 悉尼漿: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于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退陰火極速也。
 滋陰八味丸:治陰虛火盛,下焦?jié)駸岬茸C。此方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四兩) 丹皮(三兩) 白茯苓(三兩) 山茱萸(肉,四兩) 澤瀉(三兩) 黃柏(鹽水炒,三兩)熟地黃(八兩,蒸搗) 知母(鹽水炒,三兩)
 上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百余丸。
 約陰丸:治婦人血海有熱,經(jīng)脈先期或過(guò)多者,或兼腎火而帶濁不止,及男婦大腸血熱便紅等證。
 當(dāng)歸 白術(shù)(炒) 芍藥(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黃芩 白石脂(醋 粹) 北五味丹參 川續(xù)斷(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服?;鹕跽?,倍用黃芩;兼肝腎之火甚者,仍加知母、黃柏各等分;大腸血熱便紅者,加黃連、防風(fēng)各等分。
 服蠻煎:此方性味極輕極清,善入心肝二臟,行滯氣,開(kāi)郁結(jié),通神明,養(yǎng)正除邪,大有奇妙。
 生地麥門冬芍藥
石菖蒲 石斛 川丹皮(極香者) 茯神(各二錢) 陳皮(一錢) 木通知母(各一錢半)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yuǎn)服。如痰勝多郁者,加貝母二錢;痰盛兼火者,加膽星一錢五分;陽(yáng)明火盛,內(nèi)熱狂叫者,加石膏二、三錢;便結(jié)脹滿多熱者,玄明粉二、三錢調(diào)服,或暫加大黃亦可;氣虛神困者,加人參隨宜。
 約營(yíng)煎:治血熱便血,無(wú)論脾胃、小腸、大腸、膀胱等證,皆宜用此。
 生地芍藥
甘草 續(xù)斷 地榆 黃芩 槐花 荊芥穗(炒焦) 烏梅(二個(gè))水一鐘半,煎七分,食前服。如下焦火盛者,可加梔子、黃連、龍膽草之屬;如氣虛者,可加人參、白術(shù);如氣陷者,加升麻、防風(fē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