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熱證的原因主要是外感溫熱濕氣、六淫入里化熱、情志過極化火、陽盛所生內(nèi)火及飲食失調(diào)化火等。溫、熱、火三者本質(zhì)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熱為溫之漸,火為熱之極。熱多屬外感,如風熱、暑熱、濕熱;而火多數(shù)內(nèi)傷,是臟腑陰陽氣血失調(diào),陽氣亢盛的結(jié)果,如肝火亢盛、心火上炎等。 中醫(yī)有“溫者清之”“熱者寒之”“治熱以寒”的治療原則,對由溫、熱、火所致的里熱證皆適用。清熱藥作為治療熱證的藥物,種類繁多,本文就最常用的幾種進行簡述。 牛黃解毒片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成藥,藥方來源于明·《證治準繩》。主要成分有牛黃、雄黃、石膏、冰片、大黃、黃芩、桔梗、甘草等。 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家庭常備瀉火解毒的中成藥,其作用是清熱解毒,適用于實火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癥。
值得注意的是,牛黃解毒片只能用于實火所致的病癥,如果是虛火則會越用病情越糟。服用牛黃解毒片還應注意“中病即止”,就是指上火的癥狀一旦消退,則立即停藥。 如需瀉火解毒,成年人服用牛黃解毒片的最高劑量是大片劑(0.6克/片)每日不超過6片,小片劑(0.3克/片)每日不超過9片。連續(xù)服藥2~3天,產(chǎn)生效果了,就可以停藥。且服用藥物期間需做到多喝水,這可讓有毒成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蒲地藍,“蒲”就是蒲公英,“地”就是苦地丁,“藍”就是板藍根,再加上黃芩,這四味藥就組成蒲地藍。它的清熱力量要比板藍根顆粒大得多,因為蒲公英本身是清熱解毒的藥,苦地丁清熱解毒的力量又比較大,是苦寒之品,板藍根也是一種清熱解毒藥,黃芩又清熱,幾種藥相伍,其清熱解毒之效更強。 如果是單純的感冒而且感冒的不是太重,可以用板藍根顆粒,而不用蒲地藍。因為蒲地藍偏向于寒涼,用上這個藥以后,它對胃氣是有涼厄的作用,把胃氣涼厄住了,反倒會導致抵抗力下降,所以盡量不要輕易就用蒲地藍。只有當熱血比較明顯,咽喉腫痛、扁桃體腫大時,用蒲地藍效果好。 雙黃連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是由金銀花、黃芩、及連翹的提取物精制而成,具有清涼解表、清熱解毒功效,適用于風熱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炎等。雙黃連口服液中含有的綠原酸、黃芩苷、連翹苷、漢黃芩素等主要活性成分,對病毒性肺炎及細菌或病毒感染具有比較好的療效。 中醫(yī)治療溫邪有一種說法,“治上病如羽,非輕不舉”。銀花和連翹在宣透風熱之邪時,既有宣透的作用又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偏向于針對鼻塞、鼻流黃涕,兼有嗓子疼的病癥。黃芩味苦平、清肺熱。 蒲地藍主要是針對嗓子紅大明顯;雙黃連口服液針對嗓子疼,但是不一定很大,嗓子不是那么紅赤,也沒有膿頭。如果有膿頭,那么用蒲地藍的效果比較好;如果嗓子單純的紅,有郁閉之熱,散不開,用雙黃連口服液比較好。 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丸為感冒類非處方藥,方劑來源于《溫病條辨》,為經(jīng)典方,因重用金銀花、連翹疏散透表,清熱解毒,故以此命名。銀翹解毒丸方中金銀花、連翹輕宣解表,清熱解毒,用量最重,為主藥;薄荷、淡豆豉、荊芥穗疏散風熱,增強辛涼解表之力,為輔藥;桔梗、甘草解毒利咽、宣肺祛痰,竹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以為使藥。 諸藥合用共奏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銀翹解毒丸適用于風熱感冒,即患者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怕冷較輕或不怕冷,頭痛目脹,或口干欲飲、咳嗽、咯痰黃稠、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等特點。 復方魚腥草合劑魚腥草,在四川、云貴等地叫折耳根,可藥食兩用。魚腥草是清熱解毒比較好的一味藥,主要是針對咽喉和肺,咳嗽有黃痰,舌苔黃,偏向于熱象。 復方魚腥草合劑里除了魚腥草,還有黃芩、板藍根、銀花和連翹,黃芩清肺熱效果好,其他板藍根、銀花和銀翹皆屬清熱之藥,因此嗓子疼同時伴有咳嗽,咳嗽的痰偏黃,用復方魚腥草效果較好。 連花清瘟膠囊連花清瘟膠囊,是針對流行感冒的一個中成藥。藥名上的瘟指的就是瘟疫,是溫毒(細菌或者病毒)直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了,會咳嗽、咽痛,咳嗽比較劇烈。 連花清瘟膠囊主要用于治療重感冒,不適合感冒流鼻涕比較嚴重的初期感冒,沒有咳嗽或者咳嗽不喘(不是張口抬肩,也不是熱迫肺氣的那種咳)也不宜用該藥。 用藥提醒 1.服藥切勿過量、過久。
2.不可動輒用黃芩、黃連、黃柏等苦寒藥。
3.防止過服清熱藥的現(xiàn)象。
|
|
|
來自: 魯閩西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