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氣化瘀,清熱解毒,主治原發(fā)性肝癌。 【處方組成】 八月扎l5克、金鈴子9克、 丹參12克、漏蘆l5克、 白花蛇舌草30克、紅藤l5克、 生牡蠣30克、半枝蓮30克, 水煎服。 【辯證加減】 肝氣郁滯,證見肝區(qū)脹或隱痛,胸悶腹脹,納差口苦,舌苔薄黃,脈弦細,加柴胡、當歸、白芍、制香附、郁金、枳實、山楂、雞內(nèi)金; 氣血瘀滯, 證見右脅脹痛較甚, 納少乏力,形體消瘦,面色黧黑,舌質(zhì)黯紅或有瘀斑,脈弦細,加柴胡、當歸、赤芍、莪術(shù)、三棱、桃仁、地鱉蟲、延胡、干蟾皮、郁金、石見穿、鱉甲、大黃; 脾虛濕阻,證見胸悶腹脹,肝區(qū)穩(wěn)痛,納呆便溏、尿少,倦怠乏力,腳腫腹水,舌淡胖,舌苔白膩,脈弦滑或濡滑,加黨參、白術(shù)、茯苓、生苡仁、陳皮、半夏、大腹皮、石打穿、龍葵、廣木香、了哥王、補骨脂、車前子等; 肝腎陰虛,證見脅下脹痛,頭暈?zāi)垦?心煩難寐, 口干,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低熱,形體消瘦,舌質(zhì)紅,脈弦細, 加北沙參、天冬、生地、龜板、生鱉甲、郁金、赤芍、丹皮; 肝膽濕熱, 證見黃疸,發(fā)熱,右脅下痛,惡心,納差,口苦,口渴不多飲,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加茵陳、生山梔、巖柏、川郁金、赤芍、生苡仁、黃芩、金錢草、生大黃。 【臨床療效】 本方辯證加減原發(fā)性肝癌102例,其中Ⅲ期86例,Ⅱ期l6例,治后存活l年以上3l例,占30.3%;2年以上l4例,占13.7%;3年以上6例,占5.9%;5年以上5例,占4.9%;1例存活最長為l3年。Ⅱ期治后l年存活率為50%,Ⅲ期為26.74%。臨床治愈2例,顯效l3例, 有效37例, 總有數(shù)率為51%。 【按語】 初因肝郁氣滯,久而化火生毒致瘀,氣瘀毒互結(jié)乃成癓積, 故治療當以理氣活血解毒為原則。 方中八月扎、川楝子、丹參理氣活血;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紅藤清熱解毒;結(jié)合辯證分別給予益氣健脾、養(yǎng)血柔肝、滋補肝腎、清利濕熱等方藥,扶正以固本,攻邪以治標,所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有較好療效。 此方由善平安收藏供參考? 歡迎各位讀者,同道,老師分享,指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