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劑組成】射干9克,麻黃12克,生姜12克,細辛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五味子13克,大棗3枚,半夏15克。 【用法】煎服法同小青龍湯方。, 【方歌】射干麻黃棗生姜,五味辛夏菀冬鑲,與小青龍所主同,外寒內飲痰鳴強。 【方解】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氣,而射干尤長于清痰泄火,以利咽喉。麻黃、生姜發(fā)表散邪。半夏、細辛、大棗降逆逐飲,故亦是外邪內飲而致咳逆的治劑,與小青龍湯所主大致同,而側重于上氣痰鳴者。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第6條: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解析:水雞,即青蛙??榷蠚?,即咳嗽氣喘,這種咳喘如又見咽喉有痰鳴,如水雞聲者,宜射干麻黃湯主之。 【臨證思考】氣管炎、哮喘咳逆痰多,咽中不利者,本方有良效。若口干或煩躁者宜更加生石膏。 【辨證要點】小青龍湯證喉中痰鳴明顯者。 【驗案】康某,男性,49歲,1965年12月2日初診。1958年脊柱骨折后患喘息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近1周受寒咳喘加重,喉中痰鳴,不能平臥,咳吐白黏痰,量多,頭痛,背痛,口干不思飲,苔白膩,脈浮弦。證屬外寒內飲而屬射干麻黃湯證: 麻黃12克,射干10克,生姜12克,大棗4枚,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細辛10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15克。 結果:上藥服三劑咳喘減,稍能平臥。因口渴明顯,汗出較多,上方加生石膏45克,服七劑咳喘明顯減輕,可以平臥。 相關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