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騎驢歸思圖 【年代】明 【作者】唐寅 【現(xiàn)狀】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尺寸】77.7 x 37.5 CM 【材質(zhì)】絹本 設(shè)色 立軸 此圖為唐伯虎的創(chuàng)新杰作。描繪的是奇峰雜木,山塢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澗;綠樹迎風,舞姿婆娑;一人騎驢行進在山路上,正朝深山中的草堂院落奔去。前景山下深澗又有流水木橋,一樵夫正擔柴過橋。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山石用帶水長逡,非常濕潤。 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 畫中峻險山崖,盤曲細道,急湍危橋,蔥郁林木,淋漓盡致。其用筆師法李唐,剛勁犀利。皴法把大斧劈拉長拉細,更顯活潑滋潤。用墨濃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體感,又兼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道。 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局部 朱曜題“喜聞天子駕新歸”詩和唐寅自題“乞求無得束書歸”句推斷,應(yīng)是唐寅落第后,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所作,時唐寅三十七歲。同時唐寅自題七言絕句一首“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吳郡唐寅詩意圖?!扁j朱文一印。 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局部 圖中山花爛漫,高山疊巘、流泉斷澗之景。盤曲的小路連接著臨流危橋和谷間茅屋,其間有負薪過橋的樵夫、騎驢歸家的士人,表現(xiàn)了文人隱逸的思想情趣。唐寅畫筆初出周臣,上追李唐,后漸變其法,由堅挺方硬的刮斫轉(zhuǎn)向秀逸的勾皴,且時以長披短拂出之。此圖畫法熟練,石皴和樹干都用濕筆中鋒,把大斧劈皴變?yōu)閹L條皴,秀潤縝密,揮灑自如,已展現(xiàn)出唐寅獨特的用筆格調(diào)。 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局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