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閩北美女一浦、二甌、三邵武!浦城盛產美女。除了美女,浦城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浦城縣歷史上出過8個宰相、20個尚書、侍郎21人、4個狀元、172個進士。古邑歷史悠久,遺產豐富。浦城窯是閩北青白瓷的重要窯口,主要包括:貓兒弄山窯、碗窯背窯、大口窯等,特色產品包括魚簍罐、四方瓶、福壽瓶、龍虎瓶等,很多品種遠銷海外,另外浦城明代青花瓷值得深入研究。 「探尋八閩古窯計劃」 ?本期走進——浦城窯
「浦城小歷史」 浦城縣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是中國丹桂之鄉(xiāng)、福建的“北大門”,自古為中原入閩第一關,是古閩越文化發(fā)源地。 置縣前浦城,秦屬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屬閩越國。宋端拱元年(988),改建州為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建寧軍升為建寧府,浦城屬之。元至元二十六年,建寧府改為建寧路,浦城屬之。明洪武初,建寧路改建寧府,浦城屬之。清均屬建寧府。民國元年(1912)仍屬建寧府,建寧府改建甌府,浦城屬之。民國2年,建甌府改建安道,浦城屬之。民國17年,直屬福建省。 浦城歷史上出過8個宰相、20個尚書、侍郎21人、4個狀元、172個進士。在福建有據俗話:地上看泉州,地下看浦城,古邑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文化底蘊深厚,遺產豐富。 浦城窯主要包括:貓兒弄山窯、碗窯背窯、大口窯等,本次僅探訪了大口窯,結合現(xiàn)場采集、藏友藏品、考古等相關資料進行介紹。 「貓兒弄山窯」 ——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貓兒弄山窯(商代):燒造硬陶為主,位于浦城縣仙陽鎮(zhèn),入圍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在京臺高速公路建設中,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組對貓兒弄山商代窯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共發(fā)掘面積275平方米,清理發(fā)現(xiàn)商周時期窯爐遺跡9座,出土大量的文物標本。貓兒弄山發(fā)現(xiàn)的圓形窯、橢圓形窯和長條形龍窯數(shù)量較多,長條形龍窯還殘留著部分窯頂和煙囪,這樣的早期窯爐在我國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為研究我國南方地區(qū)早期窯爐特別是龍窯的起源、結構和發(fā)展演變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碗窯背窯」 碗窯背窯位于縣城偏西,山下村的西北部,當?shù)厝朔Q它為“碗窯背”,燒造青瓷為主,以碗為主,兼有少量瓶罐等,由于與浙江接壤,受龍泉窯影響,產品中有龍泉盛產的“雙耳福壽瓶”。
「大口窯」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口窯位于水北街鎮(zhèn)黃碧村大口窯自然村,村以窯得名。燒青白瓷為主,兼有醬釉、青釉及釉下彩等產品,燒造年代約為北宋中晚期至元初期,興盛于南宋,器型多模印,且模印紋飾較為立體清晰。大口窯是閩北重要外銷瓷窯場,器型主要有碗、盞、碟、盒、瓶、壺、水注、硯滴、罐、洗、燈、杯、盤、爐、印章及瓷塑狗、猴、鴨等。裝燒方法除一缽一器仰燒和澀圈疊燒外,尚見支圈覆燒與墊圈覆燒法,因而器多芒口。特色品種包括芒口印花碗、魚簍罐、魚簍瓶、魚簍壺、四方瓶、各類花紋蓋盒等。
?宋醬釉印花竹編紋執(zhí)壺 (福建省博物館 藏)
?宋青白釉折枝花卉紋方瓶 (福建省博物館藏)
在大口窯村,一對陶藝專業(yè)的青年夫婦正致力于大口窯技藝的恢復工作,對他們的執(zhí)著和熱愛表示欽佩,希望可以盡快系統(tǒng)性恢復大口窯技藝。下圖右為模仿的蓋盒。
「浦城窯燒過青花瓷嗎?」
另外關于議論較多的浦城是否燒過青花瓷?
根據五十年代對浦城窯址調研的資料記載,位于浦城縣水北鄉(xiāng)碗窯村東面有發(fā)現(xiàn)青花窯址,調查者推斷為明代青花窯址。
?上圖這類罐子在市面上較為常見 但是否為浦城窯有待后續(xù)走訪窯址確認 「文獻記載」 根據《八閩古邑浦城》記載,該窯以燒制青白釉器為主,兼燒青、醬色釉器。器物造型以輕盈秀麗、小巧玲瓏見長,品種極為豐富。從日用器皿碗、盤、碟、壺、罐到婦女梳妝用的粉盒;從生活用品燈盞、香爐、凈瓶到文化用品水注、洗、鎮(zhèn)紙、印章;從隨葬冥器龍虎魂瓶到兒童玩具、人物俑等,應有盡有。有些碗、碟類器皿除了構思精巧外,用來盛放食物還具有久放不餿的功能。 日本陶瓷專家矢部良明在《日本出土的唐宋時代的陶器》一文中寫道:“日本古代的經冢里,往往收藏著小件的瓷或青白瓷作品……其絕大部分是12世紀到13世紀前半期的作品,這種數(shù)量最多的盒子,大多數(shù)為浦城大口窯所出產” 日本陶瓷專家、《世界陶瓷全集》作者藤岡了一先生,于1989年參觀大口窯后評價很高:“想不到大口窯制品如此豐富,很有可能是浦城的作坊主聘請了景德鎮(zhèn)的工匠來燒制的。又由于燒制時間較長,形成了自己獨具的特色。 根據葉文程編著的《福建陶瓷》描述:新安沉船發(fā)現(xiàn)大量青瓷等器物,就包括浦城大口窯產品,描述為青白瓷陽刻草花紋碗,芒口,內壁印六格花草。根據《大元帆影:韓國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華》圖錄,可能為這只(待確認):
以上資料均說明浦城窯瓷器宋元時期大量出口。 「福建宋元瓷器」 浦城窯是宋元閩北代表性的窯口之一,宋元時代福建瓷業(yè)崛起和鼎盛的主要因素包括: 1、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經濟文化中心轉移,福建未受戰(zhàn)亂騷擾,地區(qū)經濟繁榮發(fā)展,制瓷手工業(yè)空前繁榮; 2、發(fā)達的海外交通。南宋大力提倡海外貿易以補充國力,與此同時,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泉州港取代廣州港,成為國內最大的港口。 3、國外需要。元代以前,亞非各國大都還沒有瓷器,中國的瓷器獨一無二。 4、制作工藝水平提高。成型上大力發(fā)展快輪工藝、壓印工藝等,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另外還加長窯床長度、提升裝燒工藝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