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橋 明月洞簫 李蔚
![]() 二十四橋
杜牧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蘇曼殊詩句:“猛憶玉人明月下,悄無人處學吹簫。”詩意氳氤: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仿佛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二十四橋,位于江蘇省揚州市。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后,……《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 杜牧句見《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問的是友人韓綽:明月之夜,二十四橋上,你這位玉人,是在哪里教美女吹簫?意境優(yōu)美,清麗飄逸,寫出了揚州的山清水秀、綽約多姿,千百年來,傳誦不衰。二十四橋的橋名,遂廣為人知。 蘇曼殊句見《吳門》十一首之七:“年華風柳共飄蕭,酒醒天涯問六朝。猛憶玉人明月下,悄無人處學吹簫。”金粉六朝已成往事,青春年華正在逝去,但美永遠留存在,彌漫在心里。曼殊追尋的是從前,金粉六朝,這月下橋上,在悄無人處,那些初學吹簫的美女們的青澀。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路過揚州,目睹了金兵南下、遭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作《揚州慢》詞,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其中寫道: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到了明朝,二十四橋已全部毀壞,故當時程文德有“二十四橋都不見”的詩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黛玉思鄉(xiāng)之情,特別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橋,六朝遺跡……”。文學家朱自清也曾滿懷激情地追憶故鄉(xiāng)“城里城外古跡很多,如‘文選樓’、‘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橋’?!?/span> 現(xiàn)今揚州市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筑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新橋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與二十四對應(yīng)。(2018.5.17) |
|
|
來自: 昵稱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