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麗家族”小區(qū)居民在定時投放點分類投放垃圾。盛弘攝 2020年底,上海將基本建成與卓越的全球城市發(fā)展定位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實現(xiàn)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居民區(qū)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質量明顯提升。倒排時間表,任務緊迫。 今年以來,上海陸續(xù)發(fā)布《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規(guī)章制度,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進一步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目標和舉措,堅定打好這場“攻堅戰(zhàn)”的決心。近半年來,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掀起一場“社區(qū)風暴”,很多居民區(qū)“動起真格”,決心把垃圾分類推行到底,紛紛根據(jù)實際摸索“妙招”“狠招”,為垃圾尋“出路”。垃圾分類已成為市民群眾關注的“熱詞”。 兩周!這是長寧區(qū)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qū)“華麗家族”小區(qū)444戶居民從“一鍋亂燉”扔垃圾,過渡到近八成居民在家對垃圾實行分門別類、定時定點精準投放所用的時間。速度讓人驚嘆,那么,分類質量如何?記者昨天實地探訪了這個今年3月30日開始施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小區(qū)。 “華麗家族”是一個高檔商品房小區(qū)。在小區(qū)東南角新改建的垃圾廂房,管理員潘禮來把三只120升的棕色濕垃圾桶從廂房拉出來,打算再次分揀后等待清運公司來清運。記者掀開桶蓋逐個查看,里面主要是瓜果皮、蔬菜葉、魚蝦骨刺皮、茶葉渣等易腐垃圾,沒有常見的塑料袋等袋狀物。且桶內(nèi)比較干,幾乎看不到剩菜剩飯的湯湯水水。 潘禮來介紹,自從小區(qū)實施垃圾分類以來,變化最明顯的是濕垃圾和可回收物的量?!耙郧案蓾窭煲黄穑F(xiàn)在,120升的垃圾桶,濕垃圾每天能收三四桶;可回收物4月初時每天能分出約25公斤,現(xiàn)在增加到每天70公斤左右?!备衫牧侩S之大幅減少,從原來的每天30桶縮減到20桶左右。 這時,一位居民拎著三袋垃圾過來。一袋濕的,一袋干的和一大袋紙箱紙板。潘禮來趕忙上前幫忙接過干、濕垃圾,解開袋口查看,“分得蠻好!”這位女士微笑回應,并踩下可回收物腳踏門,把紙箱倒進去,再把袋子扔進干垃圾箱。 ▲居民來扔垃圾,箱房管理員潘師傅幫居民一把。居民再自己把可回收物扔進相應的桶里。 文匯報記者 李靜攝 “現(xiàn)在八成以上居民都在家分好垃圾,拎不同的袋子來扔。像剛剛這個居民一樣,完全不用幫忙分的,大概有兩三成,剩下的稍微輔助分一下就行?!迸藥煾凳樟?0年廢品,有些居民分不清干垃圾和可回收物,他就會上前聊幾句,輔導一下,“居民在學習,慢慢就知道了?!?/p> 垃圾分類志愿者馬麗華從5月13日進駐小區(qū),每天守在垃圾定時投放點上,引導居民投放。“有居民不知道怎么分,我就教教;有時候分得不徹底又趕時間,我也幫著分好再扔進桶。”馬麗華說,“垃圾分類就跟小孩吃飯一樣,不能一直代勞、一直喂,得讓居民自己動手分,那樣才能養(yǎng)成習慣。我來了兩個月,現(xiàn)在來扔垃圾的絕大多數(shù)都分好了,看來習慣是養(yǎng)成了?!?/p> 進入“華麗家族”小區(qū)需層層刷卡,大門、樓棟門、電梯間門和家門,至少四重門。小區(qū)里,物業(yè)人員在各處巡邏、忙碌,為居民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以原來的垃圾處理為例,垃圾桶放在每層樓梯間,居民走十來米就能扔進桶;保潔員每天兩次上樓收走。推行垃圾分類后,就要撤除近300個垃圾桶,居民則要定時定點下樓投放到垃圾廂房。這成了當初橫在街道、居委會和物業(yè)面前的一道坎,垃圾分類該如何推進? 小區(qū)所在的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和管理小區(qū)的古北物業(yè)公司,邀請業(yè)委會多次開會商討,講明垃圾分類重要性和必要性,闡明利害,協(xié)商具體操作細節(jié),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在業(yè)委會骨干成員的建議下,居委會將垃圾分類知識印成中、英、日、韓四種文字版本宣傳單和折頁,還附上圖文并茂的“分類指南”,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餐廚垃圾)和“干垃圾”四種分類配上具體實物圖樣。接下來是兩周的走家串戶上門宣傳。居委會和物業(yè)人員,以及一名業(yè)委會成員、熱心居民、居民黨員或樓組長,“組團”挨家挨戶與居民面對面溝通,分發(fā)宣傳資料。與此同時,業(yè)委會在征求大部分居民意見后,把垃圾分類寫入最新版居民公約。 ▲居委會工作人員向“華麗家族”外籍居民宣傳垃圾分類。 長寧區(qū)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供圖 3月30日,小區(qū)樓層垃圾桶全部撤除,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及定時定點投放。但首日便“出師不利”——100多戶直接把垃圾扔在了樓道上,保潔員只得逐個收走?!安辉敢?、不習慣、沒注意、沒時間……剛開始時,各種聲音都有?!焙鐦蚪值擂k事處副調研員高斌華說,所幸,第二天在樓道扔垃圾的居民就銳減到30多戶,后面幾天,只剩零星幾戶了。 4月上旬,街道、居委會、物業(yè)人員和志愿者輪番值守、督導,守在垃圾廂房旁輔導居民,繼續(xù)宣傳垃圾分類。居委會在小區(qū)舉辦各種活動,邀請居民尤其是孩子加入,踐行垃圾分類。榮華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盛弘感慨:“萬事開頭難,但真正做起來就不難了。居民養(yǎng)成了習慣,兩個月后基本就不需要志愿者‘盯梢’了?,F(xiàn)在,主動分類、投放的有80%,只是濕垃圾破袋率有50%左右。為此,物業(yè)和居委會特意在廂房旁增設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居民洗手?!?/p> ▲“華麗家族”最新改建好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箱房,還配上了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居民破袋投放濕垃圾后洗手。 文匯報記者 李靜攝 據(jù)了解,在全市,目前已有592.8萬戶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激勵分類的綠色賬戶已覆蓋580.8萬戶,越來越多居民家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記者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各區(qū)已根據(jù)《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制定各自的行動方案,正在有序推進。 為有效支撐、銜接源頭分類,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等后續(xù)各環(huán)節(jié),也都在鉚足勁兒升級增效。目前,全市已有的400余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和3000余輛干垃圾車,正逐批按照垃圾分類規(guī)范標識進行改造升級,濕垃圾車噴涂已完成23%。新建兩網(wǎng)融合服務點593個,建成兩網(wǎng)融合中轉站26個,集散場兩座,為重構可回收物專項收運體系、落實再生資源回收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一主多點”布局,本市已建成九座焚燒廠和四座填埋場、一座綜合處理廠、八座餐廚垃圾處理廠、258座“就地就近、一鎮(zhèn)一站”濕垃圾處理設施和分散設備,日處理能力基本滿足本市垃圾分類處理需求。目前,本市正在引進一批干、濕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本文來源:文匯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