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由心生---心的超越?jīng)]有時空限制 “心物辯證法”指的是物質(zhì)和精神(心理意識)是互為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辯證關(guān)係。 這裡的“心”是指“意識、心理、精神”。 心和物各有各的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心可以轉(zhuǎn)境,境也可以轉(zhuǎn)心,就看你如何把握。 心隨境轉(zhuǎn)還是境隨心轉(zhuǎn), 是修行或不修行的分界線。 不修行的人則心隨境轉(zhuǎn),隨波逐流,追逐物質(zhì)利益,生命層次趨於下旋。而修行者則是把心定在本性上,身雖入境,但心不受物質(zhì)利益所誘惑,心卻不被境轉(zhuǎn)。心若能定則境隨心轉(zhuǎn)。生命層次和生存環(huán)境皆趨於上旋。 所有的法界以及你在六道裡的生存環(huán)境,都是隨著你的心識所轉(zhuǎn)化出來的。不同的心轉(zhuǎn)化為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法界,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的正報和依報。 既然我們已經(jīng)明白了心能轉(zhuǎn)境, 否則,心必被境所轉(zhuǎn)。 我們想脫離苦海,不就是想轉(zhuǎn)苦海為極樂之境嗎? 我們想脫離六道,不就是想超越輪迴之境嗎? 覺者為佛,不覺者為凡夫, “覺”是心的“覺悟”,而不是身和境的覺悟。 這正是千門萬法修心為要的根本原理。 如果是上根器的人,僅一個 “心物辯證法”就可使你頓悟,就可使你成就。 成佛得道不正是心和物的轉(zhuǎn)化作用嗎? 修佛要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方證佛果。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zhì)為身,有肉質(zhì)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 欲界之欲是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以色欲為主。故古人講: “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醒來幾個悟。如今不斷生我門,來生必入死我戶”; 要想解決出三界的問題,首先應(yīng)明白三界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宇宙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根本不存各種界的問題,只是因為眾生迷惑,心中自設(shè)障礙才有了 “界”。 根據(jù) “境由心生”的原理,你心裡有多少障礙,你在宇宙中就自造了多少個界,你就被這些界障礙在界中而不得出離。 如明此理,要想出離三界,首先要在自心裡破除各種障礙,心中無障,境障何生?心中無障,三界何在? 佛家所謂的 “頓悟”,即可謂:“一念之間,十地頓超”。 心的超越?jīng)]有時空限制,正是由於自心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等界的限制,才被障礙在時空三界之內(nèi)。 如果悟透,超越三界的不是肉體,而是自心的超越。 “十地頓超無難事,不歷僧祗獲法身”。 因此,頓悟之後既可一念超越三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