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厭食癥以厭惡進食為主要臨床癥狀。其它癥狀也以消化功能紊亂為主,如喛氣惡心,迫食,多吃后脘腹作脹,甚至嘔吐,大便不調(diào),面色欠華,形體偏瘦等。 小兒厭食癥中醫(yī)處方 1、乳食積滯型:嘔吐食物殘渣,口中酸味,肚脹不舒,大便酸臭。宜消食導(dǎo)滯,用保和丸。藥物組成:厚樸200g,建曲100g,檳榔100g,谷麥芽各100g,茯苓100g,雞內(nèi)金60g,陳皮60g。上述諸藥,分炒,共研成細末,裝瓶留著備用。用法:1歲之內(nèi)每回5g,一至三歲每回10g,四到七歲每回15g,7歲以上每回20g,皆是一天三回,熱水沖服。 2、痰濕內(nèi)盛型:形體虛胖或者消瘦,面色萎黃,嘔吐痰涎,大便溏而不爽,宜健脾燥濕。方用二陳湯加味:陳皮3至6g,半夏3至6g,茯苓9至他g,太子參9至12g,白術(shù)6至9g,甘草1.5至3g。水煎分多次服,每天一劑。 3、食積所傷型:面黃腹大,嗜食異物,睡時磨牙,陣陣腹疼。宜逐蟲消積,用使君子散或者使君子丸,每回3至6g,每天兩至三回。 4、胃陰不足型:口干多飲而不喜進食,皮膚干燥,大便干結(jié),舌光紅少津或者光剝。宜養(yǎng)胃育陰。藥如:麥冬,沙參,玉竹,杏仁,白芍,石斛,茯神,粳米,麻仁,扁豆子。 5、脾胃虛弱型:精神比較差,面色萎黃,厭食,拒食,如果稍進飲食,大便中即夾有不消化殘渣,或者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脈弱無力。宜健脾益氣,用香砂六君子丸或者參苓白術(shù)散。藥如:太子參,山藥,白術(shù),茯苓,薏苡仁,扁豆,砂仁,桔梗等。 小兒厭食癥民間偏方 1、蠶豆治厭食癥:蠶豆500g,適量的紅糖。將蠶豆用水浸泡之后,去殼曬干,磨粉(或者磨漿過濾后,然后再曬干),即可。每次服30至60g,加適量的紅糖,沖人熱水調(diào)勻食。此方比較適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飲食不下等所導(dǎo)致的厭食癥。 2、山楂陳皮治療小兒厭食:山楂6g,陳皮5g,白術(shù)4g。將上述3味共研細粉,米湯調(diào)糊,敷于臍窩,蓋上紗布,外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至兩回,三到五日為一個療程。 3、白術(shù)茯苓飲治療小兒脾虛厭食:白術(shù)6g,茯苓6g,黨參6g,陳皮6g。用水煎后服用。健脾和胃。治療脾虛型厭食,癥狀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形體消瘦,不思飲食,好臥懶動,疲乏少語,大便稀不成形,舌質(zhì)淡,苔少,脈象細弱無力。 小兒厭食癥飲食療法 1、山楂餅治小兒厭食:山楂15g,雞內(nèi)金7.5g,山藥粉,麥粉各75g。將山楂,雞內(nèi)金餅研成細粉末,和麥粉等加清水適量的做為麥團,捏成餅,放油鍋里煎到兩面金黃時即成,每天一至兩劑,或者將山楂,雞內(nèi)金水煎取汁和藥粉,麥粉和勻如法做餅服食。健脾消食。比較適用于小兒厭食癥。 2、蘿卜餅治小兒厭食:白蘿卜350g,豬瘦肉150g,山藥粉,麥粉各適量的,姜、蔥,花椒各適量的。將白蘿卜洗干凈切絲,炒至五成熟,和豬肉同剁細,加姜、蔥,花椒,鹽等攪拌均勻,麥粉加清水適量的做成麥團,拌成麥皮,以蘿卜餡為心,麥皮為皮,做成夾心小餅,置油鍋里烙熟服食,每天一至兩回,空肚子服食。健脾消食,和胃化痰。比較適用于小兒厭食癥。 3、西瓜西紅柿汁治小兒厭食:西瓜,西紅柿各適量的。將西瓜瓤去子,用潔凈紗布擠壓取汁;西紅柿用沸水沖燙去皮,也用潔凈紗布擠壓取汁。二汁混與,代飲料飲服,用量不限。比較適用于內(nèi)生滯熱所造成的小兒厭食。  
  |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小兒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