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城活水行動是2013年蘇州城成功獻映的一幕氣勢恢宏的大戲。 全與活,是這幕大戲的亮點,也是難點。 先說全,你必須讓望虞河和外塘河引來的水進入古城后能夠流遍城里170條河道。水是走大路的,放任自流,它們就順著護城河浩浩蕩蕩南下?lián)P長而去了。得讓它們老老實實地走遍古城里大大小小的河,不留死角,讓每一條河都能夠擁抱源頭活水的清新潔凈,讓每一座橋都能縈繞來自江湖的生命氣息,讓古城全身的血脈都暢通無阻。要做到一個“全”字,關鍵是科學配水,合理控制水的流向、流量和流速。蘇州不像別的許多坐落在大河兩邊的城市,只要把一條河治理好就行了,蘇州是河網型城市,要照顧到所有的河道,難。 再說活,活的核心是自流,自流的水才是真正的活水,強扭的瓜兒不甜,靠強力發(fā)動的水流總是生硬別扭,更不用說開動全城114臺泵站終究耗能不環(huán)保,機器噪聲十分擾民,靠近居民小區(qū)的泵房夜里根本不能工作,那夜里就又成為死水了。于是形成一個恰當合理的水位差成為關鍵。沒有哪個城市敢提自流活水的,太難。 演一幕好戲必有精彩的臺本。蘇州市水務局會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蘇州河道管理處、蘇州市水文局等單位共同研究和實施全城活水計劃的原型觀測試驗。通過“泵抽活水”運行工況的原型觀測試驗,對蘇州城河網河道水下地形以及水位、流量、流速、水質等水文基礎信息進行現(xiàn)場測驗,深入分析與掌握了古城區(qū)河道水文、水質及水動力特性,為數(shù)學模型率定、驗證提供資料,為準確實行全城活水行動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保障。 他們測驗了古城區(qū)內部河道和環(huán)城河71個斷面的水位,對古城河網28座閘泵工程設置了12種調控方案,對每種方案下的71個斷面進行了多輪次人工水位觀測。通過測驗證實蘇州河網整體呈北高南低水勢,為保證自流活水效果達到預定目標,南北環(huán)城河水位差應該控制在15至20cm 較為適宜。 經過反復論證,一個完整、成熟而精確的思路誕生了:因勢利導、江湖共濟、雙源引水、三點配水、活水自流、惠及周邊。 具體說來,就是充分利用蘇州的自然地理優(yōu)勢、水資源優(yōu)勢和水利基礎工程優(yōu)勢,建設有效的控導工程,聯(lián)合調度外圍水系、城區(qū)水系和古城水系,實現(xiàn)全面活水、持續(xù)活水、自流活水。 雙源引水:西塘河交望虞河于琳橋,北通長江,南連太湖,是引水入城的主要通道,水源總體較好,但是,望虞河不引江水時水質不夠穩(wěn)定,引江水時又受水權制約。白塘西延工程通過新開800米河道,整合陽澄湖水源優(yōu)勢和元和塘樞紐泵引優(yōu)勢,實現(xiàn)與西塘河水源的雙源互補,為外城河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證。 兩點配水:配水工程依靠閶門、婁門2個活動溢流堰,把源水有效分配到全城百余條河道,這是活水方案的核心。溢流堰豎起形成水位差,外控內暢,調控內城河、外城河以及相鄰片區(qū)的分流比,實現(xiàn)按需配水,并滿足環(huán)城河游船通航需要。北高南低水位差的產生,自然形成了古城區(qū)、山塘區(qū)、城東區(qū)三大自流區(qū)。城南、城西利用大龍港和東風新等防洪樞紐活水,既可實現(xiàn)所在片區(qū)的調水引流,同時更加強化整個城區(qū)北高南低的自然水勢。 于是全城活水行動列入2013年度蘇州城建重點工程,包括水源工程、配水工程、輔助工程和調度控制系統(tǒng)四項,項目總投資1.29億元,整體工期12個月。 6月13日,婁門堰、閶門堰兩座活動溢流堰主體工程開建;9月30日,婁門堰、閶門堰正式建成通水。 市河道管理處運行科田科長陪我去看婁門堰。 婁門堰是一個簡潔、精巧、賞心悅目的工程。它不工作時倒臥在水流之中,船可以安然通過。工作時它豎起來擋住水流,自然形成一個水位差,一道小小的瀑布,幽幽傳來的嘩嘩水聲悅耳動聽。田科長講解說,北來之水在這里受阻后,一部分便調頭西去,沿東北街河、西北街河、桃花塢河向南流入平江河、臨頓河、學士河,然后再進入麒麟河、胡廂使河、新橋河、官太尉河……閶門堰那邊也是同樣道理,如此配水,古城區(qū)河網的全身血脈就充盈起來。 毫無疑問,全城活水行動大見成效:一是自流活水。古城區(qū)(除北園低洼地)實現(xiàn)自流活水的同時,山塘片區(qū)、城東片區(qū)也實現(xiàn)自流活水;二是全城活水。城南和城西片區(qū)依靠大龍港等防洪樞紐抽排活水,活水范圍已達70平方公里,實現(xiàn)了全城活水;三是持續(xù)活水,實現(xiàn)了全天候全時段24小時活水。 城區(qū)河道水環(huán)境質量顯著提升,各項水質主要指標普遍提升到三四類水標準。于是干脆將水質周報按時公之于眾,讓公眾參與監(jiān)督。 大包圍之內的95座泵閘,水泵關停,水閘開啟,大、中、小包圍常年連通,為水上旅游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 城區(qū)河網平均水位穩(wěn)定在吳淞3.0米左右,提高了市政排水效率,為城區(qū)強降雨提供了穩(wěn)定的調蓄空間,有大暴雨突如其來時,蘇州城若無其事,活水與防澇排水兩利。 我在婁門堰旁佇立良久。田科長打開一張?zhí)K州地圖為我詳細講解,說著說著,我忽然產生一種幻覺,那一道嘩嘩作響的小瀑布幻化成一大群敏捷而乖巧的白貓,在這溢流堰前稍作遲疑,便分頭向城里各條河道奔去,對號入座似的。多美妙的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圖景啊。 婁門堰岸邊就是高聳的婁門城樓,飛檐戧角,背襯流云,端莊秀麗,城樓匾額上四個大字氣度不凡——江海揚華,細細玩味,頗契合此時心境。 □亦然 |
|
|
來自: 蘇迷 > 《綠色蘇州、蘇州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