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魚爸 在很早以前。 我想應(yīng)該還是兩年前,那時候小小魚三歲多。 有時候,我會帶著他一起午睡。 可是,非常糟糕的是他醒來后總是會哭,如果醒來發(fā)現(xiàn)我不在身邊。 他會哭得很兇,應(yīng)該是表達自己的非憤怒,但是他說不出來,“你為什么不在!” 因為那時候我常常會在中途醒來,做一些家里的活,或者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著急的時候,我讓他在那繼續(xù)哭,想著他覺得哭著無聊就不哭了吧。 沒想到越哭越厲害。 “你想做什么呢?為什么要哭呢?” 這樣的問題,總是得不得回答。
記得有一天,我沒有問他,而是把他抱起來,然后帶著他一起做事。 他就坐在我懷里,看著我敲鍵盤。 是不是覺得好玩,就不哭了呢?
“是不是沒看到爸爸,你生氣了?” 他點點頭。 “那爸爸抱抱你,是不是好一些呢?” 他點點頭。 就是一個簡單的抱抱,真的很管用。
因為醒來后找不到親人,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不安全感。 所以父母的抱抱,能讓孩子平和下來。
后來,就用這個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的。 但隨著他的成長,我想是不是不要這么多抱抱了。 特別是男孩,是不是要多給點“強硬”的一面,而不能總是黏糊糊的呢?
確實,他的很多表現(xiàn)真的不夠我們心目中那種男孩子的形象。 所以老婆常常跟我說,“你看,總是喜歡哭,為什么這么脆弱,我看就是太寵了。” 在幼兒園,面對一些挑戰(zhàn)項目,比如過獨木橋或者推輪胎,他都小心翼翼的,比女孩還要謹慎,所以老師跟我說:“小家伙真的有點偏于保守呢!”
不是說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勇敢一些嗎? 這些表現(xiàn)讓我也開始懷疑起來。
所以我開始特意變得強硬一點。 就會多一些軍事化訓(xùn)練一樣的命令。 “快點起來!給你兩分鐘?!?/span> 結(jié)果他在家午睡的時候,就在床上滾啊滾。 最后當然會起來,可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悶悶不樂。
有一天,午睡起來他竟然哭了起來。 是不是做了噩夢? 是不是覺得自己置身于一個空蕩蕩的世界,找不到爸爸媽媽? …… 我還是心軟一點,問問看吧。
于是我耐心地問他,而不是命令式的語氣了。 “你今天怎么心情這么糟糕?” 他沒有說話。 但明顯比我以前的話管用,以前也許會說:“別哭了,也已經(jīng)不小了??!不能總是像個小寶寶啊!”或者說:“哭沒有用的!”
接下來我說,“來,爸爸抱抱你!” 沒想到這時他驚奇地抬頭看著我,伸出兩只小手兒。 我又一次感受到,原來他還是我的那個小小孩。 他只想要一個爸爸的抱抱。
果不其然,1分鐘后,什么事兒都沒有了。 他就靜靜地在我懷里坐了一分鐘,吹著風(fēng)扇。 然后我跟他說:“爸爸要去廚房準備做菜了。要不要爸爸教你做一道菜?” “我不會做菜,因為我不會切,只會洗菜,也不會炒菜?!?/span> “沒關(guān)系,爸爸教你切菜,而且教你做一道不需要炒的菜。” “什么菜呢?” “粉蒸肉吧!你試著做一下你人生中的第一道菜吧!” “好的!”
然后那個下午,我就在廚房教他切肉,然后放鹽,拌粉子,再跟他一起放鍋里,告訴他蒸15分鐘。 那天晚上,我們甜蜜地分享了他做的第一道菜。
要是放在以前,我甚至不敢想,他會在這種情形下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 并且積極地去投入一種挑戰(zhàn)之中。 這是為何呢? 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span> 用在此處非常恰當。
若是平時你說讓孩子愉快,就能讓孩子品行變好么? 那為什么讓孩子玩游戲看電視,也是讓他們愉快,為何卻讓孩子染上惡習(xí)呢?
當然,這是養(yǎng)育的方法錯誤了,跟這句話并無關(guān)系。
讓孩子愉快,真正地從內(nèi)心感受到愉快。 需要父母的認同和尊重,需要安全感。
所以,面對發(fā)著起床氣的孩子,你憤怒地壓住他的情緒,讓他服服帖帖,卻無法讓孩子獲取這些心理能量。
我覺得親子之間,情感是不斷地交換著的。 會有一種很神秘的聯(lián)結(jié),讓親子之間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感覺。 就好像我們跟一些人在一起,會感覺很舒服,跟有的人在一起,卻是一刻也待不下去的。 在親子關(guān)系里,這樣的感受會更深刻一些。 所以愉快的感覺或者糟糕的感受也會強很多倍。
如果父母無法認同孩子的感受,無法尊重孩子的需求,那孩子就會無休止地發(fā)著脾氣,想獲取你的情感反饋。 如果你還是選擇不反饋,或者直接給他推回去,那對孩子來說是絕望。
因為小小的孩子,根本沒有能力跟你去爭執(zhí),甚至還表達不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還記得上次在飯店吃飯。 已經(jīng)臨近下午兩點。 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在過道上大聲啼哭。 我看過去,以為孩子走丟了。 看到一位奶奶抱著一個小嬰兒,跟身邊的年輕服務(wù)員說:“不要管她,哭一哭就沒事了?!?/span> 然后小女孩就在那跺著腳大哭著。 孩子的媽媽在打包飯菜,應(yīng)該還是在哺乳期,要照顧剛剛生的嬰兒。 也對小女孩的哭聲不聞不問。 她哭得更大聲了。 幾個哥哥過來安慰沒用,她的姑姑過來拉她。 姑父還在一旁說,“不要管她。就讓她哭,你慣著她,她今后經(jīng)常這樣。” 幸好姑姑有耐心,拉著她去了媽媽那邊。 過了一會兒,哭聲平息了。 我不知道這個女孩為何而哭? 可在那10多分鐘里,父母如果過來給她一個抱抱。 奶奶和姑父給她一點理解。 我想她也不會這么哭。 因為在大飯店的中間過道,小小的她一邊哭,還要一邊小心打量來來往往的人。 那時候的感覺應(yīng)該就好像自己置身于冰山之上,沒有一個人蹲下來安慰她,理解她,沒人把她拉回家。
幸好姑姑搭把手,她順勢也回到自己愛的家里,讓情緒平定下來。 一次兩次這樣的經(jīng)歷,對孩子的影響不會大。 如果因為二胎寶寶的到來,家人經(jīng)常選擇忽視這個女孩的感受。 那這個女孩的內(nèi)心肯定會受到傷害的。
老婆說,“你看,你還敢生二胎嗎?我可不想這樣,根本顧及不過來?!?/span> “生吧!我保證我會過去抱起孩子的!” 可我認真一想,沒這么輕松呢。 除了需要時間之外,還需要多少的耐心去讀懂孩子??!
我自己不還在犯錯嗎? 還經(jīng)常跟小小魚說,“你是大孩子了,你該如何如何了?!?/span> 其實,說這些話的時候,我還是帶著自己的一些主觀意識。 而忽視了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所以,就在上一個周末。 叫醒兒子的時候,我沒有再說怎么樣怎樣。 而只是說了一句:“快點起來啦!爸爸抱你一分鐘。” 沒想他趕緊爬起來,鉆進我的懷里。
我們以為孩子長大了,想著推開一點。 可要小心,別太用力過猛了。 孩子內(nèi)心還是渴望著父母的抱抱的。
而我們在拒絕什么呢? 又害怕什么呢? 特別是養(yǎng)育男孩的時候,為什么又給自己戴了這么多有色眼鏡呢? 做父母,真的是一場修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