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最精煉的物化形態(tài),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和中華民族一切文化的載體。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說過,“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7月14日晚十點半檔,《開講啦》特別策劃“觸摸古今、傳承文明”系列節(jié)目第三期。我們邀請到了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黃德寬。幾乎每一個漢字,他都能講述出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身為古文字學家,他將通過漢字的解析與時代勾連的方式,為青年人講述漢字在中華文化傳承和發(fā)展中起到的作用。回到當下,在解開古文字神秘面紗的同時也為大家進一步解釋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破譯一個甲骨文,獎勵十萬元? 破譯一個甲骨文十萬元?這是件真事兒。那我們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了多少甲骨文,又破譯了多少呢?黃教授在節(jié)目中提到,我們目前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單字不到四千,而真正認識的還不到一半,還有兩千多個不認識。這也就意味著還有近兩億多的獎金等待著大家。但真有那么容易得到獎金嗎?有學者曾把一個甲骨文單字的破譯比喻為一顆超新星的發(fā)現(xiàn),可見其難度之大。那么,古文字學家又是怎么破譯甲骨文的呢?在演講前,黃教授就為大家解析了幾個有趣的甲骨文。他說“我們有一個誤解,以為早期的文字都是象形的。但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其實古文字的破譯更是要放在語句當中進行分析和考證?!?/span>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典文字體系 西亞的楔形文字和北非尼羅河的古埃及文字其實都是象形文字,但隨著文明的消逝,這些古文字也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只有漢字是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不但如此,全世界沒有哪一個民族,有用漢字記錄的文獻這么多。這是怎么做到的呢?黃教授在演講中提到了中國文字的發(fā)展過程。甲骨文是記錄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而隨著時間推進,慢慢我們將文字記錄在青銅器和竹簡上,成語“學富五車”的由來,就是因為古時用牛車拉竹簡,才用“五車”來說明學問高。直到紙張和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我們才有了現(xiàn)在記錄文字的方式。因為我們的文明從來沒有斷裂,也讓我們的文字沿用至今??梢娢覀冇凭玫闹腥A文明與文字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我們的文字還有哪些貢獻呢?早在先秦,就有“詩書之禮皆雅言”一說,“雅言”就是指我們的普通話。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字不但使我們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更起到了中華文明橫向傳播的作用,幫助了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拼音可能代替漢字嗎? 拼音是我們學習漢字前的必經(jīng)之路,但拼音如此方便為什么不能替代漢字呢?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代表帶來了他遇到的問題。原來在我們漢字的發(fā)展過程中,曾經(jīng)真的出現(xiàn)過漢字改革運動,我們曾真想用拼音替代漢字。黃教授說“曾經(jīng)有一位搞文字改革搞了一輩子的先生,一直堅持用拼音寫日記,但到老了之后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什么了?!备匾脑蚴?,如果我們用拼音替代漢字,誰來讀古書?誰來辨識甲骨文呢?文化將隨著文字一起消逝。 為了書寫效率的提高,漢字由繁至簡。將來,漢字還有可能再次簡化嗎?黃教授談到,我們信息時代的到來,漢字基本定型,不會再有大的變化。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繁體字呢?一些網(wǎng)絡(luò)新字的出現(xiàn)我們該接受嗎?漢字之美又該怎樣理解?文化傳承和漢字的發(fā)展又有哪些有趣的勾連呢?7月14日晚十點半檔,鎖定CCTV-1《開講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