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和杜甫初次相見于洛陽。又先后離開,在汴州一帶漫游。在汴州(今開封)他們和高適相遇,三人在一起開懷暢飲縱論國事,在游獵中度過了一個秋天,也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天寶四年李白和杜甫又在兗州相遇了,他們的友誼更加親密,彼此之間的了解也更加增多了,這次相聚不久,就再次分手,從此再也沒有相聚。李白曾寫了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杜甫。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后來又寫了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杜甫也有對李白的懷念。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天末懷李白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云水閑聊:
應(yīng)該說李白和杜甫之間的贈詩寄情之作尚有多首,僅輯此四首算是豹斑一見。李白杜甫都是性情中人,也是同道之交,自然相互悅愉而傾心,毫無文人相輕之惡習(xí),李白第一首表達了惜別不舍,期望再見之情;第二首訴說別后百無聊賴而愈發(fā)思念之切,“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杜甫第一首對李白作出準(zhǔn)確的評價,發(fā)出由衷的敬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已經(jīng)成為以后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李白詩仙風(fēng)格的定論。杜甫時在渭北,李白時在江東,故有“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之比喻;第二首是在誤聽李白落水而死時的悲痛心情的強烈表達?!拔恼略髅_,魑魅喜人過”,是對李白命運不幸的控訴,“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將李白與屈原相提并論,李白有知,當(dāng)何其有幸也。
聯(lián)想當(dāng)今,云水不由感嘆:有友當(dāng)如李杜交,不負人生走一遭。
云 水 于知困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