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意志的歷史上出現(xiàn)過兩個狂人,一個是宰相俾斯麥,用鐵腕手段統(tǒng)一德國,還有一個是希特勒,用暴力和獨裁毀滅了德國,但是夾雜在二者中間的還有一個興登堡,一個讓希特勒都俯首稱臣的人。 興登堡 興登堡與希特勒,是元帥與下士之間的差距。興登堡和希特勒在年齡上相差42歲,當興登堡已經是統(tǒng)帥千軍萬馬的元帥時,而希特勒只是一個戰(zhàn)壕中挖土的小下士,這種天然形成的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鴻溝,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在希特勒沒有當政之前,希特勒在興登堡面前就是一個下士,面見元帥時誠惶誠恐的心理一直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就像一個學生見到其嚴厲的老師一樣,不管學生的地位、身份怎樣變化,老師帶給學生的敬畏心理都會一直存在。1931年11月,已經是納粹黨魁的希特勒第一次見到興登堡總統(tǒng),在了解希特勒的“發(fā)家史”后,興登堡毫不客氣的對周圍的人說:“希特勒最多只能當一個郵政部長?!?/p> 一戰(zhàn)中的飛機 興登堡憑借自己一生的征戰(zhàn),成為德國民眾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德意志帝國的功臣,兩次通過柏林的凱旋門。俾斯麥用三場重要的戰(zhàn)爭:普丹戰(zhàn)爭、普奧戰(zhàn)爭、普法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德國的統(tǒng)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而興登堡則親身參與了后面的兩場戰(zhàn)爭。1866年,19歲初出茅廬的興登堡參加了普奧戰(zhàn)爭,隨著勝利的大軍第一次昂首挺胸通過柏林的凱旋門。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興登堡已經能夠指揮一個營的部隊在前線作戰(zhàn),戰(zhàn)爭勝利后的興登堡第二次通過柏林的凱旋門。兩次通過凱旋門,這是興登堡一生引以為傲的資本。一戰(zhàn)后,興登堡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一路升遷至德軍的軍長,后來由于得罪了德皇威廉二世而選擇退休。 普法戰(zhàn)爭 一戰(zhàn)中興登堡保住了普魯士軍人最后的榮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德國軍隊雖然在戰(zhàn)爭初期攻勢兇猛,但是很快就轉變?yōu)樯钕菽嗵叮跂|線戰(zhàn)場被俄軍接連重創(chuàng),這時候已經年近七十的興登堡再次請戰(zhàn)。復出后的興登堡與魯登道夫相互配合,以一萬人的代價,殲滅了俄軍十五萬的大軍,為普魯士軍人贏得了極大的榮譽,興登堡也因此被授予元帥。戰(zhàn)后,許多德國人都認為,一戰(zhàn)中德軍的戰(zhàn)敗責任并不在于軍隊,而是國內“十一月黨人”的作亂,才使得德國不得不投降。普魯士軍人在戰(zhàn)敗后,依然受到德國民眾的尊敬。 普奧戰(zhàn)爭 德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民眾公選出來的總統(tǒng)。魏瑪共和國成立后,德國一直處于一戰(zhàn)的陰影之下,德國的政治混亂,民眾生活艱難,興登堡在身邊戰(zhàn)友的勸說下,參加了總統(tǒng)的選舉,憑借著他在一戰(zhàn)中積累的名望,1925年興登堡成為魏瑪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tǒng),開始長達近十年的總統(tǒng)生涯。 興登堡油畫 興登堡的權力足以決定希特勒的屁股坐在何處。興登堡作為當時德國的總統(tǒng),依據德國的憲法可以直接任命總理,不需要議會的批準。雖然納粹黨在德國國內的支持率持續(xù)上升,但是希特勒想要組閣必須達到半數以上的選票,而納粹黨在議會的席位最多也只有37%,希特勒不得不爭取興登堡的支持。一開始興登堡對希特勒并不感冒,但是希特勒買通興登堡的兒子和德國的一批銀行家、資本家向興登堡吹耳邊風。 希特勒被任命總理 1932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希特勒眼看沒有超過興登堡的可能性,就打著支持興登堡的旗幟,這讓興登堡對希特勒開始另眼相看,加之興登堡身邊人的游說,興登堡開始對希特勒的印象有所好轉,在其成功連任德國總統(tǒng)之后,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這時候的希特勒在興登堡面前依然是低眉順眼的,凡事都是及時的請示匯報,1934年血洗沖鋒隊,也是首先取得了興登堡的同意,隨后在登堡的警告之下結束了血洗行動。 坐在興登堡一側的希特勒 希特勒忌憚興登堡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興登堡背后的國防軍。希特勒想要實現(xiàn)獨裁就必須取得軍方的支持,但是軍隊都掌握在容克貴族的手中,興登堡本人就是容克貴族的代表。興登堡在軍隊中的威望是希特勒遠遠不可及的,只要興登堡一句話就會分分鐘讓希特勒變回曾經的奧地利小青年,即使納粹黨有人數眾多的沖鋒隊。對于興登堡的實力,希特勒自然看的十分清楚,所以在興登堡活著的時候,希特勒不得不處處小心謹慎,就怕惹到元帥不高興。 德國國防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