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樹洞(67786370@qq.com)里收到過這么一封來信: 火養(yǎng),我已經(jīng)過了六年無性婚姻了,我實在熬得難受,但是為了孩子又沒有離婚,我覺得自己快忍不下去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看著孩子純真的臉,我又害怕自己犯錯,對不起她。但是如果我繼續(xù)這樣下去,我身體估計就真的完全枯萎了,現(xiàn)在各種壓抑,感覺就是崩潰的邊緣。 長期無性,為了孩子又不得不守在婚姻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婚姻里的女性這樣。對于女人來說,一旦做了媽媽,好像在孩子面前就要更高尚或者更好的榜樣。情欲不再是一個需要的東西。 其實女人首先是一個有正常情欲的女人,然后才是媽媽,女兒或者其他角色。
心理學(xué)家薩提亞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這本書里說,任何一個角色,父親或者母親,爺爺或者奶奶,首先他是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一個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某個角色。
那作為一個正常的女人角色,她就有正常的情欲。這種長期在無性婚姻,沒有情欲的滿足,那她可以去婚外尋找,至少不要說那么壓抑自己。長期壓抑這不符合人性。
大概很多人會說,那她為什么不離婚。有的時候,婚姻并不是說離就離,中間涉及到孩子養(yǎng)育,和經(jīng)濟的問題。 每次看到有評論說,為什么出軌的人不單身之后在如何如何的時候,我總是說一句,忽略了婚姻的復(fù)雜性:孩子和經(jīng)濟的因素。 從本質(zhì)上來說,婚姻就是一個為育兒而構(gòu)建的經(jīng)濟共同體。所以就算是無性,如果為了孩子,或者為了更好的經(jīng)濟條件,這位女性也忍了,而且這一忍就是六年。
2
中國人的思維里喜歡相互綁架。你是媽媽了,你做事情不能怎樣怎樣,應(yīng)該給孩子一個榜樣等等。 但是往往忘記了,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媽媽是女人,孩子也會成為男人或者女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正常情欲需求。 媽媽做了尋找滿足自己情欲的事情,并不會減少一分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愛是天然的。但這種愛本身,并不能成為綁架她情欲的理由。
任何一個正常的女人,都有滿足情欲的需求。如果婚姻里已經(jīng)無性多年,那她去尋找,又有什么好指責(zé)的呢?人是活人,都是21世紀了,難道要讓她做一個貞潔烈女,從來都不是,個體的生命發(fā)展和愉悅大于很多倫理道德本身。
《廊橋遺夢》里的弗朗西斯卡說:“當(dāng)一個女人決定結(jié)婚生子的時候,她一方面的生命開始了,另一方面,她的生命也停止了。她把個人的需求放到一邊。” 女性為人母,為人女,為人妻,多重角色,會讓自己忘記了一點,其實也是一個正常欲求的女人。而母親的角色往往會把個人的需求放一邊,更多會是考慮孩子的感受或者教育。
重讀《廊橋遺夢》,才發(fā)現(xiàn)最后面大部分最動人,弗朗西斯卡的兩個孩子邁克爾和卡羅琳在整理母親的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母親寫給他們的信,完完整整的告訴了孩子們,她和羅伯特·金凱德那四天的愛情。
“羅伯特·金凱德教給了我身為女兒身是怎么回事,這種經(jīng)歷很少有女人,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女人體驗過。他美好、熱情,他肯定值得你們尊敬,也許值得你們愛。我希望你們二者都能給他。他以他特有的方式,通過我,對你們很好?!?/p>
弗朗西斯卡在信里告訴孩子們她的愛情的時候,并沒有任何說自己丈夫不對的地方。她告訴孩子們,當(dāng)初之所以沒有選擇離開,因為孩子們和丈夫。“如果不是因為你們倆和你們的父親,我會立即跟他走遍天涯?!?/p>
“事情就是這樣矛盾:如果沒有羅伯特·金凱德,我可能不一定能在農(nóng)場待這么多年。在四天之內(nèi),他給了我一生,給了我整個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個整體?!?/p>
弗朗西斯卡是想讓孩子理解她的愛情,她的情欲世界,想讓他們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她不僅僅是一個母親,還是一個女人。 有的時候,真希望母親和孩子應(yīng)該這樣坦然的交流,她的愛和情欲的世界。這種相互的理解,等孩子也結(jié)婚了之后,會明白媽媽的選擇。
3
孩子們也要理解媽媽的愛情。在孩子的眼里,媽媽是一個沒有情欲角色的存在。正如小說中的邁克爾說:“我一直以為媽媽有了我之后就不會再想著性愛了?!?/p>
而在開始準備寫她和羅伯特·金凱德這段充滿情欲的愛情故事的時候,弗朗西斯卡特別強調(diào):“我知道孩子們往往傾向于自己的父母看成無性別的,所以我希望一下的敘述不至于對你們打擊太大,我當(dāng)然希望不會破壞你們對我的記憶。”
每個孩子應(yīng)該尊重媽媽的情欲世界,尊重她的選擇,無論她做那種選擇,她對你的愛不會有任何的減少和改變。 但是對孩子的愛本身,并不能滿足她作為一個女人對愛的渴求和情欲的需求。要知道媽媽也是一個女人,需要愛,需要性,需要被男人呵護和愛護。不能用親情去綁架她。
《廊橋遺夢》中的邁克爾和卡羅琳最后懂得了媽媽的愛情。孩子們說道:
他們?yōu)閶寢尫路鸶械侥撤N欣慰,“她得到過真正屬于自己的愛,哪怕是短暫的。” 最后他們沒有把爸媽葬在一起,而是尊重媽媽的選擇,將她的骨灰撒在了橋上。
這是一個孩子們理解媽媽的情欲和愛情的故事。 我經(jīng)常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哪天我們把父母當(dāng)做獨立的個體來看待,有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有他們的愛戀和煩惱,有他們的幻滅和無奈,大概我們才算真正長大了。 尊重,每一個個體的選擇。 |
|
|
來自: simayan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