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己志,“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為己任的范仲淹,為國為民實行新政,不辭辛苦,不惜得罪權(quán)貴,堪稱封建士大夫中之佼佼者,享譽后世。但是這樣一位以“公”著名的先生,也未能免俗,為了自己的好友滕宗諒,曾經(jīng)徇“私”。滕宗諒就是范仲淹在其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中稱道的“巴陵太守”滕子京。 縢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交好甚厚,感情頗深??g宗諒在涇州任上,曾花費公款16 萬緡,遭到御史梁堅彈劾??g宗諒倒是個硬頭子,怕連坐者太多,索性有罪一人擔(dān),燒毀賬籍,滅掉相關(guān)姓名,銷毀了證據(jù),兩項歸一,罪不可謂不小。參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不能眼見好友治罪,不惜徇私,力救之,初議止降一官。但梁堅的上司御史中丞王拱辰憤然不平,論奏不已,決不罷休。最后,還是沒有治罪,貶謫到岳陽(巴陵郡)。 縢宗諒到岳陽后,為彰顯政績,決定重修岳陽樓。錢從何出呢?有妙招!官府貼出告示,民間有老債要不回來的,可以獻給官府,由官府出面收回。官府討債,誰敢不給?!不長時間,即收錢近萬緡??g宗諒親自掌管這筆錢,不設(shè)賬籍,不許旁人過問,用來修建岳陽樓。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說:“樓成極雄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矣!”也就是說,樓成之后,花費很多,縢宗諒自己也收入不少。真絕,未貪污公款,只是私款,外人奈何不得,但仍是以權(quán)假公濟私。 岳陽樓成,縢宗諒為粉飾治岳功績,請名人為其舞文弄墨。范仲淹不管岳陽樓來歷如何,亦應(yīng)邀寫成《岳陽樓記》,開篇即是“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其實,當(dāng)時岳陽一帶,民不聊生,縢宗諒到任一年,沒什么起色。范仲淹不能不知,違心贊頌,還是為縢宗諒私交所累。 范公是賢人,令人敬佩。為縢宗諒徇私,有損英名。吾為范公憾,為范公羞! | 
|  |